游客

阿里影业转向:不与上游内容方竞争

游客 2017-06-20 03:56:35    201121 次浏览

“阿里影业今后不会与上游的内容方竞争。”眼下上海电影节,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说出一句乍一听容易让人误解的话。联系到它第一部主投主控电影《摆渡人》的消沉,外界疑问,阿里影业今后不做内容了吗?

俞永福在18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内容会继续做,只是做少而精,不扩量,所以不会与内容方构成竞争关系。他考虑清楚了,阿里影业的方向是在科技与数字平台两方面做影视基础设施公司。这可谓阿里影业成立以来最显著的一次转向,这是阿里的基因,这个做不好,都可以下课了。

这也解释了阿里影业最近为什么并购了印度第二大在线电影票平台TicketNew,而不是像那样只盯着线上,比如与宝莱坞合作,自制当地人喜欢看的板球题材系列片。或许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实现电影梦的道路上会与亚马逊殊途同归,但过程中要接受比以前更严格的市场与用户考量。

  片单的变化

这次上海电影节开幕前夕,作为互联网影视圈的新人,脱胎于游戏公司蓝港互动、成立仅14个月的蓝港影业一口气发了包含16部作品的豪华片单,其中不乏“影漫游”IP联动的项目《苍穹之剑》和网剧《他不喜欢超级英雄》。发片单一般是传统影视公司在电影节上“秀肌肉”的惯例,看来在影视圈摸索了一年多,凭借网剧《我与你的光年距离》获得11亿播放量的蓝港影业终于“上道了”。

但片单有时候并不能代表全部。去年上影节期间,阿里影业携陈可辛等导演发布了一份17部作品的片单,让外界感受到互联网公司做内容的魄力。但今年的上影节,它在片单方面显得静悄悄。俞永福承认,去年片单上的确有些作品最终变成了PPT(没有后文)。

蓝港影业在内容上也表现得小心谨慎,看起来更像是一名学习者。“如果不是电影节,可能这些作品现在还不会公开。”蓝港互动集团创始人王峰说,这些作品是过去一年多的积累,不是外界看到一下子冒出来的。他坦诚地表达,不求别人夸蓝港影业现在做得有多好,但他们期待鼓励。

不出意外,曾在优酷上掀起一轮热播潮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影版将在7月份暑期档上映。这是阿里影业继《摆渡人》后又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不同于《摆渡人》的“明星拼盘”策略,《三生》也没有在前期吊起观众那么高的胃口。

与传统影视制作公司相比,纷纷涌进电影圈的互联网公司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优势,好的导演、演员都可以花钱请,但如何在发现一个好剧本的基础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时间积淀。中国电影每年不过四五百亿的票房市场,这个数字与其他产业相比甚至不值一提,但偏偏是这个小池塘,一向在效率上轻松碾压对方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IP联动是它们手上为数不多的内容资源优势,也是眼下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影视公司都在尝试的一条路。蓝港影业仰仗游戏资源,阿里影业与优酷土豆进行剧影联动,旗下分设影业与企鹅影视两个平台的腾讯,所倚仗的资源也是腾讯互动娱乐。俞永福认为,应该像呵护婴儿一样让IP的价值分阶段释放出来,但很多赚快钱的人只想在各自所处的环节最大化榨出IP的价值,“这对IP是种伤害。”

王峰坦言,不是手里握着好的游戏IP就能轻易跨越到电影上,这个过程很难。传统做法一般是高度还原游戏里的世界观,但游戏毕竟是小众的,怎么拍出让更多人喜欢看的电影,他想做创新突破。这可能是蓝港影业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年初,备受粉丝期待的游戏改编电影《刺客信条》没有收到预期反响,也给这种改编创造思路提了个醒。

  乱象涤清

哪里热,钱就会到哪里去,让它更热,热得失去理智,最后形成隐藏风险的泡沫。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比上一年增长了近50%,越来越多原本和电影不相干的人闯进了这个圈子,有的人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但更多人盘算着捞一把就撤。

互联网公司用它们最熟悉的票补战迅速培育了观众在线买电影票的习惯。这一比例目前已超过80%,面对美国最多只有30%在线购票比例的现状,国内互联网公司处于一种亢奋情绪中。从美团分拆出去的猫眼电影刚刚在今年上影节上传出了将独立IPO的消息,再加上快钱涌入,让国内电影圈呈现出一片打鸡血式的繁荣。国内某一线影星一年有4部由他主演的电影上映,实属罕见。

但随之浮出水面的是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乱象,比如票房欺诈、恶性竞争。“中国现在有14000家影视公司,一些人拿着上百万年薪,有多少行业能支撑起这个成本?”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感慨。考虑到这些影视公司每年不过生产五六百部电影,其中大部分还不能被搬上银幕与观众见面,票房过亿的影片更属凤毛麟角,对比下来,的确有点像王长田愤懑的那句“太过分了”。

“Contentisking。(内容为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仍不忘在公开场合反复把这句话搬出来,表达他对当下内容市场的不满与期望。这位从拥有最强线下院线势力的万达跳槽到上游内容制作方华谊的电影人将解决圈内浮夸现象的办法归结于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头部内容会通吃一切。这点和文化有点像,谷歌喜欢将技术与产品的地位置于商业之上。

以前,如果问做宣发起家的光线传媒,宣发和内容哪个是优先级?王长田会说前者。但他现在主动“食言”了,更愿意将光线视作一家内容公司,这不光是因为他连续投了60多家影视制作小公司,他觉得中国电影会用四分之一时间走完美国百年电影史,眼下出现的乱象都属正常,好内容和踏实心态会加速洗掉这些乱象。

但这需要沉得住气。俞永福将它形容为“富养女儿的实业心态”,既然是富养,成本肯定是高的。从单位时间的制作成本看,短视频、网剧、电影的成本依次增加。他打定主意让阿里影业做电影基础设施公司的一个用意,是不再仅拘泥于塔尖上的电影这种单一表达渠道,可以在电影制作前就拿短视频与网剧去验证观众喜好度,以降低试错成本,增加产业供应,让更多影视新人在不同规模的平台上寻找出头机会,而不是出于保票房心态,每年只能围着那几个导演和明星转。

  做“摆渡人”

务实的理工男俞永福根据阿里影业的现有禀赋重新定制了一套发展思路,globalmovie(全球电影)是好莱坞的事,也只有好莱坞有能力做全球电影,其他的都是localmovie(本土电影)。这意味着阿里影业基本放弃了中外联合拍摄、合制的方向。但他乐于扮演中美电影产业通道的角色,在好莱坞“六大”之外想渗透中国市场的新兴电影公司或许需要阿里的投资与基础设施,比如它利用淘系用户数据帮海外小成本片《一条狗的使命》做在线宣发取得的出人意料的成绩。

如果很多人在亚马逊上购买或点播《唐顿庄园》DVD,那亚马逊就该亲自拍一部描述贵族生活的电视剧。这是亚马逊的思路,也是平台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价值所在。但已经尝过奥斯卡奖滋味的亚马逊CEO贝索斯的走路方式和并不同。

本月,亚马逊在印度发布了第一部当地原创连续剧“InsideEdge”,取材于印度最受欢迎的板球运动展开故事讲述。面对相对陌生的市场,亚马逊也是从成本和风险相对电影较低的电视剧出发做自制尝试。而在电影方面,亚马逊刚刚为它的Prime会员开通了一个观看印度宝莱坞电影的频道“Heera”,它显然针对的是印度当地观众,Prime会员服务目前已在印度开通。

“我们和亚马逊在业务方向上类似,但实施方法不同。”俞永福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亚马逊在影视娱乐领域基本上只做线上,但阿里影业考虑了大量线上线下连接的问题,在印度市场同样有这样的思考,就是把当地的内容、消费者和商业这三个环节串起来,做科技与数字平台方面的布局。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里影业本月初以约1.2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印度第二大在线票务公司TicketNew,阿里影业看好印度像中国市场那样,展现出在线购票领域跳级式发展的潜力。除了联合蚂蚁金服入股当地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Paytm,阿里巴巴的UC浏览器在印度市场份额接近50%,已经超过谷歌的Chrome,这些都是在做连接消费者的布局,只不过与亚马逊的内容策略相左。

王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如果与美国电影市场做参照系,中国的竞争比美国更激烈,小公司生存不易,大平台竞争更激烈。但面对美国市场上的、亚马逊等革新者,他更看好中国互联网娱乐产业的发展,“会比美国机会更大”,但前提是不要过于投机。

方向的调整,策略的改变,初出茅庐的稚嫩,纷纷扎进电影圈已满两三年的各互联网公司还能实现它们的电影梦吗?至少一个前提是,需要一个知道“做减法”的阿里影业,以及在内容制作上拥有更宽容心态的互联网公司。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