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IDG熊晓鸽:资本追逐文化产业明显降温

游客 2017-06-20 02:46:20    201184 次浏览

每经记者 盖源源 每经编辑 文多

“去年感谢万达,我们成功地退出了。”6月18日,在上海电影节“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主旨演讲中,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透露了投资美国传奇影业的最新情况。

2016年初,美国传奇影业被万达收购,但IDG资本早在2010年下半年就以8500万美元投资了这家公司。熊晓鸽回忆说:“当时传奇影业只有28个人,而它在全球创造的票房超过上影与中影两家公司的票房总和。另外,他们给我们看了40分钟《盗梦空间》的样片,实在令人震撼,因此我们作出了IDG资本历史上决策最快、投资金额最大的决定。”

但如今情况已有不同,中国电影市场经历近10年飞速发展后,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市场之一,于2016年票房增速开始放缓,二级市场文化传媒板块跌幅最大,预示着行业步入冷静调整期。

现在,资本对文化传媒行业是什么态度?未来,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未来又是什么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熊晓鸽。

 ●聊文化产品

 “电影终归是要讲故事的”

投资美国传奇影业并在5年半后成功退出,展示出IDG资本对电影行业公司精准的研判。被万达收购的美国传奇影业在2016年推出了两部大片《魔兽》《长城》,特别是张艺谋导演的《长城》是中美合拍大片的首次尝试,但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公开场合的表达来看,《长城》全球票房不及预期。对美国传奇影业未来的成长性,熊晓鸽如何看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传奇影业2014、2015年都有不同程度亏损,2016年虽然没有亏,但业绩没有达到万达的预期,传奇影业也从万达电影重组计划中剥离。您较早投资传奇影业直到去年退出,怎么看待传奇影业未来的成长性?

熊晓鸽:我们是传奇影业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当时公司管理团队告诉我们,万达的收购价很有吸引力,他们也愿意整体出让,所以我们就退出了。交易在去年3月完成,之后所发生的任何变化我跟你一样,都没有发言权。

NBD:《长城》备受关注,但票房和口碑似乎都不达预期,但这个项目中中国的资本、电影资源与好莱坞融合是较多的。

熊晓鸽:《长城》剧本的创意来自公司创始人及总裁托马斯图尔,他跟我一样,是做投资出身,也是我的好朋友。他请了4位好莱坞的资深编剧,写成了《长城》的电影剧本。即使如此,我个人觉得故事本身还是比较单薄。另外,张艺谋其实是他们所请来执导的第三位导演,应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与制作水平还是非常高的。但是,电影终归是要讲故事的。

 投张艺谋实景演出是看好发展前景

直言不讳地评价《长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熊晓鸽与张艺谋是合作多年的朋友。早在2006年,IDG资本就投资了张艺谋等3位导演成立的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旗下打造了“印象”“又见”等实景演出系列品牌,此后三湘股份又成功收购了这家公司,更名为三湘印象(000863,SZ)。实景演出受季节影响较大,会造成经营的波动,熊晓鸽怎么看待仍在投资的这个项目?

NBD:您投资了张艺谋导演的实景演出系列,还投资了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目前您和张导的合作仍主要是实景演出这块吗?电影还会有吗?

熊晓鸽:我跟他主要是合作实景演出,当然我也领投过他拍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是他还在新画面影业的时候做的,本子也是我找的。这部片子的主要投资者是IDG资本。张艺谋现在是跟乐视影业合作电影。

NBD:张导的实景演出项目,您是较早入局了。

熊晓鸽:合作很多年。最开始是张导到美国,在我家里一起谈的。当时我就跟他说给你投公司,做一个系列,后来IDG资本就投资了张艺谋、王潮歌、樊跃3位导演成立的北京观印象公司。2010年我们在做“印象大红袍”时,马云和虞锋成立的云锋基金也成了股东。

NBD:现在实景演出项目的经营受季节影响比较大。

熊晓鸽:对,我们升级后的2.0就要解决这个事,以后新的可能是室内的,有更多的技术,大家体验会更好一些。

NBD:实景演出未来的发展前景您是看好的?

熊晓鸽:我非常看好,例如去年一年我们实景演出售出的门票是500多万张,未来更多是室内的,演出的场次也会更多。另外,目前实景演出主要是在南方,北方没有,如果是室内的话就可以更多在北方做。

NBD:高科技以后会更多用于室内的演出吗?

熊晓鸽:未来像这种演出也好,电影也好,我认为更多的要用技术。比如《长城》,其实张艺谋所用的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论行业前景

市场短期内冷下来了,这是好事

这两年资本青睐投资影视,助力影视市场飞速发展,但资本逐利也给行业带来浮躁之风,甚至裹挟创作。2016年,二级市场影视并购遇冷,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文化传媒板块跌幅最大,2017年第一季度影视公司股价走势仍比较低迷。熊晓鸽如何看待资本对行业的动向?

NBD:过去两三年,资本追逐文化产业的趋势很明显,但2016年电影票房增速放缓,有说法称不少“热钱”退出了。

熊晓鸽:我觉得现在明显有一点降温。但过去存在一些投机现象,所以说我觉得降温是好的事情。

NBD:好电影是需要沉淀下来去做的。

熊晓鸽:搞电影和文化产业不能用投机的方法来搞,文化上的投资比别的行业门槛要高很多,不像开餐馆和做衣服,反应比较直接比较快,好吃就好吃,不好吃就不好吃,而电影要讲得让很多人愿意看,需要时间,要有耐心,这是我的判断。文化的产品一定要沉下心好好琢磨故事,所以回过头来说,《长城》这部片子,我认为投资方、片方在故事打磨上花的时间还不够。

NBD:现在资本也认识到了这个行业的门槛,似乎不像之前那么疯狂涌入了。

熊晓鸽:过去两年资本进来更多是为了炒股票,也有不少公司自己掏钱去买票房。现在国家加强了对票房的监管,使这个市场在短期看来冷了下来,但是我觉得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事。电影就是要沉下心来讲故事,更需要培养出一些会讲故事的人,尤其是能把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的人。

NBD:后备人才培养更需要资本和时间的投入,更是长期行为。

熊晓鸽:对,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投入。我们去年跟光大控股合作成立了光际资本,投资了上海电影学院。我觉得还是要培养人才,做文化产品不容易。

NBD:您刚才也提到资本现在对这个行业有一些冷静了,不知道未来他们是否还有投资的热情?还是有说法称,陆续在退出了。

熊晓鸽:投资人要考虑到未来长效的发展,不能以投机的眼光来搞。还是要投资健康的行业,能够稳定发展,尤其上市以后每个季度必须有业绩可以交代。只谈电影的话,确实不稳定,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或制片人敢说自己的每部片子一定能赚钱。所以在美国很少有单一的电影公司上市。中国和美国相比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有付费电影频道。IDG资本当时为什么投传奇影业,很重要的一点,传奇的片库都是大片,美国版权保护是50年,下映了还能在付费频道继续卖,所以它的片库很值钱。中国目前视频网站有一些付费观看,比如爱奇艺,但还没有到美国这样的规模。

  仍看好文化产业投资,信心来自年轻人

目前的影视行业仍不缺资本,但有质量、有生命力的内容依旧匮乏。文化产业的投资人,需要更理性地考量从投入到退出的时间。IP、泛娱乐仍是文化产业投资乐于提到的概念,那么在熊晓鸽眼中,未来文化产业投资的风口又在哪里?

NBD:这个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投资人进来?

熊晓鸽:我认为要懂行业的才进来,资本挑战挺大,因为投资基金都有一个时间的限制,每个基金投资期都是三到五年,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只是有钱是不够的。

NBD:相比前期来说,现在行业的资本会少一些,他们更愿意沉下心观察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

熊晓鸽:对,这个东西不能基金太多,钱太多就更浮躁,变成炒作。如果名导演搞作品像融资一样,那就完了。所以你需要制作人更多地把时间花在作品上。其实做投资管理,最主要的是看投的人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NBD:有说法称,现在资本对文化传媒行业不太感兴趣了,您如何看?

熊晓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看好的,这么多年也一直在寻找。我最有信心的一点是,中国的年轻人很多,很聪明,想象的空间比较多。娱乐业是年轻人主要的消费之一,他们愿意花时间、愿意去消费,这是挺好的事。所以我希望出现更多一批年轻人,有志做出好作品的编剧、导演,尤其是也要出现真正懂这个行业的好的投资人。

NBD:文化投资领域也较为宽泛,现在泛娱乐概念常被提及,您也比较看好,您投资泛娱乐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熊晓鸽:泛娱乐我同意这个理念,但泛娱乐有两点要考虑。一个是年龄、性别,还有地域、气候,举个例子,年轻人和老年人玩儿的不一样;另一个就是文化的东西,是否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搞电影和文化产业不能用投机的方法来搞,文化上的投资比别的行业门槛要高很多,不像开餐馆和做衣服,反应比较直接比较快,好吃就好吃,不好吃就不好吃,而电影要讲得让很多人愿意看,需要时间,要有耐心,这是我的判断。——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

我最有信心的一点是,中国的年轻人很多,很聪明,想象的空间比较多。娱乐业是年轻人主要的消费之一……所以我希望出现更多一批年轻人,有志做出好作品的编剧、导演,尤其是也要出现真正懂这个行业的好的投资人。——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