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五年大数据凸显经济大转型

游客 2017-06-19 07:44:20    200764 次浏览

经济指标

GDP增长: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地区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1.5万元。

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51.4%下降到2016年的47.8%

2012年至2016年经济总量

2012年 17801亿元

2013年 19800.8亿元

2014年 21330.8亿元

2015年 22968.6亿元

2016年 24899.3亿元

三领域率先突破

交通一体化:新机场航站楼混凝土结构已封顶;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2016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

生态:制定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两年实施方案;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加快建设

产业:累计签约工业项目60余个、涉及投资约1000亿元;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额较2012年增长了3.1倍

五年来的生态建设

2016年的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为26.8%

PM2.5年均浓度较2012年下降23.7%

人口指标

常住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56.7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4万人,增速由2.9%下降到0.1%,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首次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交通

轨道交通出行成为公交出行的主要方式。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74公里,位居世界同类大城市前列,在建里程超过300公里,为历史之最。

政府投入

五年来累计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410.4亿元用于改善生态和交通

过去五年,是北京发展别具历史意义的五年。北京明确了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GDP年均增长7.3%,常住人口增量由56.7万下降至2.4万,高规格打造城市副中心,积极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三城一区”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平台……北京正以越来越少的人口增量、产业领域、能源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

关键词:提质增效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7.3%

人均GDP达到11.5万元

过去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5万亿元。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729亿元,这个数值相当于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1789.2亿元),人均GDP则达到了11.5万元。

“在平稳增长中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是北京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总部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份五年经济发展效益的“成绩单”显示,2016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2万亿元,占GDP比重80.3%。北京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服务业占比超过80%的省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近90%。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对支撑经济增长补足民生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以生态环境治理、轨道交通建设、保障房建设、公共服务均衡等为重点基础设施投资的占比在逐年增加,但房地产投资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51.4%下降到2016年的47.8%,首次占比不过半,投资重点向民生领域发力。

过去五年,北京经济发展可以用三条明显的趋势线加以总结。

第一个趋势“以越来越少的人口增量支撑经济增长”。2011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增量、增速双下降,常住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56.7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4万人,增速由2.9%下降到0.1%,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首次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第二个趋势“以越来越少的产业领域支撑经济增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如近两年来开始实施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禁限行业比例达到55%、城六区达到了79%,涉及行业加快调整。

第三个趋势“以越来越少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增长”。去年,北京万元GDP能效水平位居全国第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3.3%、24%,是全国唯一连续11年超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省份。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北京经济发展效益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创新驱动

“三城一区”成创新平台

每万人创业百余家

过去五年,北京坚持“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全市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去年达到5.94%,位居全国首位,科技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

目前,全市正在大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的建设。作为北京创新发展的主平台,“三城”的发展各有侧重。

据介绍,中关村科学城注重“聚焦”,着力承接国家实验室、“两机”专项等重大任务和项目,将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目前,已聚集13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0多家。

怀柔科学城注重“突破”,部署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于2017年5月25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首批院市共建的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已全部开工,正推进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审批和开工。

未来科学城则注重“搞活”,将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区。现已聚集15家央企的72家研究院、科技型公司,汇集“千人计划”专家176名。

在创新发展方面,过去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效尤为显著。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众创空间已达220家,其中125家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居全国首位。

另一数据更为突出。据了解,2016年平均每天新增科技型企业219家,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了43.2万家,北京每万人创办企业数达到了102.2家。

另外,互联网跨界融合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正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

关键词:城市功能

高标准建城市副中心

积极对接雄安新区

过去五年,北京经历着一场重大深刻的改革,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作为有序疏解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了实质的进展。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的总体城市设计(涵盖15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初步制定了《通州区总体规划》。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行政办公区等方面,都在提速建设中,年底将实现四大市级行政机关和相关市属部门启动搬迁。

除了高规格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外,北京也在积极主动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把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互联、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形成雄安新区与北京中心城、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生态治理

PM2.5年均浓度

较2012年下降23.7%

过去五年,北京的城市治理不断推硬招、出实招,尤其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取得了实效。

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由2012年的2270万吨削减到2016年的950万吨,实现燃煤电厂全部关停,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

除此之外,全市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浓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23.7%、64.3%、7.7%、15.6%,今年1-4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13个城市中位列第4位,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在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也在提升中。数据显示,全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14.85%提高到2016年的26.8%,基本形成以“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为骨干的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用以不断满足市民绿色休闲需求。

关键词:民生保障

840万市民获得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

过去五年,北京的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90%以上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民生改善项目,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已建设近60万套各类政策型住房,其中,北京保障性安居工程100万套建设筹集任务,“十二五”期间已圆满完成;2016年全年新开工、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6万套,竣工6.4万套,公开配租配售9.7万套。今年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房5万套、竣工6万套。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为840万市民提供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此外,全市建成了10个区域医疗中心,53个区域综合医联体,3587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教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全市实施了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一轮中小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4万个、增加了850个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00所、新增16万个学位。

为使老人晚年生活更加温馨,本市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北京市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积极推进养老市场化。2012-2016年,养老机构数从410家增长到470家,养老床位数从8.1万张增长到9.3万张。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