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濒危萤火虫的背后:一条残忍的暴利产业链条

游客 2017-06-16 09:53:01    201457 次浏览
濒危萤火虫的背后:一条残忍的暴利产业链条

来源:界面

端午节那天晌午,已年近五十的谢顺利开着摩托车到镇上的五金店花40元买了一个头灯。他是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镇的一位捕萤(萤火虫)人。

很多捕萤人都来这家五金店里买头灯和捕捉萤火虫的网子。老板常把他所获知的购虫人的信息告知大家。

最近,由于淘宝等电商平台在公益组组的抗议下关停了出售活体萤火虫的网店,谢顺利很少接到虫头(贩卖活体萤火虫的中间商)的订单电话。

五金店老板问谢顺利萤火虫的行情,他收好头灯,摇了摇头说:“没订单。”

“你怎么买头灯?”老板问他。

“备着”,谢顺利无精打采回答。

谢顺利像大多数捕萤人一样,捕萤只是副业。2003年后,谢顺利用在广东务工赚来的钱在村里盖了一幢两层的小楼。年岁稍大之后,他不再出外务工,回村种水稻,与人合伙养蜜蜂。

他还加入了一个农村戏班,十几个人表演采茶戏——一种发源于客家文化的古老戏曲,谢顺利20岁时便学会了。逢附近的庙会或者喜事,戏班都会去演出。戏班的演出酬金一天可达5000元,人均下来不足300元——这不及一晚上的捕萤收入。

一个捕萤人一晚可以捕捉上千只萤火虫,每只最低卖3角钱的话,最少也可以卖300元。去年,家住何树村的表兄成了虫头之后,没有演出,谢顺利便也去捕萤。

五金店老板告诉谢顺利,昨日有位购虫人来打听捕萤工具,可以联系下他。

电话沟通后两人决定见面谈一下。但面谈后,这人并未下单。谢顺利很失望。

晚上闲来无事,他带着另外两个自称的购萤人到距黄陂镇几公里的稻田里察看萤火虫。田里漆黑一片,一点点绿色荧光在没人打扰的时候,会滑动出美丽的螺旋曲线。

今夜萤火虫数量显然不多。谢顺利打开头灯,闪烁的头灯上蒙上一层红色塑料袋,双手在田边挥动着捕捉网——一种自制的小网口捕萤工具。他像表演采茶戏一样捕捉着萤火虫。

有时候,谢顺利也想当个虫头赚更多的钱。

虫头是指当地开萤火虫收购点的人,这些人联络客户然后给捕萤人派活并收购捕回来的萤火虫。每个虫头都雇佣若干熟人捕萤。货量大的时候,虫头与虫头也会合作。

近年来,由于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小昆虫被广泛用于楼盘开盘、公园主题活动以及婚礼等场合,催生了一个活体萤火虫买卖产业,在萤火虫主要栖息区,也出现了一批虫头。

黄陂镇上一共有三个有名头的虫头,另两个在何树村附近,其中一个还是谢顺利的表兄。虫头并非一成不变,谁有订单,谁就有成为虫头发财的可能。

距离黄陂镇不远的小布镇上还有一个更有名的虫头何剑明,黄陂镇上那些有名头的虫头也要把收来的虫子卖给他。对于大的虫头而言,年赚百万很轻松。当地的很多人都知道,何剑明早年就靠萤火虫生意发了家。

这些虫头们支撑起了一个巨大的萤火虫交易市场。

根据萤火虫生态线公益组织的发起人岳桦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2016年7月底,淘宝平台上有关活体萤火虫的店铺有96家,同比2015年的统计数据增加58家。除去29家无法明确其销售来源的店铺,67家淘宝店铺中江西赣州发货的共57家,占到了85%,其余10家来源分布于:广西,云南、湖北、江苏等地。

数据还显示,去年7月份仅阿里巴巴旗下两家网购平台就销售萤火虫17424101只。按照虫头1元左右发货价格核算,一个月萤火虫的交易金额就高达1700多万元。

由于交易量巨大,淘宝等电商平台曾被指责为“萤火虫杀手”。这引发了媒体和公益组织的关注与报道。岳桦所在的公益组织曾给国家林业局写公开信抗议电商平台,并希望能够促进出台法律保护萤火虫。

舆论压力之下,淘宝网在今年5月24日向卖家发布了“关于野生活体萤火虫的禁售管理公告”。公告称,2017年5月24日起,淘宝将对野生活体萤火虫相关商品信息执行排查与清理措施。

濒危萤火虫的背后:一条残忍的暴利产业链条捕捉萤火虫的网。摄影:刘成伟

黄陂镇距离宁都县接近50公里,小布镇距离黄陂镇大约10公里。

小布镇被命名为“江西省十大旅游小镇” ,小镇看起来很富有,主街道一尘不染,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标准的垃圾桶。几个城管骑着摩托车,在镇上巡逻。

这个因红色文化著称的小镇也被称为“萤火虫的天堂”。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萤火虫公园”里的萤火虫,据说很多都来自小布镇。

镇上的人回忆,以前夜晚,满山遍野都是萤火虫,丛林、田野、水边,随处是它们的身影。

但近年来,很多人是因为火热的萤火虫贸易知道了这个小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萤火虫已经被抓捕殆尽,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了捕捉萤火虫,捕萤人开始扩展到周边大沽乡、黄陂镇、蔡江乡、钓峰乡、安福乡甚至更偏远的山林。

近两年,当地政府开始禁捕,随着电商渠道的进一步禁售,曾经热闹的萤火虫交易正逐渐萎靡。谈及萤火虫,小镇上的人对外来陌生人的口径几乎一致,“没人再做萤火虫生意了”。

记者扮作购虫人想找到一个卖家,在一个当地小姑娘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张家明家。

小女孩站在张家明家门口说:“他家卖”。

门里的主人正扫帚院子,他抬头看了门外一眼,嘴里嘟囔着说:“早不卖了。”小女孩眨着眼睛不解地走开了。

去年的一天晚上,这家的男主人张家明在交易萤火虫时被一个生态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偷拍了照片。灯光下,张家明蹲在地上清点着捕捉来的萤火虫数量。

第二天,有人告诉他,他被人拍照了。那人发微信给他看了照片,他才想起住在对面酒店的一个年轻人当时在现场。

随着小布镇成为萤火虫捕捉与销售的重灾区, 从去年开始,在媒体不断的曝光与志愿者们的强烈呼吁与反对声中,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起来,严查捕萤者。

偷拍张家明的那人就是岳桦。他发起的萤火虫生态线是一个致力于保护萤火虫及其栖息地的志愿者团体,近年来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在阻止萤火虫商业展览。

根据“萤火虫生态线”的统计,2015年5月到10月,有主办方举办或计划举办的萤火虫放飞商业活动的城市就有65个,包括北京、深圳、石家庄、武汉、长沙、贵阳、西安、重庆、珠海、成都、大连等地,总场次共计为72场。根据主办方的广告措辞,统计得出298.7万只萤火虫被用于人为放飞。

近几年疯狂的萤火虫捕捉与售卖直接导致当地萤火虫日渐稀少。

今年的端午之夜,岳桦在黄陂镇调研。

当晚,他想在黄陂河畔跟踪一些捕萤人,但“河边萤火虫大量减少,已经很难看到捕萤人了。”岳桦说,一整晚,他在黄陂河畔仅发现了一只萤火虫。

凭经验,岳桦能辨别出萤火虫雌雄以及种类,熟知黄守瓜(一种长相酷似萤火虫害虫,人们经常两者混淆)和萤火虫的不同。

宁都县域内的萤火虫大多为水生萤火虫,发光的阶段是在求偶期。雄萤火虫在空中“表演”,雌萤火虫躲在草丛“安眠”,雌萤火虫见到同种雄萤火虫发出求偶信号,会发光做出回应。双方一来一往用光相互交流沟通,“谈情说爱”。直到雄虫确定了雌虫位置,飞到她身边交配。

捕萤人捕捉雌萤火虫需要下水田,容易遭蛇虫叮咬,而捕捉雄萤火虫则相对简单。靠同频灯光闪烁吸引雄萤火虫,捕萤人就可以实现原地网捕。雄萤火虫因为适合放飞表演,受到很多展览公司的亲睐。

可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很多萤火虫在还没完成交配时就已经进了捕萤人的网兜,然后被贩卖到城市的萤火虫主题公园里或者商业活动现场。

“萤火虫被卖向展览地,由于无法融入当地环境会批量死亡。”黑夜中,岳桦摸索着路,绕过几棵百年的香樟树,顺着河边边走边说,这种捕猎对萤火虫种群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岳桦从小在黄陂河边长大,对当地生态很熟悉。为了保护萤火虫,他去找过当地政府部门,但这些部门以没有相关保护的法律法规推脱。

“大量捕促任何一种野生生物,都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岳桦说。

野生捕捉对于种群伤害也是致命的。

被业内称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第一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最近两年来一直在强调,我国萤火虫种群总体数量下降很快,个别种类濒临灭绝,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况。

濒危萤火虫的背后:一条残忍的暴利产业链条邮购运输萤火虫的罐,每瓶最多放500只。摄影:刘成伟

端午节后的一天,岳桦以购虫人身份租了一辆摩托车来到镇上。

闲逛了一上午,他一无所获。中午,他到镇上的一家饭店吃午饭,他饭间,他与饭店老板聊得投机。老板决定帮他找虫头王大富。

王大富之前一直替何剑明收购萤火虫。接到饭店老板的电话后,他拿着一盒中华烟急匆匆赶过来。

2016年,他在何剑明家清点萤火虫数量的时候,被避雨的岳桦拍到了镜头里。

岳桦见王大富急匆匆走进饭店,以为他认出了自己,不禁心里一惊。

其实王大富并没有认出岳桦就是去年偷拍自己的人。当时收购场所混乱,天又下着雨,王大富只顾着点数。

岳桦与王大富的这一次“生意”谈得不错,王大富决定晚上带着他去捕虫。

晚上,王大富和饭店老板都戴上建筑用的安全帽,发动了摩托车载着“购虫人”岳桦出发了。路上没有其他车辆,只有两辆摩托车的轰鸣。

他们在镇政府附近的稻田边上停下来。这里少有人来捕虫,王大富觉得萤火虫会多。他打开摩托车的转向灯。闪烁的红光随即吸引了飞舞而来的萤火虫。王大富站在摩托车周围挥动着自制的捕网,落网的萤火虫越聚越多。

大概九点钟左右,他们收工回家。王大富的家是个收购点,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不在家收,即便收也是在后院。从后门进院后,岳桦看到很多捕萤火者正在院子里清点数量。

王大富把捕网口解开,开始用两个矿泉水瓶子对接而成的数虫器清点今晚的“战果”。清点结束后,他把萤火虫放进一个放满银杏叶的的大瓶子。

大瓶装满500个萤火虫后,他会再多放进去几十个,然后封瓶。然后,这个瓶子会按照500个萤火虫卖出去,多放置几十个萤火虫的目的是快递送到萤火虫展览馆或者浪漫情侣手里之前死去虫子的冗余。

黄陂镇上唯一的菜市场边上是一个并不明显的萤火虫收购点,当地人几乎都知道它的存在。

收购点在临街楼房的一楼,没有任何与萤火虫有关的标志。门房一分为二,一间租赁出去做了小卖部,一间用做房主人餐厅和收购萤火虫工作室。门厅大门敞着,屋里没人。许久之后,从路边回来婆媳俩人。

媳妇对陌生人非常警惕,她以男主人不在并不了解具体情况为由,拒绝和我这个陌生人多说半句话。一旁的婆婆说,最近没有订单,“来订单就收,没有就不收”。

在这家收购点房间桌子下仍存放着五只装满银杏叶打满孔的塑料瓶子。每个瓶子直径约15厘米,高约25厘米。这位婆婆说:“这些瓶子都是备着的”。

她并没有怀疑记者的身份,还说,他们是给小布镇的外甥收萤火虫的。“有需求可以直接联系我外甥。”她说。

她的外甥就是在当地赫赫有名的虫头何剑明,最近,何剑明正遭遇一场麻烦。

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相较于以往,今年网售萤火虫为避免舆论声讨,曾自称萤火虫系养殖,并自称“持有养殖证”,但调查发现,当地相关部门未审批过“萤火虫养殖证”。

此前,淘宝卖家和业内专家都曾明确,网上萤火虫来自野外捕捉,不存在人工养殖基地。

《北京青年报》的调查还称,5月底江苏连云港,曾发布“萤火虫之约”活动消息,计划放飞数万只萤火虫。在遭到志愿者质疑后,主办方随即出示一份虫源地供货商提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表示萤火虫系合法引进。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该证明上“货主”一栏上的何姓商家,系此前北青报记者调查时,自称有“萤火虫养殖证”的“梦之恋萤火虫”老板,货源地为江西省宁都县。

当地多位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梦之恋萤火虫”老板就是何剑明。

记者拨通何剑明的电话希望采访他时,电话号码显示的是“梦之恋萤火虫培育销售中心”。他在电话中说,自己的虫子都是养殖的,他自己从来没收购过野生萤火虫。(注:文中除何剑明、岳桦、付新华外,其他采访对象为化名)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