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迫近“6·18” 京东遭境外资本做空

游客 2017-06-15 02:39:45    201123 次浏览

“6·18”大促进入倒计时的敏感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电商平台的备战计划。6月14日,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发布一份针对的做空报告,将京东与天猫、淘宝、苏宁易购、等平台进行对比,称京东难以与亚马逊相对等,当前市值不值600亿美元,自营业务利润率低,自建物流体系和仓储成本高昂。报告发布当日,京东在美国的股价微涨0.13%,未出现大幅度下跌。业内人士指出,京东股价微增证明投资方没有认可做空报告内容。但截至北京商报记者截稿,京东美国股价处于下跌状态。

  二度做空 股价开始微跌

市值估值过高、3C品类难盈利、自建仓储物流成本高昂,是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做空京东报告中的核心观点。毕盛资产管理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Wong Kok Hoi在报告中直接公开表达对京东的质疑,认为京东目前的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京东发展的负担和障碍。

报告指出,自从去年京东商城CEO沈皓瑜辞职加入京东的早期投资方高瓴资本后,高瓴资本开始频繁抛售京东股票,在过去三个季度持续抛售了约合8亿美元的4400万股京东股票。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借此表达高瓴资本对京东前景的担忧,但高瓴资本对上述言论做出了公开反击,称京东一直都是高瓴资本的重要投资组合之一,高瓴资本目前仍持有京东大量的股票,并对京东的未来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抛售股票不意味业绩不良,投资是为了获取收益,每一家投资机构都有相应的投资计划,对抛售股票也有规定的时间,因此抛售股票也是出于投资方获取收益的一种考量,“这就像是在房主手中房价不断上涨的房子,如果房主不卖出就不能获取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该投资者向记者这样解释。

该报告发布后,京东于美国时间6月14日的股价出现小幅度波动,但截至6月14日美股收盘,京东股价最终报收为39.27美元,微涨0.13%,股价并没有因做空报告而出现大幅度下跌。据了解,这是这家机构第二次发布针对京东的做空报告,去年6月该机构所发的做空报告一度导致京东股价下跌超过8%。但在此后的一年里,京东财报显示,京东已经开始盈利且市值紧逼600亿美元。

多数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称,去年及6月14日的两次股价波动数据不能代表做空成功,只有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即跌20%以上并不断下跌,才意味着做空报告内容可信度较高。

  数据矛盾 报告可信度存疑

京东连续两年在“6·18”期间被同一家机构做空,一位从事跨境进出口电商的人员表示,京东今年与去年被做空时所处的状态不一样,今年京东已开始盈利,业务模式也多样化,海外购和全球购有所起色,京东金融等相关业务逐渐成熟,资产质量正在被慢慢夯实,现在再去做空需要机构出示更有力、更确切的证据,才会被资本市场采信,如果京东股价没有大幅度下跌,就已证明投资方不认同该报告。

今年5月8日,根据京东集团发布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交易总额1841亿元,同比增长42%;同时集团实现净利润3.56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14亿元,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做空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也存在可信性。报告指出,3C产品的利润率很低,但已到了京东收入的50%以上。一位京东供应商称,国内3C毛利增长空间较少,平台众多,为京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行业中有天猫、苏宁等平台经营相同业务,京东的确难以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但京东在3C市场的认可度一直很高。

此外,报告还对京东的物流优势保持怀疑,称京东目前的256个仓库(95%租赁)和“最后一公里”物流体系并不存在长期的优势,或将被竞争对手取代。报告还指出,京东仓库平均只有2.2万平方米,只适用于标准化的3C、家电商品,较不适用于快速消费品等高档货物。而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京东在华北四省两市运营11个大型仓库群、67个中小型仓库,仓储设施占地面积超140万平方米,拥有2000余个配送站点。

  做空动机 盈利或被操控

投资领域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机构之所以选择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两次做空京东,是因为机构做空公司需要一个宣传节点,当下京东全力备战“6·18”大促,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达到高点,此时产生的负面消息也将被快速传播。此外,京东被做空机构做空也不排除是友商所为,毕竟做空报告所发的时点比较微妙,存在竞争对手打击的可能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则表示,也可能该机构对京东的股票做了空投,发报告是希望行业一同做空,如果京东股价下跌,机构将从中获取收益。一家做空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做空还是做多,是机构的“个人意愿”,如果机构认为京东会涨就可以做多,认为京东股价会跌就可以做空,在资本市场是件平常事,尤其对美股市场,投资方对同一企业的股票走势认识不同,股票才有买有卖,机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在业务方面,正值京东“6·18”大促期间,遭遇做空也使京东受到来自消费者和行业的质疑,因此来自资本市场的负面评论最终可能对京东的业绩产生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实习记者 赵述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