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高晓松音频首秀 蜻蜓FM抢夺头部内容

游客 2017-06-13 06:44:44    201410 次浏览

前一晚刚刚在深圳为钉钉的发布会站台,高晓松次日就出现在了上海。与互联网的频繁接触,让他变得有点忙。

6月12日,蜻蜓FM与知名音乐人高晓松联合出品的付费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正式宣布开播。最近几年,高晓松依靠视频系列《晓说》和《晓松奇谈》为高晓松积累了大量粉丝,这是他首度尝试全音频节目,今年将开设156期。

高晓松深谙互联网对娱乐行业的影响。他调侃道,“唱片行业都已经被摧毁掉了,录视频节目对我也是有压力的,还需要表演,所以就要花费很多脑筋。而且长成这样的人,实际上就应该做音频节目,现在等于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

不过,对于付费与分成的问题,他精明地三缄其口。在文学漫画事业部总经理范少卿看来,内容付费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用户群体也会有更大规模的增长。无论是从内容创作者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讲,现在都处于觉醒后的爆发期,行业也面临洗牌,精品化将会成为趋势。

  头部内容争夺

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了传播的数字化,技术迭代音频的应用场景不断在拓宽。当红利期成为过去式,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两大音频平台都在加速垂直化和精品化,头部内容成为竞争的核心。

2016年上海书展期间,蜻蜓FM与朗锐数媒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的有声版音频,并以此首次试水内容付费。随后,蜻蜓FM又与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独家合作,他所主讲的《细说红楼梦》成最受欢迎的付费栏目。

蜻蜓FM官方数据透露,截至6月11日,《细说红楼梦》每期时长约一小时,单价为0.8元,160期的节目累计播放次数达到2.2亿次。金庸作品集、蒋勋美学系列等垂直领域的头部内容,成为深耕内容付费的切入点。

与蜻蜓FM自制内容相比,喜马拉雅FM对于优质内容的获取,很大程度靠重金购买版权。据了解,喜马拉雅FM已经与阅文集团达成排他性合作,获得海量版权内容。此外,还与多家一线图书公司、热门节目等签订合作,大部分是独家战略合作。目前,仅喜马拉雅FM在版权购买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亿元。

对此,蜻蜓FM董事长张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头部的内容抢夺是必然的,所有内容制作方都希望内容能够在所有的平台上传播,然后去获得回报。“只有头部的人才可以做到独家。平台会花更多精力去对头部进行独家的争夺。但是,对腰部和腱部其实大家的策略也更多的是把你绑死,能以独家的方式最好,但事实上不可能这样。”

目前,蜻蜓FM聚合了超过900万小时内容,通过其所建立的PUGC主播生态,签约的专业主播达到1.5万名,其中包括高晓松、蒋勋、张召忠、邱震海、马红漫、万峰等。

高晓松认为,音频平台最开始实际上是UGC加上二手的内容,真正能成为高估值的大公司,一定是从渠道变成平台并加强互动。“跟用户做最积极的互动,以及最积极地经营。把评论都能经营成内容的网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付费生态闭环

音乐人出身的高晓松对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并不陌生。“只要市场上存在两家以上的平台,就必然会陷入一个砸钱的版权大战中。”

不过,由于音频行业领域的特殊性,版权的竞争远不如视频和音乐行业激烈。分析人士认为,音乐版权是高度垄断的,上游高度垄断的情况下,渠道就会被上游压榨。渠道只有整合起来,才有力量去跟上游进行谈判。但是,音频上游并不存在垄断,渠道和内容方相对也比较平衡。

因此,音频平台逐渐成为内容“声产者”的自媒体传播主要渠道,在广告、付费、打赏、电商、社群、微课、活动等领域,音频平台也在全方位搭建主播生态闭环,意在孵化IP商业模式。

在此背景下,内容付费忽如一夜春风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8亿人,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亿人。

张强坦言,短期目标是把平台做得更大,并且逐渐实现商业化,付费内容是重要的一个手段。“商业化变现的模式是广告,但这在投资人眼里并不是特别性感的模式,付费对平台来说是最好的模式,链条比较短且能够分配利益给内容方。现在我们已经接近盈利了,你只有有更好的商业回报,内容方才更愿意跟你长久地捆绑在一起。”

他认为,硬知识类、儿童教育、知识普及类的音频内容,将会成为付费很好的切入点。“对于顶级头部内容大家都会去争,但是哪怕像我们争下了高晓松的顶级音频,别人也不会死,因为还有很多别的内容,我觉得这跟音乐是不太一样的事情。”

事实上,音频行业算是幸运地站在了用户付费的风口上,而音乐和视频行业远远没有这么幸运,在培养用户付费这件事情上进行了数年的耕耘。高晓松特别不服这一事实,“凭什么看部小说,看一个节目都要花钱。唯独到音乐却一分钱不给呢?”

他相信,随着全行业付费习惯的养成,对音乐行业也将是很好的推动。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