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创始人李一男“消失”2年 小牛电动只是活着

游客 2017-06-12 12:46:51    201211 次浏览

时间飞奔至6月,“天才少年”李一男淡出公众视线已整整2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牛电动已学会变得低调,一方面李一男光环淡去后其营销计划被全盘打乱,找不到足够的亮(噱)点(头)进行大规模造势;另一方面,被视为李一男最后一次创业的小牛电动市场表现乏善可陈。

在小牛电动市场人员的规划中,李一男的“消失”使其原本策划的CEO 产品方案完全泡汤,被包装成小牛电动“黎万强”的小米前员工、现市场副总裁张一博并未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整体营销方案。

更为尴尬的是,小牛电动历经3年沉淀后,仍未在被视为生命线的产品品质上实现突破,层不出穷的质量事故将其推向舆论风口浪尖,而小牛电动往往通过私下换车来解决,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这种不直面自身问题而借助“擦屁股”达到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并非负责任的企业应有的作风。

2015年11月,小牛电动在“网传李一男被带走”事件发酵后第二天召开了一场百余人发布会,外界都在期待李一男现身粉碎谣言,不过事与愿违,发布会的主角是张一博,宣布推出“niu care”冬日保养计划,向小牛用户提供免费整车保养服务和盗抢损失、人身伤害保险。

据腾讯科技报道,“niu care”一方面是为了完善小牛电动的售后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悄悄找出轮毂有问题的车型,及时进行更换,以免酿成惨剧。事实上,在小牛电动官方论坛上,N1轮毂问题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厦门李女士在骑N1时轮毂断裂,轮胎抱死,刹车后整辆车往前翻过去,压到了人身上,车上一家三口身上有不同程度的擦伤或流血。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让人寒心的是,小牛电动表现出盛气凌人的傲慢姿态,拒不承认,道歉更是无从谈起。

“niu care”推出前夕,有网友在论坛发帖声讨小牛电动的轮毂太薄不安全,引发广泛讨论,不过该帖不久后被官方强行删除。因此,当“niu care”推出后,难怪会被外界质疑此举是变相召回。

据界面报道,小牛电动一离职员工证实了这一质疑的合理性,“牛油保既缓解了李一男在当时的舆论,也让N1众筹时的近万台问题车得到了体面的解决。”不过,被小牛电动寄予厚望的“niu care”在推广过程中面临不小的挑战。

由于问题车辆仅限一个批次而非全部,为了避免出现舆论危机和影响后续车辆销售,小牛电动官方选择低调处理,并未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将导致购买问题车辆的用户不知情,加上尚未养成冬季保养电动车的习惯,前往服务网点进行保养的可能性较低,隐患依旧得不到解决。

同时,小牛电动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并未设立服务网点,用户即便想保养也找不到合适的去处。因此,号称砸了5000万元的“niu care”并未从根本上解决N1部分批次轮毂易断裂的问题。

让人失望的是,小牛电动并未充分吸取N1的惨痛教训,后续推出的M1、U1等产品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有网友反馈,M1续航里程并未达到小牛官网所宣传的距离,而且整车在和App配套使用上并不智能,显得比较鸡肋。U1则在行驶过程中遇到过屏幕关闭、电池续航短甚至电力自动停止的问题。

有媒体忍不住吐槽道:“U1和之前产品唯一相似的地方,就是每周固定会遇到两次自动停止,这让我在路上很尴尬。”

更让人反感的是,小牛电动依然采取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试图继续靠遮遮掩掩蒙混过关,这种不体面的态度不仅暴露出其对自身产品和服务不自信,更是对用户缺乏诚意的表现。

讽刺的是,2年前N1发布会上,创办小牛电动不久的李一男夸下海口,称除了自建运营线上电商销售渠道外,小牛电动将合作建设3000家线下O2O体验店,O2O体验店扮演产品展示、试车、售后维修等角色。实际情况是,小牛电动直到去年8月才开启线下计划,2个月内在北京、杭州等城市设立17家授权体验店。

小牛电动不仅在线下体系搭建上进展缓慢,销量更是被狠狠打脸。去年初,小牛电动COO李彦制定了个小目标:2016年售出50万台整车,2017年销量翻倍。结果2016年销量未达预期,而且遭到离职员工的吐槽,“感觉每次对外公布销量都是上面拍脑袋就来,海报也需要提前就做好,每次线上销售活动的剧情几乎一模一样。”

依稀记得2年前N1亮相之初,小牛电动高喊要做“两轮电动车中的苹果”的口号。2年后,小牛电动连最核心的产品关都过不了,销量就更别提了,即便李一男归来也无法彻底改变其平庸的现状,颠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梦想破灭已成定局,如今小牛电动只是苟且地活着。

创始人李一男“消失”2年 小牛电动只是活着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