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手机出货增长停滞 元器件却迎来缺货高峰

游客 2017-06-11 10:23:19    200810 次浏览

刘艳

在手机全球出货量停止增长的时候,手机元器件却迎来了缺货的高峰。“芯片、存储2017年还是缺货,越高端越缺货。”一位服务手机品牌商的人士告诉记者。

手机元器件自2016年进入了缺货周期,情势还在延续,2017年同样不容乐观。

自2011年开创智能手机已经快7年,在2012年-2016年五年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一倍还多,由此也诞生了很多手机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但从2015年开始,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放缓脚步,而相较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14.3亿部的出货量,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几乎就没有增长。没有增量,手机市场成为几大寡头争抢对方市场份额的肉搏战,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

分析人士指出,智能手机目前是消费电子里最大的品类,需求结构的变化或者因为预期导致库存周期都会加大行业的结构性波动;电子产业下游应用创新态势强劲,驱动芯片、存储等产品需求旺盛,而上游硅片产能无法及时跟进,供需逐渐失衡。

华南区一位半导体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今年从晶圆厂得到的消息是芯片、存储都缺货,终端市场有些虚假繁荣。”因为购买力不可能急剧增加,产能也是由于某几个元器件造成缺货,并不是正常现象,几家供应商调低了下半年预期。“下半年可能会好些。”他称。

虚假繁荣之辨

IDC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7.2亿部,2013年10亿部、2014年14亿部、2015年14.3亿部,2016年14.7亿部。市场调研机构称“换机潮”成为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的驱动力,这决定了曾经的放量增长成为难以再现的历史情景。

五年来,三星、苹果、华为一直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三的位置没有改变,变的只是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华为的市场份额还在增加。在市场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中,“其他”成为出货量top5剩下两家脱颖而出的来源,且频频更迭,而“其他”所占的市场份额自2014年达到46%的顶峰,正在逐年缩小。

高端出利润、中低端出销量,对于大部分手机厂商而言,两块都难以割舍。不过各自也有各自所面临的问题。

自2016年开始,元器件进入缺货周期,态势延续,一位手机供应链人士告诉本报,2017年芯片、射频、屏幕、存储、摄像头sensor都会缺,甚至连高端机型的金属外壳(结构件)也会缺。“中端的很多厂商都会做,不会缺,但是诸如苹果的亮黑色、华为高端机型的金属外壳工艺要求比较复杂,良率很低,整体产能就会比较紧张。”他这样解释道。

去年三星OLED屏幕涨价,而今年华为P10闪存事件再次将业界的目光引向了核心元器件供不应求与国产缺位。就核心元器件而言,华为已经解决了最为核心的芯片,海思麒麟芯片被华为用在了高端机型上;但就存储、屏幕、摄像头sensor华为均由外界供货。

存储器是电子系统的基础核心部件之一,是系统正常运作的保障。华金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存储器市场由三星、海力士、等几家大厂商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大企业产能变动带来的供给变化对于行业供需关系的影响力显著。

今年早些时候,市场传出消息称2017年三星OLED屏幕的产能先满足三星自身,其次是苹果,而后为国产手机厂商oppo、vivo和华为,其中华为拿到的份额还不及oppo和vi-vo。而其他供应商看到OLED屏幕的商机后,加快了进度,比如LG明年将推出OLED屏幕,而方则要到2020年其OLED屏幕才正式上市。

“近两年oppo和vivo的发展离不开和三星的支持,从原材料厂商来说,它并不希望一家厂商做得很大,一家独大到最后没有什么议价能力,所以会扶持几个差不多的对手,所以有的厂商就会受到限制。”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

手机厂商不可避免面临“抢资源”的境况。“国内手机厂商喜欢堆硬件,配置很高,比如摄像头像素很高、现在不仅双摄,前后都双摄,像oppo、vivo这些品牌的出货量很大,他们现在的品牌也支撑他们堆硬件,把硬件配置全部提上来,量很大,供应商会把产能倾斜到高端上来,但总体产能是有限的,这样低端的产能小了,实际产出量也少了。”上述手机供应链人士对记者说道。

“去年一家手机厂商新上市的产品最开始规划的大容量存储的版本,因为不好卖最后就没生产,但是存储货已经拖进来了,最终将这些存储以高于进货的价格转卖给其他厂商还赚钱了,一般而言这种情况都是折价处理的。”这位手机供应链人士提及。

5月26日,大唐电信发布公告,其下属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与高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将共同出资超过29.8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联手进军中低端芯片市场,直指联发科和展讯,展讯隶属于紫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由此也引发了中国手机芯片行业激烈的争论。

在两次延迟发布业绩公告后,近期酷派公布未经审核的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酷派亏损42.1亿港元,危机重重。

据业内人士介绍,核心元器件的成本大概占一部手机成本的60%-70%,而元器件涨价进一步压缩中低端手机本就逼仄的利润空间。

上述手机供应链人士预计2017年手机行业毛利达到15%都困难,“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包括几个核心器件,摄像头的sensor、存储、射频、芯片,现在三星和的sensor都处于缺货的状态;同时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不去,而现在大家都在打渠道,渠道的成本很高,这么多销售来个返点,搞促销活动很耗钱。”

而成立于1993年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深圳市世强先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世强电子”)于近期退出了手机市场,“老板觉得手机市场太饱和,远期需求量不会那么大;手机市场成熟,厂商竞争激烈,价格战,成本压得很低,分销商已经赚不到钱了,做就成为单纯的物流公司,浪费人力、时间成本”,世强电子内部人士对记者说道。

生存差异

孙正此前就职于华为终端供应链,一年之前他离开了华为,来到了一家小型手机厂商,他称以前在华为没感觉,来到这家小厂商之后感受强烈,其中之一就是手机厂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另一个即为供应链的管理,具体体现到了存货周转上。“现在的公司没钱,跟供应商的关系很差,手机厂商难免会有一些需求变动,包括产品清理最后会有一些呆账在那里,库存也消耗不了,像这样本来是要赔钱的,oppo、vivo的做法就是直接把钱打给你,需求一变动,供应商只要告诉它呆的那部分值多少钱,立马打给你,供应商很愿意配合你,现在的公司就是拖,拖一两年也不给,供应商最后也没办法,最终供应商也不跟你玩。”孙正说道。

中国的厂商大部分存在我给你报需求的时候往大里报,你给我供应的时候我往小里承诺的情况,“这样互相留一些空间,实际上会导致供应链的效率很低。”一位研究供应链的专业人士评价。

“供应链做得好的话是对产业链的掌控,现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没有在中国,没有一个企业能掌控供应链,要想掌控产业链,先得量大,想让供应商跟着你干,首先是要让他们赚钱,如果挣不了钱,吃点亏,至少让供应商有长进,让其技术水平提高一些,有了技术它能去拓展其他的东西。”这位研究供应链的专业人士对记者说道。

孙正提到,“华为的技术人员相对来说,水平更高些,华为有钱培养技术人员,或者从三星、苹果挖些人进来,在手机的开发阶段,前面六个月是要做验证的,也就是软硬件的优化,这个阶段华为的研发人员都是泡在供应商那边,在现场帮着他们做调整,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帮着分析原因,告诉他们原因是什么,用什么设备、怎么调节,不仅帮供应商搞到仪器,还帮你调好,与供应商一起进步。”“现在的供应商挤破头皮想成为苹果、三星、华为的供应商,有些中小手机厂商将为苹果、三星、华为供过货作为挑选供应商的硬条件”。孙正如此说道。

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通常情况是转得越快,运作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据悉苹果的存货周转天数大约为一周,华为在其年报中提及2016年存货周转天数为86天,不过这是包含了运营商业务的存货天数。“华为从存货做出来到卖到最终客户手里可能要二三十天,但是对于目前我在的这家公司可能就需要两三个月,整体的运作模式就不一样。”孙正介绍,“提高周转率,需要很多配套能力,技术准确性、生产周期和运输周期都需要考虑在其中。如果其他环节压缩不了,只能通过加大库存,把其他风险降下来。”

广发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从全球范围看,201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受智能手机增速减缓、PC下滑等因素影响,整体营收出现0.2%的下滑。随着去库存逐步完成,加上汽车电子、工业终端等新兴市场带动,根据WSTS预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增速为0.3%,2017年为3.08%,全球晶圆代工第一大厂上调2016年资本开支17%至95亿美金,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而世强电子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车、物联网等领域。而上述服务手机品牌商的人士目前为一些海外品牌开拓海外细分市场提供供应链咨询和产品服务,其称,国内市场不好做,这些品牌是从原先产品延伸做手机,在国内渠道和市场资源都缺乏。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