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百余篇医学论文被撤稿背后:论文评审疑存造假链

游客 2017-04-28 08:07:47    201251 次浏览
百余篇医学论文被撤稿背后:论文评审疑存造假链
 

本报记者 肖玫丽 广州报道

医学论文造假,虽然背后由很多因素甚至体制原因造成,但其危害超过一般商品造假,因为可能危害健康和生命。

日前,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发布消息称,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因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审稿意见而撤销107篇论文。这107篇论文的作者全为中国人,并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参与此次调查的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撤稿并非出现了新的违规情况,而是期刊在2016年撤稿后进一步人工核查发现的问题,撤销论文发表于2012-2016年。”

自2015年起,中国作者被国际医学期刊大规模撤稿的事儿并不鲜见,假论文、黑中介的医学论文利益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

灰色链条浮出水面

《肿瘤生物学》此次宣布撤回107篇论文的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是主流科学和医学期刊最常见的审稿形式。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价论文质量,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后决定是否刊发。

“同行评审制度本身并无漏洞。不过在同行评审流程中,如评审人的筛选等,可以更加严格。评审人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会从各方面对论文的科学严谨性进行评估,如其使用方法、结果和论述等。然后提供详细的评审报告,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作者不知道评审人是谁。”彼得·巴特勒说。

记者注意到,《肿瘤生物学》此前规定,论文作者可向期刊推荐评审专家。此举原意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也让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造假者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如果期刊选择他们作为审稿人,最终会得到一份正面的评议回执。

“论文造假机构一般是一条龙服务,”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杂志社不会自己养很多专家、审稿人,《肿瘤生物学》算中等偏下级别的杂志,造假案例不多,估计也没有精力做排查,这就给有心人钻了空子。”

同行评议造假仅是医学论文造假产业链中的一环。

据了解,SCI(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发表周期流程为:登录期刊官网投稿;编辑初审;主编审核、同行专家评审(大部分文章都堵在此环节,同行评议需要取得4-5位同行专家的共同认可);提出意见、作者修改、编辑部复审;主编复审;主编提意见,作者修改;决定录用。

记者在百度、淘宝、QQ群等渠道输入关键词“医学论文”、“医学论文代发”并留言后,便收到不少广告推送,不少宣称能够提供SCI论文代投甚至代写的公司找上门来。其中一家医学论文网站宣称“多年经验,1-2天审稿,快速见刊,100%成功发表”。

价格方面,不同服务内容、不同主题、不同影响因子(期刊评价指标)的文章标价不一。记者以发表一篇影响因子为1分至2分的肛肠科论文分别咨询三家中介机构,“全包服务”的报价分别是4万、5万至6万、6.8万,三家皆向记者宣称“确保今年内可以发表”。

一名中介机构编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需要看到具体的代写要求后,由编辑来定费用。一般找我们的都是做3分以下的,5-6分就算是比较高的了。”

该编辑提供的《SCI学术服务协议书》显示,中介机构作为乙方,编辑资料包括研究计划、实验方案、研究结果、专利技术、科研成果,“乙方保证文章数据的原创性、真实性,如遇抄袭现象,乙方承诺付全责”、“乙方自动放弃版权,自动放弃署名权”。

“同行评议都是我们推荐的,推荐的专家基本上都是我们合作的老师,这样可以控制审稿数据和录用风险,”上述中介机构编辑进一步说,“SCI要求文章的新颖和科研性。我们的作者有国外进修的老师,也有在读博士,实验数据都是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做出来的。就算是我们找合作的医生来写,也不会找本地的,避免涉及到竞争问题。”

风波未息

此次撤稿风波曝出之后,不少中介机构开始收缩SCI业务。

上海一家提供医学论文编辑、审修、翻译、发表服务的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SCI现在一般不发了,除非有比较好的项目。不过国内核心期刊的项目都排到明年下半年了。”

庄一强指出:“关于撤稿,存在论文完全造假、文章自己写但审稿作假、无辜躺枪三种情况。中国作者发表外国期刊的文章,一般会找第三方帮忙翻译甚至‘润色’,其中有语言的因素,很难界定什么程度算得上造假。”

近几年中国医学领域频频曝出论文被撤消息。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4批集中撤稿,涉及中国作者论文117篇。《肿瘤生物学》此前也因为出现假冒同行评审意见的情况而被多次撤稿,施普林格在2016年的调查导致该刊被撤稿25篇。

“出版流程从根本上说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如果有人蓄意规避系统,他们有可能会得手。对同行评审及投稿系统做手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人们有发表文章的压力,这不仅是在中国,全球范围也如此。”彼得·巴特勒说。

记者根据此次公布的撤稿名单致电、发短信给广东多家医院,皆未获得正面回应。

上海一三甲医院院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具体怎么处理,看国家的决定。从医院的角度看,我们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我个人认为有些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这个结果一定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

“要看各个医院、当地卫生部门的态度,”庄一强认为,“说到底还是国内医疗体系的科研压力使得部分医生作出错误选择,写论文对外国医生来说是自主选择、个人喜好,医术好但不发表论文也不会影响职业生涯,在国内却是一个硬指标,要晋升就要发论文,还要兼顾门诊手术。”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往往左手手术刀,右手笔杆子,发论文直接与晋升、评职称挂钩。丁香园曾做过一项包含19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其中,824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有SCI论文;晋升高级职称,85%以上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达到29.2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许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医院对文章的要求并不高,可以在国内杂志上发,也可以发SCI,把临床经验写出来很重要。论文压力也不算大,主治医生五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只需要两篇论文发表在国家认可的正规刊物上就可以,对影响因子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其官网就此次撤稿事件发表声明,称已就撤稿事件与施普林格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并指出,虽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我们的调查比较全面,确信已较好地掌握了整体情况,但仍无法排除有其他论文被撤的可能,”彼得·巴特勒告诉记者,斯普林格正在身份验证、作者信息、新服务功能等方面开发相关工具,以提示问题隐患。从今年1月起,斯普林格已不再续签出版《肿瘤生物学》。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