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互联网 ”催动下的数字经济发展又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一年。传统产业和公共服务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数字化,带来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城市经济引擎的新动力。这张城市的“数字版图”正在徐徐展开,在2017年乃至未来,又将发生什么——
“根据我们的度量,2016年数字经济的总量,大概在22.77万亿元,占到2016年GDP的大概30.6%。”在4月20日举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 ”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如是说。
这一数字来自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 ”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互联网 ”应用于公共事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报告。考虑到这份报告的研究数据来自包括腾讯、滴滴出行、美团点评、京东、携程等重量级互联网企业的海量数据,因此在展现“互联网 ”对城市经济的赋能作用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表示:“‘互联网 ’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传统产业和公共服务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数字化,带来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城市经济引擎的新动力,报告显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山东、湖北、湖南位居“互联网 数字经济指数”榜单前十。
“互联网 ”为城市带来了什么?中国城市的“数字版图”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智慧城市的发展在为普通人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带来了怎样的新商机?
高速增长的“放大效应”
“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总指数相较2015年增长161.95点,到达261.95点,同比上升61.95%,这反映了我国2016年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态势。”司晓告诉记者。
在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看来,数字经济的全速前进来自多个利好形成的“合力”。“一是‘互联网 ’基础环境优化升级,‘互联网 ’的大生态体系正在形成;二是‘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社会事业、‘互联网 ’政务之间的良性互动格局,正在呈现,互联网加速从消费领域向各个领域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渗透;三是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和活力全面释放,分享经济、网络众包、创客运动、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而具体到城市来看,数字经济高速增长的“放大效应”同样明显。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的就业增长。“互联网 ”数字经济指数每增长一点,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大致上升1.73万人。2016年“互联网 ”数字经济指数总量上升161.95点,由此估算出数字经济在2016年大致带来280.17万新增就业人数,带来新增就业占比超21.32%。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有助于消弭城市间的发展鸿沟。按照基础、产业、创新创业和智慧民生的发展状况和社交、新闻、视频、云计算等19个领域的活跃程度,数字城市分级正在形成。
不过,“互联网 指数”每增长一个点,内陆省份GDP上升幅度相较于东部沿海省份高1619.48亿元。这就意味着,发展数字经济可以更有力地促进内陆省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内陆地区后发省份追赶沿海省份的重要力量。以西藏那曲为例,虽然其在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互联网 ”指数排名都处于末端,但旅游行业表现突出,2016年那曲旅游业数字产品同比增长393.39%,在全国排名靠前。凭借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处中等水平的城市将释放巨大潜能,数字经济总体增速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数字版图”开拓有方
数字经济在哪些方面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拉动?报告显示,全国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五个行业依次为医疗、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教育和金融行业。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告诉记者:“消费升级趋势很好地解释了产业之间指数增速的差异。这些行业都属于消费升级的主要对象。它们的贡献,实际上反映出中国社会整体对于消费升级产品的强烈需求。”
“互联网从服务产业入手,再到制造业,再到农业,这是个渐进的过程。”马化腾认为,未来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是制造业,城市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互联网 ”和制造业的融合。
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与支撑环境的完善息息相关。从目前来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通常也是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的同时,加强政府在政策引导与治理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机遇。”
专家们认为,未来在支撑环境方面还要继续进行制度创新,为促进“互联网 ”行动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比如要客观对待、分类建设“互联网 ”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融合性新兴产业管理机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第四方治理属性,构建“互联网 ”新型治理体系。
在各个城市对“互联网 ”的推进过程中,随着了解的深入,理性也逐渐呈现。孟昭莉表示,与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2016年双创活动回归理性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我们一方面发现,投资者更为审慎,创业者更为小心,全年与移动互联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呈现理性推进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发现,双创活动呈现出一定的群聚效应,在一线城市高铁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后线城市,双创活动明显较为活跃,这就意味着,各个城市对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把握得更加清晰。”
智慧民生“添砖加瓦”
“今年4月以来,我们和广东省人社部门合作,开展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养老金领取资格网上认证,截至目前已有14万人使用了这一服务。作为一款轻量化的警务综合运用平台,我们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二次开发,帮助用户实现警务业务的一口进入、一键办理。”广州微警研发团队负责人续磊告诉记者。
和微警研一样,伴随智慧民生建设诞生了大量第三方服务商,他们也成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2016年,智慧民生成为各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之一,报告显示,2016年智慧民生对110个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50%以上,智慧民生与数字经济互为促进的关系更为显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一处处长李广乾对此评价说:“互联网经济最大的特征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的优势就是整合了扁平化、轻资产、规模化、低成本,最大效率发挥资源效应。”
从智慧民生的细分行业来看,作为高频刚需服务,公安、公积金、社保、医疗四大重点领域在地域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两个维度都取得了显著进步。2016年,分别有134、93、55和35个城市新上线了公安、人社、公积金、医疗服务,城市覆盖率分别达到58.4%、34.47%、19.09%和46.15%。拿普及率最广的公安服务来说,已涵盖交管、出入境、户政、治安4个中类、20个细项服务,在交管领域,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机动车年审、机动车注册、行驶证补换、驾驶人交通违法、驾照考试、驾驶证年审、驾驶证补换、快捷理赔等在内多种服务均已可在手机上查询和办理。
而从区域发展来看,智慧民生指数和增速呈现倒挂趋势,指数越高,增速越慢。福建、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智慧民生分指数名列前10,但也是增速最慢的10大省份之一。这表明,中西部城市智慧民生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缩小东中西地区间的差距。和2015年相比,2016年智慧民生排名前100位城市中,有23个“新面孔”,这些城市多数来自中西部的数字三四线城市。内蒙古的乌海市,广西的柳州市智慧民生活跃用户数是2015年的10倍之多。中线、底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将进入高速增长期,而一线城市增长将适当放缓,这将有效弥补城市发展之间的鸿沟,对社会治理、消弭数字鸿沟起到支撑作用。
面向未来,孟昭莉看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民生领域中的应用。“简单来说,我们希望后台的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做出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的识别。”她表示,人工智能加速“互联网 ”在各个政务场景的创新融合,可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同时拓展服务渠道,提供更便捷、更方便的便民服务,提升政府决策质量,为地区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