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化日益突出

游客 2017-04-25 16:37:54    201131 次浏览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明天到来,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检察院了解到,广东检察机关近年来受理的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呈现出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等特征,侵权对象也逐渐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危及民生民利。据统计,2016年,广东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该类案件1049件1973人,起诉1596件2367人,案件量约占全国总数一半,大要案、典型性案件众多。

侵权手法“网络化”

广东省检察院侦监一处负责人介绍,侵犯商标权的犯罪历来占知识产权犯罪的绝对多数。从2016年的数字看,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商标侵权犯罪嫌疑人1928人,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总人数的97.7%。从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来看,知识产权类犯罪的侵权对象前三位依然是皮具、烟酒和化妆品。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除了这三类产品,近年来,侵权对象逐渐蔓延至食用油、纯净水、月饼、胡椒粉、咖啡等食品以及轮胎、汽车配件等日常生活用品上,由于侵权产品通常与伪劣产品相傍相生,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部分犯罪分子甚至把黑手伸向与民众生命安全休戚相关的交通设施,对民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侯某假冒注册商标案中,侯某将回收的劣质、次品轮胎翻新,贴上品牌商标,当成正品品牌轮胎出售,对使用者的驾驶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交易平台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化特征日益突出。”该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16年检察机关受理提请逮捕的1390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有184件涉及网络犯罪,同比有较大上升。这些犯罪案件中,有的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原材料,又将生产出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利用互联网络作为制假售假的重要渠道,手法隐秘、影响面广,增大了打击难度。如吴某侵犯“爱马仕”注册商标案,吴某先后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开设网店销售假冒“爱马仕”注册商标的皮带,销售金额达数百万元,产品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涉案产品难以查扣销毁。

另外,与网络相关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增多,从过去的通过网络下载文学作品、歌曲,逐渐发展到复制游戏源代码等方式侵犯著作权。

需警惕“家贼”侵权

知识产权保护首先需要企业加强自我保护,然而,广东省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部分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某些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较大漏洞,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在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这类案件几乎都是内部员工作案,企业虽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有保密规定,但在日常管理中监督防范机制不健全,给居心叵测者以可乘之机,而一旦商业秘密被侵犯,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付某侵犯商业秘密案中,付某是惠州一家家具集团的高管,掌握公司的客户信息和产品设计图纸,任职期间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但因公司管理不严格,其离职后未交回公司配发的工作电脑,也未将电脑中存储的相关资料删除。其离职后与他人成立了新公司,并使用掌握的原公司客户资料及产品设计图从事与原公司相同业务,导致原公司客户和订单流失,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检察官“揭露真相”

1.侵权产品满足自己爱面子又省钱的愿望,何乐不为?

事实:侵犯与伪劣通常“焦孟不离”,犯罪分子多是将伪劣产品冒充名牌、优质产品,达到低投入高收益的目的。为了省钱购买侵权产品,最终买到的是伪劣产品,得不偿失。

2.只要不贪图迷信国际大牌、不买高档产品就不会买到侵权产品?

事实:现在知识产权犯罪中,侵权的对象越来越广泛,除了国际大牌外,一些知名国产品牌也经常成为侵权对象。侵权产品除了以往常见的皮具、烟酒、化妆品外,还涉及饮用水、花生油、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3.从海外代购总保险吧?

事实:部分犯罪分子打着海外代购的名义销售侵权产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如深圳办理的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犯罪嫌疑人通过淘宝店“××香港代购”销售假冒化妆品贝德玛卸妆水,并配有其打印的香港商场购物小票仿冒香港代购的正品,成交总金额达到50多万元人民币。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