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是以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业务管理等环节提供的咨询、集成、运维等服务。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是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融合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革新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产业资金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我国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放大。
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2.5万亿元,占软件产业比重的51.8%,增速高于软件产业的整体增速,其发展突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新兴技术及商业模式的逐步成熟带来系统集成业务加快向云转型。企业纷纷将云平台作为行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IT基础平台,骨干企业更加强化其定制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二是线上线下融合(O2O)服务受到广泛关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产生了基于位置服务(LBS)、移动社交等综合性应用,业务领域得到全新扩展。三是结构调整和成本上升为服务外包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服务作为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配套,也为中资企业出海以及国际化研发经营网络的建设提供支撑,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开发技能、管理水平等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资金分配不均、资源整合不佳等原因,其行业发展仍面临三方面问题。
供给端方面,服务企业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横向综合服务能力较差,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我国企业由于规模小、起步慢、人才少等,技术积累较为有限,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系统集 1成等方向,在咨询、运维服务等领域市场竞争力不足,行业缺乏具有号召力的领军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差距较大;企业大多聚焦于纵向细分行业领域,横向综合服务业务开展有限,行业拓展能力和动力较弱;我国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本土优质工业软件以及制造业和新兴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的服务产品创新与新领域业务拓展,产品创新进程缓慢。
需求端方面,制造企业信息系统投入压力增大,资源分配不平衡,需求对接不通畅。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不断下滑,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下降。我国在推动两化融合、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行业资源大多投入到发展势头较好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仍受限于信息化项目压力,信息系统建设效果不明显,而中小企业的建设需求缺乏信息技术资金支持。制造业企业普遍注重制造环节本身,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导致其无法准确将需求传递给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使信息化服务无法准确切合用户需求,降低了服务效果并造成行业资源的浪费。
发展环境方面,行业对服务业务的认识不够透彻,行业资源未能实现有效整合与利用,标准体系仍有待完善。制造业企业“重产品、轻服务”的观念依然普遍存在,企业对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独立业态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信息技术服务往往成为信息产品的附属品。同时,我国在工业软件、工业信息系统等领域较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使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由于我国缺乏相关行业组织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与软件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较为困难,从而造成应用市场的错失和行业资源的浪费。服务业务自身具有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易逝性等特点,服务过程难以量化,效果不易评价,亟须构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我国正积极构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体系,虽已推出了运行服务等国家标准,但在集成实施等方向的标准仍在研制之中,标准体系有待加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