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玩火者”卡兰尼克:无视商业规则 为成功不择手段

游客 2017-04-24 12:03:54    201093 次浏览

“玩火者”卡兰尼克:无视商业规则 为成功不择手段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出席《名利场》举办的活动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4日消息,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披露了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创业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文章指出,为了获得成功,卡兰尼克有时不择手段,抹黑Lyft等主要竞争对手,甚至为了逃避监管部门打击采取冒险行动。这种公然无视商业规则和标准的举动已经让Uber尝到苦果,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以下即为文章主要内容:

2015年初,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来到苹果总部,与该公司CEO蒂姆·库克见面。这是一次让卡兰尼克很害怕的会面。

几个月来,卡兰尼克一直在欺骗苹果,指示员工帮助Uber逃避苹果工程师的监管。因为这样一来,苹果便不能发现Uber秘密识别iPhone并打标签的行为,即便是在Uber被删除以后——这种“躲猫猫”的做法违反了苹果的隐私规定。

但是,Uber此举并未骗过苹果。当卡兰尼克在傍晚时分来到苹果总部时,库克单刀直入,以其一贯平静的口吻说:“我听说你们违反了我们的一些政策。”接着,库克要求卡兰尼克纠正违规行为,否则会将Uber应用从App Store中下架。

对于卡兰尼克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紧张的时刻。如果Uber应用从App Store下架,那么它将失去数百万iPhone用户,尤其是毁掉Uber的业务模式。于是,卡兰尼克妥协了。

不被逼到绝路从不让步

为了将Uber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打车应用巨头,卡兰尼克公然无视许多的规则和标准,只有在被抓了现行或是被逼到绝路时才会做出让步。他藐视交通与安全监管规定,与固步自封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利用法律漏洞和灰色地带赢得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卡兰尼克帮助创建了一个新的交通行业——目前Uber的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估值接近700亿美元,而且它的商业帝国版图在不断扩大。

与库克那次鲜为人知的会面,就充分说明在卡兰尼克一系列冒险行为下,Uber的许多做法令人根本无法接受,也被一步步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卡兰尼克不止一次跨越那条界线。根据《纽约时报》对50多位Uber现有员工和前员工以及投资方和知情人士的采访,40岁的卡兰尼克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这种做法也让Uber面临自2009年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NBA球队达拉斯小牛队老板、亿万富翁投资者马克·库班(Mark Cuban)表示:“卡兰尼克最大的优点是,为了实现目标,不撞南墙不回头;卡兰尼克最大的弱点也是,为了实现目标,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也是概括此人性格的最恰当方法。”库班曾是卡兰尼克的创业导师。

对于硅谷企业家来说,对规则视而不见并不罕见。但是,在卡兰尼克的领导下,这一幕却多次在Uber公司上演,包括与苹果审查人员“躲猫猫”,搞臭竞争对手,甚至使用一个名为“Greyball”的秘密工具来欺骗一些执法机构。

企业文化近来屡遭诟病

这种品行还延伸到他的私人生活:卡兰尼克与Jay Z等名人和加里·科恩(Gary D. Cohn,美国总统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等商人关系不错,但也因此疏远了Uber部分高管、员工和顾问。据几位朋友描述,相比与人打交道,卡兰尼克在处理数据和数字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有人觉得他是数学天才)。

“玩火者”卡兰尼克:无视商业规则 为成功不择手段

Uber在旧金山的总部

卡兰尼克的这种性格已经给Uber带来了后遗症。在过去短短几个月,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屡遭诟病,管理人员经常用言语刺激员工,有时甚至对女员工进行性骚扰。今年2月份,卡兰尼克与Uber专车司机争吵的一幕更是让这家公司的公众形象雪上加霜。Uber专车司机录下了与卡兰尼克争吵的视频,然后放到了网上,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卡兰尼克现在配有专门的私人司机)。

一系列事件给Uber形象带来了极大的伤害。Uber用户发起了“删除Uber”的草根运动,同时Uber还出现高管离职潮。有些投资者公开批评Uber。

卡兰尼克领导下的Uber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虽然Uber的投资方包括高盛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这样的知名投资机构,但卡兰尼克与他的几位密友控制了公司的大部分投票权,并在Uber董事会安插了多位从他成功中受益的董事。一些Uber董事会成员认为卡兰尼克必须改变管理风格,为此正不断向他施压。

卡兰尼克已公开为自己的一些行为致歉,同时首次表示他需要在管理方面获得帮助。他正在面试多位首席运营官候选人,即便有些员工对此举是否会带来改变存在怀疑。他还在与多位高管携手,重新释放Uber的潜在价值。Uber对公司文化的内部调查结果预计将在下个月公布。

卡兰尼克通过Uber发言人,拒绝了《纽约时报》的采访要求。苹果拒绝对卡兰尼克与库克的会面发表评论。

座右铭是“增长高于一切”

在Uber内部,卡兰尼克开始确立企业文化的支柱。他尤其对亚马逊推崇备至,这家电商巨头发布了14条领导原则,包括“不断学习、保持求知欲望”、“坚持最高标准”等。结果,卡兰尼克也效仿亚马逊,给Uber提出了14条价值标准。

有些Uber员工很欣赏卡兰尼克亲历亲为的精神。1月份离开Uber的克里斯·梅西纳(Chris Messina)说:“卡兰尼克无论什么事都亲历亲为。他很关心产品以及开发产品的人。”

卡兰尼克的座右铭是“增长高于一切”。这意味着,Uber表现最好的员工往往会得到快速晋升和保护。有一次,一位市级业务主管(总经理级别)因为与下属争吵,盛怒之下将咖啡杯扔向下属,这件事后来被报告给了人力资源部门,但却没了下文。当时,Uber在这位主管所在城市的表现极为抢眼。卡兰尼克对诸如此类的抱怨或投诉总是置若罔闻。

2013年美国东海岸遭遇暴风雪袭击,而Uber在这场灾难中的“高峰提价”(surge pricing)政策引发了巨大争议。对此,卡兰尼克用经济学和数学来回应外界的质疑。他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说:“由于这一政策,我们的订单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我们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朋友和员工曾向卡兰尼克出谋划策,建议他至少应该表现出很关心公司与用户关系紧张的状况。有人说他“情商不高”。

“玩火者”卡兰尼克:无视商业规则 为成功不择手段

上中学时的卡兰尼克

Uber在扩张道路上也面临的诸多障碍。Uber在2013年进入中国,卡兰尼克投入数十亿美元与当地打车应用滴滴出行竞争,但最终在去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部分原因就是亏损过于严重。如今,卡兰尼克又将海外扩张重心转向印度,为此投入重金开拓市场。Uber表示,该公司2016年亏损28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在中国的亏损。

为击败竞争对手不择手段

在卡兰尼克为Uber定下发展基调以后,员工也开始行动起来,确保Uber赢得用户的青睐。为了在与Lyft这样的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胜出,他们可谓不遗余力。Uber专门建立了多个团队,获取竞争性情报,从分析公司购买数据。借助于一项名为“Unroll.me”的电子邮件分析服务,Slice从用户收件箱收集他们寄给Lyft的收据,然后再将这种匿名数据卖给Uber。接着,Uber利用这种数据对Lyft的业务健康状况展开分析。

Slice证实,它在出售与Uber和Lyft订单收据有关的匿名数据,但拒绝透露谁购买了这种信息。Uber还在努力吸引Lyft司机加入。自2016年2月份以来,作为一项内部指标,Uber的“司机满意度评分”持续下滑,平均每三个月就有大概四分之一的Uber司机改换门庭。 根据《纽约时报》看到的内部文件,Uber将Lyft和麦当劳作为吸引新司机加盟的主要竞争对手。

为了挫伤Lyft司机的积极性,Uber专门派人预约Lyft专车,并在Lyft专车驶来途中取消订单。还有些员工专门打Lyft的专车,在途中劝说Lyft司机加入Uber。2014年,在听说Lyft酝酿推出拼车服务功能以后,卡兰尼克马上下令开发类似服务,并抢在Lyft之前推出了拼车服务UberPool。

那一年,Uber甚至接近于收购Lyft。有一次,卡兰尼克与好友在家中招待了Lyft总裁约翰·齐默(John Zimmer),后者同意出售Lyft,但要求获得Uber 15%的股份。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卡兰尼克和朋友不断嘲笑齐默的无理要求。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交易。Lyft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Uber与Lyft的竞争愈演愈烈。2016年,Uber在墨西哥城举行由多位高管参加的会议,在会上分发如何破坏Lyft业务的小册子,还就如何抹黑竞争对手举行专门的讨论会。

为了发展自己的业务,Uber 还钻法律空子。有些员工开始使用一个名为Greyball的工具,欺骗试图关闭Uber服务的官员。Greyball基本上是向一些人显示虚假的Uber应用版本,用以掩盖车辆和司机的真实地点。不久以后,Uber司机利用该工具,在专车应用被禁的一些地方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

在《泰晤士报》三月份披露了Greyball工具后,Uber表示将禁止员工使用该工具对付执法部门。(编译/清辰)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