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资本疯狂涌入共享充电宝背后:专利争夺战开撕

游客 2017-04-23 10:01:39    200752 次浏览
资本疯狂涌入共享充电宝背后:专利争夺战开撕共享充电宝

盈利模式不明

资本疯狂涌入共享充电宝背后:专利争夺战开撕

赵思茵

一夜之间,共享之火从单车烧到了充电宝。4月18日,深圳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营“云租电”产品)负责人赵先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该公司近日获得了来自某央企的800万元天使投资。

近千万元的风投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并不算稀奇。4月17日,热点供应商WiFi万能钥匙也宣布,已在2016年1月完成对上海和阅网络科技(掌充)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将通过充电宝完成WiFi场景协同。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从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时间,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电”)、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街电”)等16家公司先后获得了超20家投资机构的6笔融资。而在此前,共享充电宝厂商已经掀起了专利之争。

备受资本青睐的共享充电宝,因其进入门槛较低带来的共享逻辑成立与否、不甚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岌岌可危的发展前景而备受争议。在风口转瞬即逝的时代,共享充电宝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共享逻辑是否成立?

据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的共享充电宝模式中主要为小场景桌面、小场景机柜、大场景机柜这几种模式。

在这其中,小场景桌面以充电宝企业北京伊电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营“小电”产品)为主,通过从终端引出带有三个端头的充电线为手机等设备充电,机线一体不可移动。使用时无须押金,通过微信扫码之后一次付费1元即可充电。

小场景机柜则以街电为代表,主要布局在餐厅、酒吧等前台,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或者APP扫码获取充电宝,使用时需支付99元押金和1小时1元的租金。

致力在大场景机柜上突破的来电则喜欢在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投入。使用时同样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进行扫码支付租借,需要缴纳押金和租金。但因为该公司已经与蚂蚁金服合作,倘若支付宝芝麻分在600以上,可以免押金使用。

“通过在特定的站点进行铺设,用户可以随时借出充电宝充电,任何一个网点都可以归还充电宝。这样既减轻了随时都携带充电宝的沉重,也避免了万一充电宝忘记充电的尴尬。”街电CEO王哲对记者谈起了做共享充电宝的初衷:“现代人已经离不开手机,而手机离不开充电,这就是刚需。”

正是这样的逻辑引来了资本的热捧。深圳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公司近日获得了来自某央企的800万元天使投资。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从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时间,来电科技、街电科技等16家公司,获得了超20家投资机构的6笔融资。4月17日,热点供应商WiFi万能钥匙也宣布,已在2016年1月完成对上海和阅网络科技(掌充)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并将通过充电宝完成WiFi场景协同。

但易观智库入口分析师朱大林并不看好正备受资本热捧的共享充电宝。在他看来,通过线下缴纳押金,租赁充电宝并不是一笔新的生意。几年前,就可以在商场的服务台租借充电宝,而大场景的火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所也有不少公共充电设施。

“而且,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也很便于携带。拥有一个自己的移动电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朱大林对记者分析称,“如果共享单车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那共享充电宝能解决什么呢?这并不甚明晰。”

更值得注意的是,、博通、、等公司都在开发无线充电技术,一旦充电技术被革新,充电宝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现在资本都希望能投一个赚钱的产业,但像共享单车这样的产业,已经有太多资本介入了,后入者分不到一杯羹,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朱大林感慨道。

盈利模式待解

然而,数亿元的投资却没有为共享充电宝找出一条快速的盈利之路,“赚不到钱”是记者在采访共享充电宝企业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通过收充电宝租金赚不到钱。”赵先生坦言。据其透露,云租电主要以深圳为发展重点,目前已经在多个商场、酒店、餐饮、休闲会所和车站投入了1000多台设备。在线的已有8000多个充电宝,日均流量能达到1.2万~2万人次,每台充电宝使用频次平均达到2.75次。

记者算了一笔账,若以100元为硬件成本进行计算,充电宝进入市场后大概15天可以收回成本。“但事实并没有这么乐观,云租电依旧难以赚钱,大部分充电宝都在给公众免费使用。”前述人士纠正了记者的想法。

“不可否认的是,充电是刚需、是高频次的,但盈利模式不打通,共享充电项目将很难维持下去。”赵先生感慨道,“云租电现在希望通过低廉、方便的充电宝圈住大批用户,然后再想一个盈利模式出来。”

谈起能否盈利的问题,王哲并不讳言。他对记者打了个比方:“做共享充电宝就像修高速公路。虽然修高速公路本身花钱,但高速公路修好之后,可以设收费站、售卖高速公路的广告位。”

据其介绍,现在街电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长沙这六个城市累计投入1万多台柜机,注册用户有200多万,每天有10万多个在线充电宝。但王哲依旧没有给出,修建共享充电宝这条“高速公路”要花的时间和预算。“不排除未来公司会推出补贴等营销措施。”

相比于街电和云租电对盈利的不确定,来电的目标是下一个分众传媒。目前,该公司已经向市场投入了2000多台设备、3万个充电宝,但因为前期的免费使用,收取到的租金也有限。如今,来电希望通过广告变现模式收回前期的投入资金。据悉,去年底,来电已经和趣店集团有广告合作,目前该充电宝表面、充电宝柜台的显示屏也开始做起了广告。

专利战火燃起

如果说烧钱补贴是一种竞争方式,那共享充电宝开局没多久就陷入了专利之争。

2016年7月22日,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起诉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其移动电源租借终端的专利权。12月底,经法院判决后,云充吧不仅需要赔偿来电20万元,还得停止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该类产品。

来电提起诉讼没几个月(2016年10月18日),深圳市拓特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就起诉来电相关产品专利侵权。来电科技在深圳的COCOONE号柜机更是因此遭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法院查封。2017年1月19日,来电科技再次因为专利侵权问题被深圳市飞迈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你来我往的专利战正如火如荼。今年2月份,来电杀了一个“回马枪”,向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提起诉讼。3月30日,来电还将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同样是专利侵权。

“来电从2014年组建团队,2015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第一台柜机。街电的产品除了形态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整个产品逻辑都在抄来电,已经构成侵权。”来电科技品牌经理对记者说道。据悉,此案件涉及的专利前后共计6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一是“一种移动电源的租借系统、方法及租借终端”,另一项则是“吸纳式充电”。

对于来电的指责,王哲并不认可:“街电从2015年开始自主研发产品,硬件软件都是独立设计和研发的。目前街电方面还没收到法院的传票,会按正常途径解决这次纠纷。”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放在市场开拓上,而不是在法律诉讼上。”王哲对记者感慨道,“我们不想多做这方面的宣传,我们很有底气,也申请有专利。”

但来电方面并不这么认为,在其看来,来电是最开始做共享充电宝的企业,累加申请了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移动电源的租借方法、租借终端相关的32项专利。“我们进行诉讼是不希望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一样,出现资源过剩,品牌混乱的情况。”

“但因为去年我们对云充吧的专利起诉,使得整个行业有点岌岌可危,所以大家也拿专利和来电说话了。”谈起拓特电子和飞迈科技对来电的起诉,前述人士显得有点无奈。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