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汪潮涌:左手硅谷右手巴菲特 缔造千亿市值投资平台

游客 2017-04-22 00:44:10    201131 次浏览

■本报记者 锋刃 北京报道

“未来10年,下一个投资站点将会怎样?”对于这样的预测,信中利资本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10年将会是一个站点,以巴菲特为例,他已做了60年的投资,投资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

汪潮涌拥有28年国内外投融资行业经历,1985年,汪潮涌由清华大学公派研究生赴美国留学并获MBA学位,成为第一批大陆留学生进入华尔街的投融资专家。曾先后任职于美国银行、美国标准普尔、,并担任美国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信中利成立于1999年,成为中国第一批专注做互联网投资的创投公司。而信中利的名字来源于巴菲特曾对汪潮涌讲过的一句话:“相信中国经济,投资就会盈利。作为在中国的投资机构,必须要相信中国经济会持续成长。在美国200多年,所有做空美国经济的投资人都失败了。”

彼时,汪潮涌曾成功投资过互联网公司、。目前,信中利对互联网投资比例已由18年前的100%压缩至30%。据悉,美国硅谷去年投资互联网比例在35%左右,第二大领域为生物科学、大健康等领域。在汪潮涌看来,目前国内创投领域的分布与美国硅谷呈现趋同化。

  寻找“小老虎”

《华夏时报》:互联网投资趋于下降的因素是什么?

汪潮涌:互联网投资比例下降体现在两方面:投资金额及项目占比。目前绝对的项目数量还是比10年前增加很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互联网在中国从最初的处女地,变成当今的投资热土,成为比较成熟的行业。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创投企业来讲,很多领域已成为红海。目前,互联网投资俨然被PE化,投资金额逐年加大,一般的基金是无法触及的规模。15年前,一个互联网项目投几百万美元;10年前,互联网项目需投几千万美元;目前规模型互联网投资已过百亿美元。这样的演变,已超越创投行业的投资能力,创投基金就算在硅谷,一个基金规模也只在几亿美元。

国内开始出现创投领域的PE化,蚂蚁金服最后一轮投资,像社保基金、直投和PE都进入,留给创投的机会越来越少。创投正在寻找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今后10年在垂直电商、垂直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的细分、围绕着BAT巨头做文章。

3年前,我就曾提出不要一窝蜂地投资互联网,产业不是只有互联网。互联网很多领域已成红海,在国内已是常规性产业,要放开眼光。不要仅盯着独角兽,还要发掘新一群的“小老虎”,新势力会提升经济的支持度。

《华夏时报》:未来互联网、高科技及人工智能产业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汪潮涌:未来应该是AI(人工智能) ,包括BAT等巨头及部分投资机构都开始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近年,美国高科技公司市值不断在提升,其中人工智能趋势推动市值的增长比例较大,规模较大。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支持,人工智能无法单一实现。

《华夏时报》:跟风似的趋势投资风险是什么?

汪潮涌:对于商业模式趋同的创业项目,风投承担的风险同样较大,好的风投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资源对接的能力、后续融资的能力,和好的团队结合起来,可以增加成功性。类似的商业模式,融资能力跟不上的,执行能力弱的,就会被淘汰。合并也是一种退出,减少退出成本。风投就是考验投资人的眼光及后续能力,首先要投资布局早,提前布局投资估值、成本等方面相应都会低一些。从回报率看,肯定要比后续投资者要好。

作为风投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趋势的远期项目,这就是为何部分创投机构想上市,如资金来源足够长,投资趋势是没问题的。担心的是,LP的资金期限很短,最长才5 2,如出现错配的情况,将会使得风投的风险提升。资本市场应该鼓励及支持创投公司上市,不只寄希望于LP中短期基金,而硅谷的创投基金是可以长达10年甚至更长。

左手硅谷 右手巴菲特

《华夏时报》: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机构,最初进入风投领域时遭遇过哪些问题?

汪潮涌:各有利弊。18年前,当时的风投领域竞争对手比今天少很多,但那时募资是困难的,愿意拿钱让风投机构管理的非常少。那个时代对于风投的接受程度,尤其是对风险承担的心理及社会压力、文化,包括对创业者失败的容忍度、政府的支持力度都有关联。到今天,出现机构及热钱太多的问题,这会对雷同的商业模式、团队估值过高。但作为有10年以上的创投资历的机构,多年的积累、眼光、团队的经验、寻找项目及判断项目的能力,使得第一梯队的创投机构能够占据有利的行业地位。大浪淘沙,洗牌的现象肯定会出现。

《华夏时报》:如何看待目前“傻钱”太多,投资领域过热的现状?

汪潮涌:其中有很多机构会交学费,投资人也会交学费,会有一批机构投资项目失败,这样会导致将投资行业的回报率直接拉低,尤其是做得较差的公司,后续募资能力会下降,会使得整个行业吸引创投基金的热度降温,这属于市场化调节。在整个社会资金很充裕的情况下,大家都会更理性、更专业地进行投资组合。风投、PE、阳光私募等只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更多的还会在固定收益、债券、信托、二级市场股票流通性很强的产品中,整个社会的资产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投资人会根据风险及回报、期限和流通性之间形成最优的组合。

《华夏时报》:如何寻找未来10年的投资趋势?

汪潮涌:信中利定位是“三高、三大、三新”,涉及9大领域27个子领域。“三高”是高科技互联网、高端制造、高品质服务和消费;“三大”是大文化、大健康、大环保;“三新”是新材料、新能源、新模式。除正常的互联网项目外,我们开始寻找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VR、AR、3R等领域,这些与互联网有很强的关联性,但不等同于原有互联网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海量用户的基础、用户的习惯;此外,还得益于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创造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交叉产生的产业机会,高端制造、工业4.0、机器人、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大健康、大环保、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华夏时报》:过去10年和未来10年对比,最大的不同与改变将会是什么?

汪潮涌:10年后,对信中利来讲,无论投资的产业、行业、区域,最终我们是要为股东、创业者及团队创造价值,未来要打造两个千亿级市值的投资平台。未来10年,我们会投资300-500家企业,投资公司的数量、规模、价值都会不断提升。

未来,信中利将会定位于“一个机构,两个平台”模式,左手硅谷、右手巴菲特,硅谷模式将会定位于新三板挂牌公司,产业、并购、实业投资将通过信中利旗下的上市公司深圳惠程打造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平台。

  汪潮涌大事记

●1965年,汪潮涌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教师家庭。

●1980年,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

●1984年,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20岁赴美国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

●1987年,22岁进入华尔街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工作。

●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3年,受聘于摩根士丹利,担任亚洲区高管。

●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投资业务顾问。

●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信中利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市值突破100亿元,汪潮涌的身价也飙升到48亿元。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