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互联网平台漫画作品井喷 优质内容稀缺前景堪忧

游客 2017-04-21 12:57:14    200994 次浏览

从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再到如今的手机应用,漫画这个并不新鲜的文化门类,借助于各路互联网媒介的更新迭代,发展速度迅猛。在资本的推动下,漫画手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井喷出海量作品。与此同时,中国漫画中优质作品却并不多见。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漫画的发展前景怎样?如何推动优质作品产业化?

网络平台涌现海量作品

在许多“80后”的童年、少年记忆中,漫画还是一摞摞的杂志和成套的画册。从电脑、手机上看网络漫画,已是成年后的事情了。但这却是“90后”、“00后”们漫画阅读的起始阶段。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 漫画”改变和颠覆了原来的产业格局。网络有着门槛低、成本低、容量大、载体多、自由度高、互动性强、传播快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也吸引了大量漫画作者纷纷采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从电脑端的漫画网站、博客、论坛、空间,继而到微博、微信,许多漫画作者以网络为载体吸引了众多粉丝,诞生了“阿狸”、“兔斯基”、“罗小黑”、“绿豆蛙”诸多知名漫画形象。

近几年,手机漫画阅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漫画作品海量涌现。在智能手机应用商店以“漫画”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40多款客户端,如腾讯动漫、快看、咪咕、漫画岛、有妖气等。打开每个漫画频道或手机应用,都可以看到满屏的作品。

《中国网络漫画出版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各大网站漫画作品总量有15万部左右,网络漫画作者9万多人,漫画点击量达到2000亿次。

巨头和资本推动产业化

在素有“漫画王国”之称的日本,漫画不是低龄儿童的专属,早已是全龄化的文化产品。并且形成了以漫画为基础,以动画和游戏为扩展对象,以电影动画为最高形式的ACG模式。在二次元文化逐渐破壁的环境下,国内漫画也在向全龄化扩展。

“罗小黑”是“85后”的小崔上学时就喜欢的漫画形象,正版玩偶、背包、书籍均已购买多次,她还期待着漫画大电影的上映。如小崔这样的漫画粉丝数目庞大。他们年轻、活跃、黏度高。若他们喜欢的漫画形象能够出版成书,或开发成游戏,或制成玩偶等衍生品,或拍摄成大电影,或与其他品牌跨界合作,相信其中很多人都愿意欣赏、收藏或送人,其消费潜力不可小觑。

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2016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动漫市场整体活跃人数达到4683.77万。漫画的读者群和IP效应吸引了企业巨头和资本的关注和投入。

近几年,腾讯、网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光线传媒等企业陆续把动漫作为重要板块进行布局和经营。中国电信开发出“爱动漫”手机应用,中国移动推出“咪咕动漫”手机应用。“腾讯动漫”不仅推出手机应用和H5产品,还投入3亿元人民币扶持动漫创作者和工作室,鼓励原创,培育IP。

随着二次元概念的火热,资本也闻风而动,加入二次元产业战局。华闻传媒以3亿元并购漫友文化,奥飞动漫以9亿元收购有妖气漫画网站,合一、中文在线投资分别向A站(AcFun弹幕视频网)投入数亿元,腾讯则投资了B站(哔哩哔哩)。

企业和资本的投入,推动一些窄众的动漫IP发展成有大众消费基础的IP。比如,有妖气上火热的《十万个冷笑话》在2015年被拍成电影。还有些漫画被开发成游戏。这些足以说明漫画已进入产业化运作。

优质内容稀缺前景堪忧

网上虽有数十万部漫画作品,却难以见到如日本漫画那种风靡全球的作品和形象,存在盲目模仿、抄袭拼凑、内容低俗等乱象。一些作者能够创作优质的作品,但是在版权价值被低估、用户付费阅读习惯差、过于看重点击率的环境下,难以经营和变现,致使作品短命,IP产业化运作更是无望。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晶晶对此有所观察,在她看来,近年来漫画行业作品产出量大,其中也不乏一些很受欢迎的漫画作品和漫画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漫画作品在内容质量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

“具有优质IP素质的漫画作品,必须是满足长期IP化运作需求的作品,而并非仅仅画面精良、故事动人,或在一个时间段内具有较高阅读热度就可以的。”段晶晶说。

如果一个团队在完成漫画作品的同时,能够兼顾到适于长期IP化开发的角色设置、故事线及推进、绘画水准、商业元素、周边内容及粉丝运营等方方面面,才能有更好的前景。但这样的团队需要很高的配置。

会不会有平台和资本扶持这样的团队,仍然值得期待。可以预见的是,精品内容创作将成为各个漫画平台未来的发展重点,推动用户付费模式和IP产业化的成熟。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