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国制造更需要 确立“中国标准”

游客 2017-04-21 11:18:54    201187 次浏览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

如果说,“一带一路”是针对“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区域经贸碎片化所开的“中国药方”,那么,今年5月份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会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哪些新的路线图?中国的发展经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能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哪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哪些挑战?日前,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阐述了他的见解。

“一带一路”应成为沿线各国共同行动

南方日报: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参与到全球化并从中受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面临大环境下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天,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对中国存在巨大的期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抬头,你怎么看当前的国际经济?

王辉耀:首先,全球化终结是伪命题。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确实遇到很多麻烦,但只是表现为全球的贸易增长低于GDP的增长,而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并无终结的迹象。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全球化,中国的产能、资本、技术都需要“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能扮演什么角色最终取决于国内发展,中国做好可持续发展就是全球化最大的动力。

最大的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是中国和世界的企业。如何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使之不仅对中国有利,也能使各国受益,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南方日报: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冲击与迎接新全球化机遇?

王辉耀:“一带一路”中,我国制定了国际产能合作的12个领域。这12个领域都是优势领域。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中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中国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中企在练好“内功”之前,更多的应是参与。这也是所有期待国际化的企业家都面临的问题。

南方日报:你谈到中企在练好“内功”之前,更多的应是参与,能否展开谈一下?

王辉耀:前不久,我在伦敦与英国学者进行交流,他们谈到,英国过去300年是引领全球化的,“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有一半曾是英属殖民地,如何吸引伦敦金融城以及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开发建设中来?“一带一路”用什么法律体系?事实上,其他相关国家所关注的这些问题,恰恰是中国“一带一路”要去解决的问题,从国家合作到企业参与都有涉及。

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的,但是一定要变成各国的共同行动和共同方案。所以下一步大家要共同参与,往这个方面努力。具体怎么努力?不仅仅是中国和沿线的国家要对接,此外还要推动沿线国家之间互相开放。同时我们还要把发达国家请进来、参与进来,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变成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结合体,一定要把发达国家带进来。同时我们还要把“一带一路”相关的理念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一些区域性的联盟组织对接起来,把我们“一带一路”的理念变成这些国际组织的一些相关议程。

提高我国企业国际标准化参与度

南方日报: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以发展为导向的,在发展中写规则。在你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参与标准制定方面是否显得薄弱?

王辉耀: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也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水平低;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不高;企业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工会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受阻;以及应对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的能力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

标准化对于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双、多边务实合作,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能否掌握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已成为衡量一国实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虽已取得长足发展,却与美、德、英、法、日本等国家存在差距。我国GDP总量2015年居世界第二,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却名列第六,与GDP总量居世界第四、国际标准化参与度位列第一的德国形成鲜明反差。

南方日报: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水平低,会影响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经营与发展吗?

王辉耀:对国外规范和标准不熟悉,对外投资项目实施和投标报价便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再者,全球并没有硬性要求采用某一种标准,多使用才能成为“国际标准”,我国的一些装备制造技术十分先进,若不研究制定我国的标准并使之“走出去”,便会在海外投资中处于被动局面。

用品牌形象推广中国形象

南方日报:对于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化建设,你有什么建言?

王辉耀:继续制定并修订既有标准,同时扩大行业间技术交流,建立产业联盟标准。立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制定并修订产品标准,建立有效的标准体系。同时,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此外,企业间通过技术交流建立产业标准联盟,实现企业间的技术共享,实现效率化的合作共赢。由此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引领行业标准制定步伐。

制定实施标准的应用示范,进一步加强对标准推广应用模式的研究。加快在海外建设产品标准示范基地或示范工程,以“体验式”营销模式为主导,展示产品标准化成果。

南方日报: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建设,在品牌建设这块是否有改善空间?

王辉耀:有案例显示,部分中国企业在品牌定位上缺乏特定文化定义,缺乏来自于消费者体验层面的支持,最终导致品牌价值流于空泛。因内涵差异化不强,我国部分品牌在国外市场的形象定位模糊,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印象不深。

南方日报:对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你还有什么建议?

王辉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在加强品牌建设方面,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品牌发展机构建设,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推广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国家品牌管理机构,形成品牌行业联盟,扩大中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对话。

打造优质品牌,用品牌形象推广中国形象。以华为为例,它的国际化、品牌化之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广。国家领导人出访随行的企业家代表团,常常有华为的身影。这种方式帮助华为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成功,对开拓当地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句话观点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讨论欧亚能源电力互联与发展,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之间深化合作、共同促进欧亚大陆电网互联互通建设意义重大。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程志强

央企在“走出去”潮流中发挥的是航母的作用,通过建设工业园区等做法为民营企业打造平台、拓展空间。央企作为开拓者,也需要大量民营企业后续跟上,这样才能形成规模和可持续发展。央企在体量、抗风险能力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拥有优势,民营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有专长,双方携手“走出去”,可以合作共赢。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立

外贸形势得以好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行动,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逐渐落实。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世界那么大,很多企业只关注经济发达的欧美市场,但中亚一些国家的需求也很旺盛。把工厂设在霍尔果斯,就是要借助这里独一无二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用相对较低的运输、税收和通关成本开拓中亚五国市场。

——来自深圳的创业者、霍尔果斯博仕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闵建波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