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人民的名义》为何成为老少追捧的"网红剧"

游客 2017-04-21 09:11:41    200805 次浏览

《人民的名义》为何成为老少追捧的

《人民的名义》火了,一经播出瞬间升温为“网红剧”。从3月28日开播,不过3周的时间里,已然掀起了一股全民观剧的热潮。上至七八十岁的年长者,下至“90后”甚至“00后”,无不竞相“追剧”,周围同事、亲朋更是言必称之。无论是线下闲谈,还是线上分享,该剧都在升温发酵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偶像剧、玄幻剧当道的时下,《人民的名义》不失为一股“现实主义”的清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部主旋律反腐剧在文化多元和众口难调的当下,收获了如此多的关注,俨然成为2017款现象级“反腐大戏”了呢?

题材:世道人心 百无禁忌

目前对《人民的名义》的赞誉,核心即在于“久违了的反腐剧”和“史上尺度最大”。题材当然是这部“神”剧走红的最大原因。《人民的名义》的空前火爆必然离不开反腐大势。以党中央反腐决心为前提,以民间反腐热潮为群众基础,顺应形势,把握时机,恰逢其时,方成“爆款”。

自古官场多腐败。“居上位者,只知珠玉妖姬,升官发财,所谓政绩,无非是祸国殃民……”晚清李伯元一部《官场现形记》就将清末官僚的“百丑图”入木三分地描画了出来。2004年之前,热播剧里常有反腐剧的身影,从中国官本位文化入手,像《国家公诉》、《忠诚》、《绝对权力》、《人大主任》等都曾经把国家在反腐战线上的一些大案要案戏剧化地呈现在荧屏上,并深受官方和公众的好评。之后,涉案剧、反腐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空窗期,到2017年《人民的名义》回归,一等便是13年之久。

《人民的名义》算是此类题材的解禁之作,无论是尺度、剧情还是演技,都令人拍手称奇。这部反腐大戏可谓接地气和快人心之作,题材八面来风,什么“小官巨贪”、拉帮结派、权钱交易、庸政懒政,涉猎了当前社会的诸多腐败和弊端;种种热点也一网打尽,譬如土地拆迁、电信诈骗、民间借贷、黑恶势力、社交媒体、政府办事难、群体性事件……腐败看似遥不可及,但其实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现实的反腐、全民的关注、丰富的素材、多视角的观感,这些都给了《人民的名义》一双最好的翅膀。对于平头百姓来说,《人民的名义》的真实性在于不再隔靴搔痒,而是把中国现实的方方面面,都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剧本:功力深厚 刀刀入骨

此剧如此大热,编剧功不可没。该剧编剧,正是编过《人间正道》、《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剧作的周梅森,白描传神,是其所长。

《人民的名义》三条线并行:第一条线是明线,以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督办的“丁义珍案”为导火索,牵扯出汉东省的一个贪腐窝案;第二条线是暗线,精彩的政治戏,围绕被这个案子卷进来的各方势力的争斗;第三条线是以一户普通百姓(“小人物”郑西坡、郑乾父子)的故事为线索,讲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这个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这条线索看似插科打诨、可有可无,不外乎为整部戏增添一些幽默来源和笑点,实际上为该剧还原了生活的质感,让官场戏、反腐戏之外多出一个第三视角。

好的剧本更接近生活的本质,真实永远是第一要素。《人民的名义》中好多内容,就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对观众来说,新闻报道中的反腐案情介绍,显然难以满足许多人的好奇心,而新闻消失的地方,正是文学、戏剧大展拳脚之处。周梅森写写停停跨度6年,期间一旦爆出新的贪官,第一时间就被他列入文件夹里,也许会成为剧中的某个细节所在。

剧中的台词、对白也足够辛辣,像“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你只要不干坏事,就没人能坏你的事。”“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有权不可任性,但可以谋私,是吧?”……虽有官场套话,但机锋暗显,随处活灵活现、辛辣生动又不失活泼,令人拍案叫绝。

剧情:悬念迭起 高潮频仍

和以往的反贪剧相比,《人民的名义》的剧情冲击力更强,也套用了很多美剧的手法,用强冲突吸引眼球。电影化的叙事手法、演员完全被包裹在了人物里、台词精彩到字字珠玑,这些都是美剧的精华所在。从进展过半的剧情来看,跌宕起伏,节奏紧凑,不输于《纸牌屋》的戏剧张力。

《人民的名义》一开场就噱头十足,非常抓人。侯勇饰演的赵德汉面对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的盘问处变不惊,义正词严,当一屋子人民币被打开,贪污罪行被揭穿后,他话锋一转,满口“农民的儿子”,跪地求饶。前后的强烈对比、激烈的戏剧冲突、迭起的悬念令人大呼过瘾。

作为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比以往的同类题材拍得更商业化,掺杂了悬疑剧的推理和侦探剧的设置悬念方法,把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设置得模棱两可、正邪莫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从已经播出的40集来看,几乎每两集就有一个新的悬念出现,用来推进剧情。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横遭车祸,商人蔡成功面对多方追捕反咬欧阳菁,身份神秘的女企业家高小琴左右逢源,李达康爱惜羽毛始终游离游戏边缘,祁同伟运筹帷幄人算不如天算……

权斗、罪案这些类型元素并不是“美剧”的专爱,实际上是东西方人都喜欢的电视剧类型。和十几年前的反腐剧相比,《人民的名义》不展示贪腐过程,只强调破案和缉查过程,因而悬念更多、剧情更紧凑,这也是这部剧更商业化的一面。

角色:人性莫辨 耐人寻味

以往国产剧的最大诟病往往是人物脸谱化、人性开掘不足。

十几位老戏骨撑场,让《人民的名义》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实际上,看张丰毅、吴刚、侯勇、张志坚、许亚军、柯蓝、胡静等演技派演员“飙戏”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他们的表演丰富而有层次,有时候一个表情就是一个故事,瞬间让人物立体丰满起来,这也是本剧圈粉无数的重要依据之一。

跟以往国产剧“好人”、“坏人”泾渭分明的人设不同,《人民的名义》人物正邪难辨,侯勇饰演的赵德汉表面的清贫掩盖着内心的病态,祁同伟表面风流倜傥骨子里透着伪善钻营,李达康性情傲慢却透出一股耿直果决……有些人物甚至刻画得深藏不露。

李达康的走红是《人民的名义》的最大意外。在剧情进展过程中,这位最早被披上“反角光环”的人物呈现出的毛病凸显了人性的缺陷。在其他官员都陷入贪腐和反贪腐斗争中时,李达康关心的是如何保住政绩。在吴刚的演绎下,这个角色时而正直,时而气急败坏,他顾全大局,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恰恰是人性的展现,当人们真正理解了这个人物时,也就释放出了同情和喜爱之情。作为反差,周梅森用偶像剧的套路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角色侯亮平,他英俊潇洒、桀骜不驯,又机智过人、不畏强权,一方面用来打破整部剧过于现实主义的气氛,一方面也为“平衡”市场,吸引年轻观众而设计。

当然《人民的名义》也没那么完美。譬如生活戏份与官场戏份呈现明显的割裂状态,生活戏份冗长,动辄说教似的聊天方式让人尴尬。然而,瑕不掩瑜。《人民的名义》所带来的热度,足以让反腐话题发酵一阵子,特别是该剧通过情节或剧中人提出的一些直指人心的现实问题,将给人们留下很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