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甘剑平:登上2017 Forbes Midas List是什么体验?

游客 2017-04-19 11:23:14    200909 次浏览
甘剑平:登上2017 Forbes Midas List是什么体验?甘剑平 资料图

来源:界面新闻 华凤仪

今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The Forbes Midas List)昨晚揭晓了,The Midas List堪称创投圈“奥斯卡”,从2001年起,福布斯每年都会收集全球风险投资人的投资组合数据,给出收益最高的100位顶级VC的榜单。

启明创投的主管合伙人甘剑平在今年再次上榜,排名第30位。美图的成功退出,是甘剑平这次排名上升的重要原因。甘剑平从2013年美图A轮开始,接连投资了其B、C轮。2016年12月,美图成功登陆港交所。

甘剑平:登上2017 Forbes Midas List是什么体验?

这次是甘剑平第二次上榜The Midas List,第一次是在2016年。大众点评和美团在2015年底合并成立新美大,凭借对大众点评投资的成功退出,甘剑平当时排名第38位。

除了美图和大众点评,甘剑平手上还有一串的独角兽,知乎、蘑菇街(现在的美丽联合)、摩拜、途家、APUS、VIPABC。以及还有尚在成长阶段中的,哔哩哔哩、蚂蜂窝、一嗨租车、世纪佳缘、途虎、河狸家、淘米网、挖财等,另外还有被爱奇艺收购的PPS。

而实际上最初让甘剑平在投资圈展露头角的投资项目是,当时他还在凯雷,投资了携程的第三轮,并一战成名。

如果浏览甘剑平的投资组合,会发现这些项目覆盖了多个消费场景,似乎很难概括出他专注的投资领域,也很难由此探查到他的投资线索。

而甘剑平自己对他的投资组合有一个经典概括,iLovs,“image图像、location位置、voice声音、sensor传感”。在界面对甘剑平的采访中,他表示,专注于iLovs的原因在于,它们是伴随流量从PC端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端迁移转换的重要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各种变现的可能性。他认为VC投资,并不容易在最开始的时候即准确预料到项目未来会如何发展,但可以去投资这些可能的机会点,它们代表了成长空间。

以下是我们最近和他的访谈对话。

投iLovs,是在把握PC到移动互联网转换的技术

Q:你用iLovs概括你关注的投资领域,图像、声音、位置、传感器,这些可以概括为信息传递技术吗?为什么是这几项?你做对的事情是,预见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行业带来效率提升,你把握住了这些机会?

A:2009年-2010年,伴随智能手机的推出,我们总结出iLovs,这几项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们是智能手机跟PC不同的几个关键的功能或者说是技术。

i是image图片,PC上也有图片,但是你不能拿PC去拍照,尤其是当手机第二代出现的时候,出现了高像素高质量的镜头,我们就觉得很清晰,苹果手机以及智能手机将会取代所有的傻瓜机。

我们当时就认为未来图片或者视频肯定会爆发性的增长,于是后来有了chat,Instagram,中国也有美图,蘑菇街当年一开始也是以图片分享社区为切入点的。

第二个是Location地理位置,PC不需要定位,而手机可以。大众点评本来是在PC上的一个餐厅点评网站,他们转移到移动端的时候,我们就抢着投了。我们当时跟他们花了很多时间交流,怎么样从PC转型到移动互联网。另外当然还有摩拜,也是因为有了带GPS功能的锁。

第三个是voice声音,微信比之前的短信提高了一步就是可以用声音,互相语音交流比文字更方便,我们也投了像逻辑思维这些跟声音有关的公司。

最后这个s就是sensor传感器。手机倒过来,就会自动调整屏幕,各种手环这些都是跟传感器连接的。未来会有更多,比如智能硬件连接手机上就可以量血压、心跳。可能糖尿病不需要去医院检查,可能测几滴血就可。

Q:您的思路和Snap目前的战略很像,Snap最近上市的时候定位自己为一家相机公司,认为电脑端通过打字传输信息,而在移动端,拍摄才是信息输入的起点,所以它未来发展战略押注在投入各种技术来提升拍摄体验上,而不是外界认为的做社交工具。但是,可以单纯依靠技术提升来生存吗?

A:只要有流量,总是有变现的可能。

我觉得Snap只要能够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它未来的广告的收益会非常好,广告目前还是它最大的收入来源。它现在还在做硬件,也有很大的机会。未来还可以做游戏、电影、电视等泛娱乐的方面,还有电商,都很有想象力,娱乐是一个几万亿的大市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电视公司,在担心找不到年轻人,年轻人都不看电视,而在手机上花很多时间,而Snap可以reach到年轻人。

所以Snap上市那天美图的股票也涨了,美图也是类似的思路。

Q:美图和Snap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它未来会怎么样?

A:美图是第一个说自己是一个camera的公司。美图手机主打camera的功能,是一个自拍神器,专门为自拍而设计。

硬件本身就可以让美图获得很好的收入和利润,更何况在广告上,美图的手机都是都市年轻女性用户,热衷于买买买,广告价值很大。

图像会是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如果你有一个跟图像有关的应用,就会带来很多用户和流量。

并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而是用户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束了

Q:iLovs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流量迁移的机会,但创投圈很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已经结束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们再创业,也好像找不到那么多机会了,你是如何认为的呢?如果说移动互联网驱动的时代结束了,那么新的驱动力来自哪儿?

A:我觉得大家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可能不太正确,准确的说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束了。

现在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开始放缓,或者说是下滑。还在增长的是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比如说印尼,印度。该有智能手机的基本上都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是在用第二台第三台,甚至第五第六台,是这个红利没有了。

但是,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还会有很多机会,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

第一是,大家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在增多,第二在手机上花的钱更多了,游戏,直播打赏,叫外卖,音乐视频阅读等等付费订阅。我们投了一个公司叫邻趣,就是专门帮人排队跑腿。

第三是,我们中国创业者面对的市场可能更广了,以前都是在中国,现在很多创业者出海,把产品带到了海外。比如说我们投的APUS,一个做安卓手机桌面应用开发的公司,现在在印度、东南亚都做得非常好,还有Musical.ly,美图。

还有智能手机连接线下流量也和移动互联网相关。比如,摩拜就是跟手机紧密相连的,因为它是通过GPS去找到单车,是一个智能单车,其他都是不智能的单车,没有任何的高科技含量和创新。

Q:既然用户增长的红利已经停止了,所以是不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格局已经确定了?在中国市场,微信、QQ、淘宝、支付宝,这些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玩家。而对新的玩家进来的话,它们获取用户流量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会不会最后要靠巨头?

A:在上一波PC时代产生了BAT,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迁移的过程中,微信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在流量上是它绝对是霸主,不管从用户量还是时长。还有很多公司,挤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格局中,占了一个位置,比如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的新美大,滴滴快滴等。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但是永远会有人通过新模式在夹缝中挤出一点份额来。

如何投到独角兽?

Q:但即使是把握到大的机会点,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你又是怎么观察它的潜力的呢?

A:一个很简单道理,但我并不认为每个人都是这么去想的。我经常听到大家去讲很多的其他的事情,但其实最关键的,要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你必须首先把你的产品做好。一个好的产品,用户就会去热爱这个产品,才有流量,才有生存空间。

事情的本质其实可能就一个事两个事,但后面可能会有很多人去过多地关注一些噪音。

Q:大家会很好奇你为什么可以投到那么多独角兽,这不太可能只是运气吧,你看项目的时候会考量它成长为独角兽的潜力吗?你认为独角兽项目有哪些特质呢?

A:在我们早期阶段的投资,我们最关注的是产品,和他的现有用户群。产品好不好?你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痛点?是不是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个是最关键的。

我们几乎投的每个产品,在我们进去的时候,都会发觉有一些一小波用户特别喜欢这个东西,然后它们是种子用户,我们会对这些用户去访谈、去分析,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个产品,以及推测这些用户会不会口碑传播,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东西。

Q:很多投资人会青睐那些具有垄断性、平台性、规模化的项目,而且不惜烧钱补贴,迅速提高规模,这看起来也是很多独角兽项目的特征之一,可能并不是单纯的解决用户需求,而是好像扩大规模之后,很多问题都可以被解决。

A: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个产品到底好不好,接下来会去关注未来的商业模式,就是说你是在这个食物链里面处于什么位置。第三个,怎么去扩大规模其实是一个执行力的事情。有的产品不好,很垃圾的产品,你在一段时间里,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流量、收入和利润做好,但长远来讲是不可能的。

Q:产品有多好,才能可能成长为独角兽呢?

A:我觉得在中国一个产品如果能够吸引上千万的用户,几百万的日活跃用户,在现在的市场环境里,它的估值是可以达到独角兽的1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

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可能一家公司还比较小,可能只有几十万用户,我们VC投资就是通过投钱,帮助他们从几十万用户成长为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用户的规模。我们在投一个项目的时候,会估计它的市场空间,可能达到的用户规模。

一个项目如果市场空间太有限,即使盈利模式很好,我们可能也不会投,资本市场更适合运作一些容易规模化的东西。

知乎达到现在这个规模,真的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Q:我发现你在知乎的A、B、C、D四轮都参投了,从A轮开始,是每一轮都投吗?你投的项目似乎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轮都投?美图也是。

A:几乎是的,蘑菇街也是。有几个原因,首先如果我们跟这个公司已经合作一段时间了,当我投第一轮的时候我就会成为董事,成为股东,就跟这个公司的管理层有很多的接触、沟通了解等等。

等到他做第二轮的时候,通常第二轮的估值已经比第一轮高了,那就说明他已经进步了,我们都看到他的进步的过程,就会对他更信任了,就会因此追加资金。与其把钱去投一些新的项目,我还不如赌一批我已经很了解,很信任,然后也知道他们的能力的。资本市场,确定的事情永远比不确定的要好。

Q:所以知乎的整个成长轨迹您都有参与。当时投知乎,是看好什么?现在知乎的发展超越了你之前的想法了吗?你认为知乎有怎么样的想象力空间呢?

A:说实话,知乎达到现在这个规模,真的是出乎意料,真的是个惊喜。

当时就觉得,我比较看好这个学习知识的平台,至少我自认为是知识分子,读了很多书的,所以对这种能够分享知识的平台是非常看好的。我也认为,至少一部分年轻人可能会对这种知识有需求。

然后这种问答的平台,我们又觉得是一个很新颖很创新的获得知识分享知识的方法。

然后这个团队又都是记者出身,他们的一个联合创始人叫张亮,张亮当年是《环球企业家》杂志的副主编。他们当年做了一个叫“40岁以下商业精英”的榜单,也是从福布斯全球那里引入的。我当时34岁,还是35岁的时候,第一次入选这个榜单。

整个过程,跟他有很多交流,我觉得这个团队还是非常不错的,包括继新,包括周源,我觉得记者来做这个事情还是蛮有道理,记者本来就很擅长问答。

另外,我一直很看好社区,就是互联网上的社区是一个,如果它做得好是很容易被口碑传播的。当你有大量的口碑传播的话就很容易规模化,然后这种规模化所需要的投入的资金和成本是相对比较低的。你看最厉害的这些公司都是社区化的,也好,Snapchat也好。

但是当时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说社区到底有多大?中国人爱不爱学习知识?我们当时的内部讨论就觉得可能好像是一个小众群体。但是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哪怕是一个小众群体,肯定也有几千万人。

就觉得它产品做得不错,它的氛围也很好,很容易形成口碑传播,我们就都投了。当时的估值也的确挺低的,挺便宜的。我真的没有想到它现在能够做到这种上亿用户的规模,日活跃达到几千万这种规模的确是超乎想象。

而且它的内容生产效率很高,比如说那天美联航的事情发生后,知乎马上有人就出了一篇文章。这个人真的是很厉害,把美国的航空条例的每一个细则给抠出来,说根据这个条例是这样这样的。

Q:可能所有的互联网项目都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来提高一些效率,那知乎最提高效率的地方在哪儿呢?

A:有句话说智慧在民间,就是把民间的很多有智慧的有知识的,或者说是对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东西特别了解的,一些非专业的专家的能力发挥出来了,而且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跟大家分享。

原来话语权都在精英或者社会的一些名人手里,而知乎让知识民主化。

知乎的活跃也说明我们中国的年轻人,除了对游戏、网剧,直播,对知识也是充满热情的。只要有价值的东西,就会释放出来。而知乎也为那些爱学习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聚集地。

Q:我看到你有一个知乎账户,但不太经营,回答了一些问题也很短,你不经营一下做个知乎大V吗?

A:太忙了。其实我以前在知乎做潜水,只是因为知乎D轮,所以认证了一下真实的名字。

我以前潜水的时候还问一个问题,说开复老师每天参会,每天写书,还有时间做项目吗?然后我本来想叫他们删掉,后来他们不肯删。

甘剑平在知乎上有个公众号,但他的回答并不多,而且大多简单,最长的一个是在知乎拿到D轮融资时的一个回答。

我一向看好互联网社区这个方向。社区是最能体现网络效应的互联网产品。

一个好的社区,氛围一旦形成,是个自强化的体系和良性的循环,在内容筛选机制合理的情况下,参与讨论的人越多,优质内容产生的可能性越高,越好的内容就会吸引更多参与者,越多的参与者本身也会使得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得到了最多的激励。

好的社区从长远来讲必然可以带来好的收入。广告也好,游戏也好,增值服务也好,也许大家会为内容付费?

未来更看好面向年轻人的项目

Q:最近还投了什么项目?

A:Musical.ly,我想你已经知道了。

我们还投了一个叫“最右”,一个年轻人,九五后的社交平台。有图片,有UGC的内容,有点像一个特别针对年轻人的,或者说是微博加今日头条。

它是UGC,有很多帖子,有很多弹幕,有很多神评论,神评论有可能又变成一个内容被传播。

可能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已经没有办法理解它,但是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他们。我们要去学习他们,因为他们可能引领着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我们投了一个叫洛天依,洛天依你不知道?你真的不是九零后啊。

洛天依是B站上最火的虚拟二次元歌手,一位Vsinger,一个虚拟形象,有唱歌跳舞。比如初音是日本的,洛天依是我们中国的虚拟偶像。我们投的是一个IP团队。

我们还投了一个叫安心公寓。很传统的行业,它为餐饮行业或者酒店行业的员工提供宿舍,提供标准化、管理比较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化是一个趋势,而城市对群租管理得越来越严格,很多企业愿意把住宿解决方案外包,而且有一些存量物业空间需要改造。商业模式容易标准化、规模化。

登上The Midas List是什么体验?

Q:第2次登上The Midas List这个榜单,有什么要说的?

A:我前前后后进过各种各样的榜单,包括投中的,清科的,福布斯中国的,包括刚刚说的环球企业家,一财周刊等等。我以前没有太关注福布斯全球的这个VC的榜单,种种原因,我去年决定第一次去参与这个榜单,当时其实也不太确定我到底能不能入围,因为毕竟你是跟全球其他的顶级VC去PK,硅谷的、波斯顿的、纽约的、以色列的、印度的这些。我之前也不是太确定他们的回报业绩,他们的成功案例到底有多少个。

我觉得这是对我个人在中国投资的成绩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我们整个中国VC行业的一个认可,越来越多的中国VC进入这个榜单。

现在全世界这个创投行业其实就是两大中心,一个是美国的硅谷,一个是中国。其他地方获得的资金和投的项目要少很多,以色列也好,印度也好,东南亚也好,日韩也好,跟中国和美国比的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中国创投圈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所以做这件事情的人才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成绩,而且中国创投圈的影响力,正在输出到其他市场去。

刚刚说到出海,就是这个现象。共享单车就是,白热化的,赤裸裸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经历了这种竞争,我们中国的创业者去哪里都不怕。在中国的高压竞争环境,复杂生态环境中冲出来,去其他地方也是有各种机会。

点一个水果,一小时可以给你送到,这种在美国是没有办法想象的。像微信这样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在美国也是没有的。在微信上你可以点外卖,可以买电影票,可以借钱,可以理财,干什么都行。交水电费,简直是一个伟大的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讲,现在中国的大数据,云计算,脸部识别,人工智能,同一个东西,之前中国跟美国可能差十年,现在我觉得完全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有很多中国的创业者,本身在美国就是顶级的科学家,顶级的工程师,然后再回国创业。

中国市场很大,人勤奋努力聪明,然后又有钱,有资金的支撑,所以这个距离在缩短。

最后,界面补充说明一下,福布斯是如何计算给出这个榜单的?

福布斯首先会邀请VC们提交他们的投资组合数据,同时会根据Dow Jones VentureSource数据库对比。并不是所有项目都会被统计到,计入福布斯当年统计的是在过去5年内退出的项目,而且退出时估值达到2亿美元,另外,尚未实现退出但估值超过4亿美元的项目也在统计范围之内。

然后,福布斯会根据交易收益,项目估值,统计合格的项目数量,并计算指数。而且,那些已经成功退出,交易发生时间更近,投资参与轮次更早,投资倍数更高的项目会计入更多比重。

比如在收到福布斯邀请后,启明创投的财务部门即配合给出他们各个投资人当年的项目数据,包括项目投资数额,投前估值,成功退出时估值或者市值等,提交给福布斯。

完整的说明看这儿。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