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科普和监管要跑在舌尖上的谣言前面

游客 2017-04-19 10:04:57    201126 次浏览

食品安全领域正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日前在食品谣言治理研讨会上说,食品谣言不仅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甚至已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

“肯德基食材使用6个翅膀8条腿的‘怪鸡’”“娃哈哈AD钙奶中含有肉毒杆菌”……相信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能见到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着人们点击进去一探究竟,这种文章也往往引起很多人转发。虽然其中不少最后被证实纯属谣言,但是,这些谣言往往过段时间后又会卷土重来,继续传播。

为什么食品安全领域会成为网络谣言重灾区?一方面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食品安全更重视有关,也因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不少人信谣传谣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知识比较匮乏。信息落差加上政府、专家和企业未能及时发声,传达出权威、正确的信息,也使得谣言越传越火。

正是因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内容关注度广,点击率高,一些公众号也故意为之,通过凭空捏造、旧闻翻炒、移花接木等手段,故意制造谣言以赚取流量和广告,更有甚者雇佣水军,利用网络谣言的黑色产业链来打击商业对手。这些都让网络上食品安全的各种信息更加复杂,也让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

谣言止于智和治。要终结“舌尖上的谣言”,首先,需要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让科普跑在谣言的前面。科普要跟谣言赛跑,在方式与手段上就要推陈出新,用好主流权威媒体和新媒体。不少谣言可谓是深谙网络传播的技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抓热点、目标人群定位精准。我们的科普,如果还是高冷范儿,怎么可能战胜谣言?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和媒体要联手协作,将权威、准确的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通过主流权威媒体及时传播出去,才能果断粉碎谣言。

其次,治理谣言,要下猛药。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刑法》对造谣传谣者已有明确规定:“编造或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食品安全法》也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编造和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目前,网络谣言传播分散,查实取证比较难,维权成本高。一些造谣者存有侥幸心理,震慑力不足,应加大监管惩戒力度,让传谣造谣者依法受到惩处。

治理“舌尖上的谣言”,需要科普与监管双管齐下,才能让科学战胜谣言,也让违法者不敢随意涉足。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