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共享单车的竞争应是高水平的

游客 2017-04-17 08:49:49    200940 次浏览

近来,由摩拜单车创始,ofo等多家厂商跟进的城市共享单车发展迅猛,无论从融资额度(均在数亿美元),或者从投放数字(上百万辆),都算是现象级的产品。撇开商业上的影响外,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改善,对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帮助,都触及和改变着千百万城市用户的日常生活。

与纯线上的互联网项目不同,共享单车行业的融资、团队和品牌运作,遵循的是互联网创业的经典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共享单车的竞争日渐白热化,过度投放、过度竞争带来的烦恼已经引起广泛讨论。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就认为,共享单车很可能是一个“冷笑话”。在他看来,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影响更大的是一些外部因素,如产能过剩、进入市场的低门槛以及竞争者之间的道德底线低下,这些难以控制的不确定性,或将让这一行业早早地陷入无序而无奈的泥潭。

这一观察并非没有依据。目前共享单车业界一些品牌,以低成本抢占市场为目标而大量投放。因为技术与普通的自行车无差异,没有GPS定位也没有智能锁,对用户行为难以形成有效约束,导致损毁率居高不下。同时,因刹车失灵、轮胎没气、零部件受损引发的安全事故已经不少。特别是因为机械锁原因引发的未成年人骑行问题,更意味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因此,有人建议对共享单车不妨采取特许进入制度,先让竞争有序,再谋求可持续的共生性发展;也有人担心,如果这样的话,政策寻租和扩张瓶颈就又成为新的难题。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和能力从来不是难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才更应受关注。城市管理者欢迎共享单车,是因为共享单车可以协助解决一些公共交通难题,但是没有人希望共享单车成为公共交通乃至城市管理的添乱者,但街道上乱停放的共享单车正在触及这条底线。共享单车公司千万别以为靠着资本就可以肆无忌惮扩张,那样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在规则重拳之下,故事难以继续讲下去。

所以说,共享单车公司应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完善有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从质量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提升共享单车行业的门槛,引导行业竞争走上健康轨道。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