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转做技术服务,互联网金融机构意欲何为

游客 2017-04-13 23:23:21    201225 次浏览

京东金融“着急”了,4月推出的金融机构自运营平台比蚂蚁金服的提前两个月上线,却因发布会晚了几周,就错过了舆论先机。一个科技输出类的服务为什么让互联网金融机构如此争先恐后?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转做技术支持到底意欲何为?

其实,新诞生的“金融机构自运营平台”,表面上和此前消费者网上买基金、理财产品没啥区别。但在自运营平台上,为客户答疑解惑、推荐产品的“店小二”不再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而是变成了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通过自运营平台,消费者可获得更专业的金融服务,零距离对话金融机构。”京东金融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周宇航介绍,互联网金融机构不用再参与金融产品的包装、评估、推荐等工作,只需要为传统金融机构输出自身更擅长的金融科技能力。

蚂蚁金服就曾在“要不要做社交”的问题上纠结许久,才下定决心“不做社交”,回归在行的业务模式。在向基金行业开放自运营平台“财富号”时,曾经是余额宝创始人之一的蚂蚁聚宝总经理祖国明表示,蚂蚁金服未来会只做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金融。

京东金融也早在2015年10月明确定位于“金融科技”。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表示,京东金融正在朝一家科技公司的方向走,而非金融机构。中国已经有上千家银行了,多一家银行的意义远不如通过自身科技能力提升整个行业价值来得重要。

“在金融领域探索一段时间后,一些认清自身金融业务能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觉走科技道路或许更顺畅。”一位互联网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当下,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加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空间或将变窄,这迫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把发展重点从金融产品创新转向技术输出。

转型为了规避监管风险?周宇航对此并不认同,“金融产品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并非强调自营就可以免除平台的责任。不论是机构自营还是平台代销,互联网理财平台都要做好把关人,合作前提是不能逾越监管红线。”

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均表示,未来还将逐渐对银行、保险、私募等金融机构开放自营平台。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定位,正在给一度“兵戈相向”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合作新契机。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