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
编者按: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4月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举办。作为博览会重要组成部分,主论坛已是博览会一张重要“名片”,院士、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先后到会并演讲,本报特刊发演讲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4月9日,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报社协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我国平板显示已进入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全行业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十三五’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在我国平板显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谨防投资过剩,厂商投资建线时要充分评估风险,国家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地方政府也要谨慎投资。”
液晶显示仍是主流
从全球面板生产线布局来看,2016年全球6代以上面板生产线共有34条,其中韩国7条(7235万平方米)、日本5条(1122万平方米)、我国大陆11条(5933万平方米)、我国台湾11条(3762万平方米)。未来5年,全球面板生产线将新增18条,其中我国有14条。2015年,中国大陆8.5代液晶显示大尺寸产能已处于世界第一,到2019年,京东方产能将超过三星将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大陆面板厂产能市场占有率也将位居全球第一。
欧阳钟灿表示,液晶显示仍然是主流,2022年TFT-LCD营收仍然占全球显示产业的84%,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他说,有“工程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工程最高奖授予了液晶显示(2012)、移动电话(2013)、锂离子电池(2014)、LED(2015)四项技术,这些年来,量子点、4K/8K/10K等技术不断发展,使液晶显示性能提升,这足以证明未来十年,显示技术仍以TFT-LCD为主导。
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在欧阳钟灿看来,显示产业形势向好,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第一,TFT-LCD超高世代线投资过热,应加强引导。现在全球面板企业争相布局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10代及以上),抢占电视产品大尺寸化风口。目前全球超高世代线共有5条,其中有1条量产,4条在规划和建设中。超高世代线项目产能规模巨大,在应用创新没有实质性突破前提下,超高世代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扎堆布局将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阻碍我国显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尺寸显示面板还有一定的供需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涌而上,现在很多地方不管有没有技术都在投资高世代线,我们要谨防投资过剩,避免重蹈前些年光伏过剩的覆辙。对此,我国企业建线时要充分评估风险,地方政府要谨慎投资,国家应加强引导和管理。
第二,8K超高清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应尽快出台顶层规划。8K超高清产业将在2018年后迎来高速增长。其涉及行业众多,市场空间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焦点和投资热点。我国8K超高清产业在播放显示和内容传输环节已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但内容拍摄和内容制作环节相对滞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制约产业发展。建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尽快部署开通4K/8K电视广播,通过开展8K产业顶层设计,整合资源,试点突破,将8K打造成我国高端优势产业 。
第三,突破OLED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快产业化步伐。OLED作为新兴显示技术,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全球面板厂商也都在积极布局。OLED在中小尺寸应用领域替代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国准备投资或已投资的AMOLED量产线有10余条,每条线投资规模数百亿元左右。但究竟有多少家能够凭借技术实力存活下来呢?目前大尺寸OLED还是不能够和液晶相抗衡,但是OLED在中小尺寸应用领域替代优势明显,我国应该突破OLED关键技术瓶颈。
第四,量子点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后来居上。最近,关于量子点技术和OLED技术,究竟谁才能成为未来趋势,成为行业探讨的重点。量子点材料在显示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即背光技术(QD-BLU);二是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即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AMQLED)。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都是量子点光致发光技术,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器件稳定性、器件机理等关键问题尚待解决。在量子点领域,我国企业将后来居上。
第五,印刷显示发展趋势已日渐明晰,被各大厂商重点关注。科技部关于新型显示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柔性基板、印刷TFT、印刷显示器件的Roll to Roll工艺可以实现像印报纸一样制造显示器,成为印刷显示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已研制出30英寸级彩色印刷AMOLED原理样机,在印刷显示领域,我国印刷显示样机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但是部分材料技术相对落后3年~5年。国内外都处于印刷显示产业化的引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