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P2P存管重建进行时,银行揽客大战或白热化

游客 2017-04-07 09:11:35    200973 次浏览

自2月23日银监会颁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下简称《存管指引》)以来,多家银行停止了此前的观望姿态,开始陆续涌入这一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开放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已经超过50家。

短短两年间,我国网贷行业已迅速成长为一个近万亿级的新兴市场。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9209.66亿元,按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年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超1.5万亿元。但由于担心声誉风险等方面问题,商业银行对P2P存管一直较为谨慎,业务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P2P资金存管业务市场渗透率很低,而且一些银行由于技术水平和业务经验方面的缺陷,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尽如人意。

《存管指引》的发布无疑让银行吃了一颗定心丸,从制度上消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存管指引》标志着我国网络贷款业务的监管法规体系基本成型,明确了银行资金存管业务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在数据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资金管理运用等方面强化了银行的免责条款,强调银行不对借贷行为保证、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委托人不得利用存管银行做营销宣传。再加上银行存管业务不仅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直接回报,更可以带来增加客户黏性等间接回报,因此多家银行停止了此前的观望姿态,开始陆续涌入这空间广阔、增长预期稳定的蓝海市场瓜分蛋糕。

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明朗,银行开始加快对P2P存管市场的拓展,也拉开了P2P行业洗牌整合的大幕。《存管指引》在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同时,也将显著增加网贷平台经营的合规成本。由于P2P资金存管不仅涉及资金存管费用的增加,而且对于P2P平台自身的业务系统和科技系统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尚未达标的企业在过渡期内面临着加大系统开发投入或退出市场的选择。截至3月底,全国共有266家P2P网贷平台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1%。同时《存管指引》对已经开展了P2P资金存管业务的机构给予了六个月的过渡期,以便网贷机构做好业务衔接。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大多数的网贷平台将面临一场倒计时的生死大考验。一大批资金和技术实力不足的小型、微型平台将被迫退出市场,而实力雄厚、业务模式相对成熟的大型平台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最终走向数家平台称霸的寡头时代。

面对未来6个月网贷资金存管需求集中释放的窗口期,网贷平台与存管银行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优质平台往往成为争夺的对象。由此,银行存管从开展初期银行选择网贷平台的单向选择变为了现在的双向选择,网贷平台也有了选择的权利。大的平台,银行一般会主动找上门;小平台,则需主动寻找银行。

由于每个网贷平台只能有一家存管银行,平台的存管银行一经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往往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市场先行者往往能在抢占客户资源方面占据天时地利。因此,银行存管大战的白热化不可避免。

一方面,新型互联网银行掀起价格战抢夺市场,互联网银行竞争手法强悍。目前,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收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存管费,另一块则是通道费用。其中,存管费行业内收费标准大约在30万元-300万元之间不等,具体收费多少取决于平台的规范性和平台的规模。如平台业务合规程度如何、风险控制能力怎样、交易规模大不大等。而通道费用的行业标准则按平台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一点五到千分之二点五来收取。作为后来者的互联网银行,继续演起了“鲶鱼”的角色,甚至提出了免存管费、倒贴费用的做法,来吸引平台进驻。

另一方面,中小型银行降低门槛拉拢平台。部分中小银行已降低了网贷平台的注册资本金要求,如此前要求5000万,现在只要2000万就可以了;有的银行对平台的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要求也降低了。

虽然价格是敲门砖,但P2P存管对银行整体服务能力构成挑战。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依托互联网以技术为核心开发资产端金融产品,越来越多的产品是纯线上操作,在这些科技化的金融产品的设计、落地、运作的过程中,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很好的理解并能快速开发配套产品。作为资金存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银行只有集中解决资金存管过程中,投资人、借款人和平台公司客户面临的服务痛点,实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与提升全流程业务运作效率和客户体验相统一,才能有效拓展市场。可以预期,大型银行,借助科技实力、专业人才、业务经验丰富等优势,迅速加入布局,将显著提升存管整体服务水准,带来存管行业标准的重建。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