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UC的“大鱼号”,俞永福的“小于号”

游客 2017-04-02 13:55:42    201599 次浏览
UC的“大鱼号”,俞永福的“小于号”

阿里文娱的俞永福抢在愚人节之前爆了个大料。否则差一点吃瓜群众就不敢相信他的话了。


3月31日,阿里文娱公开宣布了一系列针对业务、组织架构和资本方向的大动作,并且着重推出了一个拥有20亿元资金池,统筹全平台的账号体系“大鱼号”。俞永福宣称,在协同作战体制下,大鱼号将创造出1 1>2的效果。


但平心而论,我们将阿里文娱的大鱼套餐仔细分解,会注意到其实每一个重点都没有新意。除了晃眼睛的20亿元现金,在业务动作上我们能看出主要有两个重点:将UC原来的自有账号升级为打通阿里内容生态的大鱼账号;土豆将进军短视频方向。


这些并不是阿里文娱生态中新增的杀手锏,而都是行业里二三流的业务。这样的协同作战岂不还是弱弱更弱,何来1 1>2的未来?

 

土豆是“扶不起的阿斗”?

 

俞永福高调推出土豆的短视频战略,看似给了土豆极高的身价和格调。但熟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土豆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互联网创业人惨遭资本屠戮史的最初那几页。而且土豆因此受到的内伤迄今也没有完全恢复。寄希望于土豆扛起阿里集团进军短视频的大旗,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难有信心。


早在2012年,土豆网创始人王微不敌资本压力,以28.5%的股份占比劣势与优酷合并为新的集团。土豆网退市,王微退休。此后土豆网就陷入了单方面的持续震荡中。业务边缘化,核心高管持续流失。在优酷彻底主导大权后,王微的土豆股份甚至仅剩8%左右。


被合并的土豆也早已经历过账号数据打通这类华丽说辞。在外界看来便捷畅想的打通大生态账号,对土豆来说从来就是灾难而非红利。年在优酷土豆合并和打通账号之后,账号打通给土豆带来的是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流量虹吸效应,而非流量共享。优酷并不希望土豆分享自己的流量。用户帐号的打通单向地给优酷带去了流量,而牺牲了土豆。土豆网的广告点击量也持续走低,甚至出现了《快乐男声》优酷有版权,土豆没有的怪现象。


在优酷土豆以合一集团的概念并入阿里集团后,土豆依然没有迎来外界预期的利好转变。一直以来,合一集团都面临着如何顺利融入阿里文化和管理体系的问题。并购实施1年多来,外界对合一集团整合业务后是否完成了与阿里系板块的协调开展持一个问号。土豆系的杨伟东升任合一集团总裁之后,在大层面上土豆再次失去了关照和给予方向把控的关键先生。


土豆在大体系中根深蒂固的话语权劣势是由资本、人事争斗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引起的。此次阿里文娱虽然将土豆抬升为生态群进军短视频风口的先锋军,但内部是否信任土豆能做好这件事还是未知数。同样,在合一集团乃至阿里板块中长期压抑,得不到资源倾斜的土豆其实早已经是一具视频尸体,它有没有能力做好短视频,是否会“感恩戴德”,心甘情愿做好阿里的过河卒子去蹚出一条路,也是一个问题。

  

发招短视频,是迎面吹风还是怀抱炸弹

 

再来看俞永福相信必有斩获的“短视频业务”本身。短视频的风口论已经刮了2年有余。但是迄今没有一家平台敢说能靠短视频业务收来真金白银。其巨额的烧钱频率则是互联网巨头也吃不消的。


腾讯公司早在2013年就上线自家的腾讯微视,可惜因为项目失败,将在10天后宣布正式关闭。前不久腾讯宣布3.5亿投资短视频APP快手,也不被业界所看好。


在内容领域,“内容为王,精品致胜”始终是被公认的铁律。但是今天的视频用户绝大多数都是抱着猎奇和偷窥的心态选择和点击视频的。快手正是凭借迎合这类心态的非主流内容和用力过猛的主播阵营在一路红火的同时饱受争议。观察者也不看好快手能为腾讯的内容生态争夺下一块新的阵地。


当下短视频的行业生态是残缺的。它看起来是风口,其实更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举例来说,快手等平台上饱受争议的低俗和过界内容现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甄别办法,要确保内容的高质量性与趣味性、传播性相结合,需要平台方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监督审核。而资本时刻保持警觉的是:万一过了界,监管部门的一声令下就有可能导致平台方先前的全部投入白费,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境遇


此外,短视频盈利模式还有很多路可走,目前短视频市场主要的商业变现模式仍是传统的广告投放,市场上能够实现盈利的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属于少数。如果土豆短视频依旧只能保证少数短视频制作者获利,大多数参与者喝西北风,则俞永福的短视频进击之路就根本走不通。


按照俞永福的想法,在打通全平台账号,并且持续为内容创作者加大分成和推出短视频业务之后,阿里文娱系统就能自成一格的内容生态巨人。但是事实可能没有如此简单。


今日头条也曾经以为依赖单纯入驻高质量的内容就能支撑平台内容体系,但很快发现此举对增加和吸引用户流量及驻留时间并没有明显作用。今年3月,今日头条宣布取得2017-2020赛季中超联赛短视频合作伙伴身份。此举意在通过引进体育赛事来提升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和用户吸引力。据了解,今日头条每年在该赛事版权付费上的金额高达数千万。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现阶段短视频不仅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反而还停留在大把烧钱的引流探索时期。单纯依靠高质量 UGC 和 PGC 支撑起短视频平台内容的现象远没有出现。虽然阿里表态有20亿 的巨额追加投资来做短视频这类大战略,但这种承诺随时会因为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叠加而作废。在土豆短视频方向、特质、盈利模式都没有明确的方案出台之时,俞永福很显然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并无明晰战略出台。


土豆,短视频慎入!

UC沦作棋子,撑不起生态恐拖垮自身。

 

将UC号打通为全生态的大鱼号,也未必是UC心服口服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本来颇有特色的UC在此次大调整中,彻底沦为阿里文娱集团的棋子。


虽然UC“震惊部”名满天下,但毕竟是一个流量尚可的综合性内容平台。自2016年以来,UC将发力点从浏览器转移到UC头条,开始搭建自媒体平台。一年多来的成绩尚数可圈可点。今年3月,UC总经理陈超公布了UC转型以来的成绩单,目前UC订阅号总入驻量已突破30万,信息流内容日曝光量逾90亿,累计订阅用户半年内增长12倍。


从成绩来看,UC转型内容分发似乎押对了宝,名正言顺作为阿里文娱大家庭中的尖子生。


但在此番俞永福的宣言中,UC则是一个牺牲者的模式。它必须以自己的UC平台和账号资源为基础,为未来大鱼号中其他的弱势业务导流。在政治正确面前,UC的真实意见恐怕不重要。


导流这件事说起来是一种“共享经济”,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则是“劫富济贫”这样直接。UC原有的风格特色可能在这种导流中被潜移默化地抹杀掉。如果最终阿里文娱能够达成大共享,给用户一个流畅的体验感,那UC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反之,阿里文娱则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撑不起土豆,还折损的UC。


为什么这么说呢?阿里文娱虽然信誓旦旦大鱼号启动后将打通体系内的平台。但是阿里文娱生态内的子板块多达十余个,今后也还可能持续扩张和吞并进更多业务。不同体系和背景的业务板块要彻底打通内容和大数据,难度巨大且耗时漫长。在内有阻力外有堵截的情况下,大鱼号想要在阿里文娱生态中尽早如鱼得水,可能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即使在打通数据之后,如何利用这些价值量巨大的资源,形成一个数据和内容的闭环,土豆和UC的团队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这个尝试甚至是试错的阶段想必也非常考验阿里资本的忍耐性。如果长时间让数据躺在服务器里睡大觉,显然是对资本最大的侮辱。


况且现在腾讯、百度、今日头条,哪一家巨头都不会放手任俞永福慢慢整顿,细细打磨,而是会趁机大兵压境,摧垮前期大鱼号脆弱的数据整合。UC要做第二个今日头条尚显火候不足,要承担起整个阿里文娱板块内容分发的关键节点,恐怕根本无法实现。甚至UC在“UC名家”这类严肃内容上的努力,还会被整合平台上各种低劣内容的爆发毁于一旦。

 

外界时常看好阿里生态的布局,是因为笃信有钱能做事这一真理。但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史上,钱并不是唯一左右胜败的因素。俞永福的这条大鱼,入锅时间太晚,早耽搁过了可以随意烹饪的时候。关键还在于,阿里文娱并没有想清楚大鱼怎么做最好吃。东施效颦地一掷千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和潜在的问题。在各家算盘背地里打得滴溜响的时候,俞永福生生把大鱼号做成了“小于号”。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