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角落成了广场 对知乎内容质量的讨论刚刚开始

游客 2017-04-02 09:21:52    201768 次浏览
角落成了广场 对知乎内容质量的讨论刚刚开始知乎 资料图

时代周报记者 高扬 发自广州

每年3月,一个结合科技、音乐和电影的盛会都会在美国得州如期举行,这就是著名的西南偏南大会(SXSW)。作为首次亮相西南偏南的中国科技企业之一,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在会上做了全英文演讲,他在结尾时表示:“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彼此之间也可以消除语言的障碍,提一个问题,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回答。这是一件值得追求、很酷的事情。”这被许多IT观察者解读为,知乎有了“走出去”的打算。

作为知识经济在中国的代表性平台,知乎的月活跃用户早已超过美国同类应用Quora,具备出海的实力。而另一方面,不久前知乎答主“海贼-王路飞”的另类爆红仍使用户与观察者发问:“长大”后的知乎将如何保证问答质量,保持初心不改?

3月初,这位知乎答主因为一人分饰244个角色而爆红网络。从网友扒出的回答记录可以看到,他时而是吸毒八年的伪君子,时而是受小人加害的公司老板,时而又见义勇为被打成十级伤残,同时还是职业代驾和存款 8000万元的裸贷受害者,甚至担任过伊拉克战争现场报道员……最终的结果是,这位答主因“伪造经历”而被知乎管理员永久封号,但是,因此引起的对知乎问答质量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维护问答质量的持久战

自从2010年上线以来,知乎逐渐在用户中建立起“高质量问答社区”的认知,受到用户与资本的双重青睐。周源在西南偏南的演讲中提到,知乎用户目前已达到近7000万。今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由今日资本领头,包括、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跟投,估值超过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从诞生时起,知乎就展现出截然不同于知道、搜搜问问等传统问答社区的气质,内容以科技、互联网为主,而且用户提问与回答质量都非常高。

知乎于2010年12月19日上线,在内测的40多天里,周源邀请了自己圈子里许多具有分享精神和专业知识的朋友注册,在首批200名用户中,创业者、工程师、互联网从业者占大多数,其中就包括了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这些用户的提问往往更加专业、具体,回答则讲究方法论、逻辑清晰、论据丰富,答主往往会以“死磕”精神为一个小问题写下四五千字的答案。

周源自己总结说,正是首批用户奠定了知乎的发展基调。“知乎为什么是知乎,和最初那批用户是完全分不开的,知乎的氛围是什么,回答应该是什么样子,都离不开最初开拓者的定义。”

从200名内测用户,到如今的近7000万用户,知乎上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极客范儿”的科技、互联网等方面,而是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往往能对舆论产生重大影响。如魏则西事件,就是首先由魏则西在知乎亲述,引发知乎平台用户讨论,进而引起社会媒体监督跟进报道,最终让百度陷入舆论危机、整改反思。同样,在雷洋事件、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支付宝“校园日记”等争议性话题中,知乎或是发酵地,或是重要观点的发布方,或是当事人的话语渠道,无论何种方式,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营销与诈骗空间

近3个月的百度指数统计显示,知乎的搜索指数要高于豆瓣和百度贴吧。随着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知乎上的内容维度也越来越广,渐渐地涵盖了生活、情感、娱乐等大众舆论的各个方面,而维持高质量的问答也日渐成为一种挑战。与豆瓣、分答等产品一样,知乎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当“角落”变成“广场”后,怎样才能把噪音降下来?

这个问题,知乎早在2013年开放注册后就在考虑,并分别从社区规范、算法识别和产品机制上予以解决。知乎有一套社区管理规定,对于违规者,知乎可通过管理员主动发现或用户举报的方式进行惩罚。另外,知乎在创立早期就设计了一系列机制,例如淘汰垃圾内容,对论坛中大量出现的路过帖、沙发帖、“mark 帖”进行处理。今年1月,知乎还上线了一款名为“瓦力”的算法机器人,对带有“辱骂性质”词汇以及“前排”“666”等无营养的评论进行自动识别和即时折叠,而用户则可分别通过“一键折叠”和“踩”功能管理低质量评论。

问题在于,知乎的内容开始由科技、互联网领域走向多个维度,乃至于与大众议题相重合,随着用户数量的剧增,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娱乐类、情感类的回答在技术上很难判断其优劣程度,这类内容剧增,导致优质内容被稀释。另一方面,知乎无法像“加V”那样对答题者身份做出明确确认,这也给一批伪装成专家的营销号和诈骗号提供了空间。据知乎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去年共处理了近130万条恶意营销内容,封禁了20余万个违规账号。

资深IT评论人磐石之心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知乎在早期是每一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平台,但随着用户增多,有关注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金钱,商业利益也随之而来。就像很多机构化的力量在微博上包装明星、网红,用公司化的套路来营销,这种做法从微博转移到微信,到公众号,现在则到了知乎、豆瓣身上。

人力有时而穷,在技术发展得足够成熟之前,就像淘宝处理假货一样,知乎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或将是一场持久战。

加速商业探索

从2010年上线开始,知乎得到了多轮融资,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2013年3月,知乎开放用户注册,注册不再需要邀请码,用户开始激增,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知乎并没有考虑赚钱的问题,据《好奇心日报》2015年3月的报道,周源表示直到2014年才开始逐步思考盈利的问题,之前的重点则是把用户价值做起来。而从2015年起,周源表示,“需要繁荣”。

从成立以来,除了广告盈利,知乎陆续出过一些纸质书与电子书,如《金钱有术》《知乎周刊》等;做过知乎盐club这样的线下活动;上线了以知乎为内容源的资讯类客户端“知乎日报”。总的来说,这些产品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也没有突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直到2016年5月,知乎推出新功能:“知乎live”付费问答社区,在知乎live,主讲者可以发起一个话题并为其标价,想要了解的用户需要购买“门票”参与讨论,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20多万人次参与知乎live,主讲者也获得平均过万时薪;6月,知乎又发布类似于果壳网旗下产品“分答”的“值乎”3.0版本,也是一个付费问答社区;9月,知乎推出“知乎书店”,用户可以购买、下载知乎电子书;10月,知乎在一次品牌开放日中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广告投放策略,以及舆情分析、用户画像等方面的内容。知乎越来越重视商业变现。

今年1月,知乎完成D轮融资,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在知乎上回答说,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交易相关的大平台已经形成且几乎垄断,而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徐新认为,知乎的问答模式很犀利,护城河也很深,已经成为高品质内容的第一品牌。

从前期的稳扎稳打,做好用户价值,到近两年开始商业探索,知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现在,和今日头条等中国许多其他互联网独角兽一样,知乎也到了放眼世界的阶段。在西南偏南大会上,周源在演讲中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Marketplace for knowledge,有点像一个知识的 App store,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让知乎成为一个更大更有价值的平台。

进军海外,知乎必然会和自己曾经的学习对象Quora有一场交锋。这个创立于2009年的问答社区,在2014年完成8000万美元C轮融资,估值9亿美元。随着用户的增长,Quora与知乎一样,都将面对国际化与问答质量下降带来的挑战。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