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315晚会高度关注个人隐私泄露,以情景剧的方式揭秘了电信诈骗新骗术内幕,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恐慌、贪婪等人性弱点诱惑受害者进入陷阱,如扫描二维码方式植入木马进行诈骗。
近日,腾讯手机管家联合企鹅智酷、腾讯电脑管家、腾讯较真平台,发布《网上315:中国网民受骗与维权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16083名网民反馈的经历为样本,结合中国网民画像做性别匹配,揭秘电信诈骗新局势与手段。
木马病毒威胁手机安全,意在窃取用户隐私
网络“狂欢”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各类电商平台,实体店铺也开始支持网上购买、手机支付,人们也逐渐习惯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与之而来的是,手机端和电脑端设备的安全受到木马病毒的威胁,导致用户个人隐私被窃取。
人们使用手机完成购物支付,让手机中保留了大量的隐私信息,吸引木马病毒“攻击”。报告显示,2016年,Android手机新增病毒包总数达2341.8万个,同比增长40.20%,而手机中毒用户达5亿人次,再创新高。而这些手机病毒主要通过电子市场、软件捆绑、手机资源站等渠道进行传播。需要说明的是,一些中小型电子市场并没有接入病毒查杀引擎,致使手机病毒传播占比最高。
(图:报告显示2016年手机中毒用户高达5亿人次)
同时,木马病毒同样让电脑频遭“宕机”。报告显示,2016年腾讯电脑管家反病毒实验室新发现病毒1.48亿,并发现有8.2亿机器中病毒或者木马,平均每月为7000万台中病毒PC进行病毒查杀。木马病毒影响的地区以经济发达和人口众多的城市为主,其中广东省中毒机器占比高达10.73%。
(图:广东省中毒机器占比高达10.73%)
3·15晚会中提到的“扫码”骗局,揭示了在支付等应用场景中的普及的二维码成为木马病毒的“新阵地”。报告显示,23%网民扫描过带病毒的二维码。其实,二维码本身无毒,但背后却可能是一条手机木马病毒的下载网址、或者是一个恶意APP的下载链接、或是钓鱼网址、甚至是转账页面。用户如果不慎遇到二维码骗局,将会导致银行卡账号、密码、姓名等个人信息泄露、钱财被盗等安全威胁。
垃圾短信中广告一家独大,广东省成为重灾区
相对于隐蔽的木马病毒,人们对骚扰诈骗电话短信的熟悉度更高。每个人基本都收到过骚扰短信和电话,更时刻提防着“钱袋子”被骗走。报告显示,2016年垃圾短信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总数达10.69亿,同比增长62.26%,而诈骗短信总数达1.13亿,同比增长42.67%。尤其是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更是成为垃圾短信的重灾区,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排名前三,分别占比11.4%、6.8%、6.15%。对用户威胁最大的诈骗短信,常见套路为:冒充学校给家长发送虚假“学生成绩单”、“开学通知”等;紧跟“手机实名制”热点冒充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给用户发送办理手机实名制的短信。
(图:2016年垃圾短信中广告类最多)
与诈骗短信相对应的,骚扰诈骗电话也让人们头疼。报告显示,2016年,骚扰电话标记总数为5.96亿,同比下降了44.77%;诈骗电话标记数量同样有所下降,总数为1.64亿,同比下降46.32%。2016年,深圳是诈骗电话最多的城市,占比25%,总数达675.4万,广州和成都紧随其后。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专家支招提醒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谈起“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时,指出“个人信息的泄露、买卖,恰恰是电信诈骗的根源”,个人隐私泄露导致电信诈骗呈现出精准化的特点。就像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元案件中,骗子准确曝出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最大程度地“取信”了受害人,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电信诈骗骗局的升级、诈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使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手机电脑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提醒,首先,用户要有意识地保护个人信息,定期更换网站密码,尽量不在社交平台暴露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其次,防范木马病毒方面,用户尽量从官方渠道下载软件、视频,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同时下载安装腾讯电脑管家和腾讯手机管家查杀木马病毒,确保手机电脑处于安全状态;最后,针对骚扰诈骗电话,用户同样可以借助腾讯手机管家,实现一键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