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科学家称找到火星古代海啸证据 与一次撞击事件有关

游客 2017-03-30 08:11:39    201160 次浏览
科学家称找到火星古代海啸证据 与一次撞击事件有关  科学家近日宣称他们找到了火星上一处陨石撞击坑,该撞击坑可能与火星古代的一次剧烈撞击事件有关,当时那场撞击引发火星上的一次强烈海啸,汹涌的海水横扫火星表面的大片区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科学家近日宣称他们找到了火星上一处陨石撞击坑,该撞击坑可能与火星古代的一次剧烈撞击事件有关,当时那场撞击引发火星上的一次强烈海啸,汹涌的海水横扫火星表面的大片区域。

一个科学家小组相信在大约30多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火星,一头扎进当时火星上的巨大海洋中,并掀起高度超过150米的海啸浪潮。最新的研究认为,位于火星北半球的罗蒙诺索夫撞击坑(Lomonosov Crater)符合经由溅射沉积物分析得到的作为撞击中心点的各项特征。关于这项研究的详细情况已经在此间举行的第4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做了报告。

火星北半球存在广袤的平坦低地,尽管最近几年这种观点并不如之前那么流行,但一部分科学家仍然坚信这里曾经充满海水,是一个巨大的海洋。而有研究认为在火星北部低地与南方高地之间的交会地区存在海啸发生的痕迹则进一步加深了这样的观点。

任职于法国巴黎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弗朗索瓦·科斯塔德(Fran?ois Costard),任职于美国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史蒂夫·克里福德(Steve Clifford)和同事们对那些很显然源自北部平原地区,并溅射到南部高地边缘地带的沉积物质分布进行了制图和分析。科斯塔德表示:“我们在火星北部平原和南部高地之间的交会地带发现了典型的海啸成因沉积物分布。这一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火星在当时存在一个巨大的北部海洋。”

在两种地形交会的区域观察到的特征之一是一种叶片状流动沉积物。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克里福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说:“这些沉积物从北部平原逆向向南部高地边缘延伸,并且其分布大致与古代推测中海岸线的位置相一致。弗朗索瓦和同事们开展的数字模型能够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明当时北部平原地区是一片巨大的海洋。另外,我们还在该区域观察到另外一种特殊结构,也就是所谓的‘指纹地形’。这是海啸波浪冲上海岸后与后续涌浪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痕迹,数字模型显示这种海啸波作用下可能形成的沉积物形态与我们在火星上这一区域所观察到的沉积物形态十分相似。”而此前,这一指纹般的特殊结构曾经被解读为某种冰火山爆发形成的结果。

科学家们猜想中的这次海啸事件可能曾经深入内陆超过150公里,浪高超过100米。克里福德表示:“如果我们能够最终证实在大约30亿年前的确发生过这样一次巨大的海啸事件,那么在今天火星的北部平原地区就必然存在过一个巨大的海洋。”他说:“这是关键的一点,因为它表明当时的火星上存在数量十分可观的水量。”

Two waves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找出了他们所认为的造成了这场巨大海啸最有可能的撞击坑,也就是直径120公里的罗蒙诺索夫陨坑,很明显这是以18世纪俄国的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的。这个陨坑显示出严重的侵蚀现象,边缘已经难以辨认。

弗朗索瓦·科斯塔德表示,在这场撞击事件中一共产生了两轮海浪。他说:“海啸的规模非常巨大,速度极快。从最开始,撞击事件造成了一个直径大约70公里的撞击坑,而这样的撞击事件会造成巨量海水的翻涌,海啸流速可以高达每秒60米以上。最初的狂浪浪高超过300米,而就在数小时之后,海啸就抵达了距离撞击点数百公里之外当时的海岸边并猛烈冲击海岸线。

滔天的巨浪猛烈地冲击海岸附近的山区和高原,汹涌穿过峡谷,并在其身后留下叶片状的沉积地貌。科斯塔德表示:“最后,随着海水重新填满形成的撞击坑,在此过程中产生海水的回撞,第二波海啸波汹涌产生。

如果火星表面在30亿年前的确存在一个巨大的海洋,那么当时的火星要比现在宜居的多,从而让科学家们好奇有否可能在今天的火星上找到当年火星生命留下的迹象?

史蒂夫·克里福德表示:“除了海啸之外,我们想象不出任何其他可能的机制能够产生类似我们所观察到的那种分布在高地-平原交会区域的叶片状沉积地貌。”他说:“此前所有其他关于火星是否曾经存在大量水体的证据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此次从地貌入手给出的线索却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它证明火星曾经是一个拥有丰富水体的星球。”

此前已经有其他研究团队同样报告过在火星表面识别到海啸曾经发生的痕迹,但还从未有任何团队明确地指出某个撞击坑可能是导致该次海啸的撞击点。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在《地球物理学研究-行星学》杂志上发表。(晨风)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