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超过日本GDP总量,出门无钱包模式开启

游客 2017-03-28 12:57:17    201013 次浏览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于3月27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手机支付势不可挡 微信成引领者》的文章。“现在在中国的街头,几乎所有店铺都可以看到用手机支付的身影。” 日经中文网在原文里这样写道。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支付额比上年翻一番,超过了6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1万亿元),而日本2016年全年的GDP总量为539.7万亿日元。两相比较,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支付额高于日本2016年的GDP总量。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由此可见,在这个被视为进入“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一道门户的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地位。

手机支付时代来临,开启出门“无钱包”模式

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较2015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5831万人,年增长率为14.0%,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超过日本GDP总量,出门无钱包模式开启



移动支付打通线上线下支付场景从线上到线下全线打通

“一旦知道手机支付有这么方便,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中国现在都不用带现金了”,3月中旬,在广州市内的一家菜市场,前来买菜的40多岁主妇黄阿姨在店门口前拿着手机得意地说。的确如此,中国的手机支付已将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全线打通。

线上支付领域,各网络支付企业不断深入与各级政府机关、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社区的合作,涉及民生类缴费环节陆续打通,全方位的民生服务网上缴费体系基本搭建,并加速推广。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网费、有线电视费等常规生活类缴费在纳入网上缴费体系的同时,加入诸如自助提醒等功能,使得缴费更加便捷、智能;就医挂号、交通违章费缴、校园类缴费等社会公共服务实现网上缴费,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机构效率,切实解决大众现场缴费不便的问题。

线下支付领域,经过网络支付企业大力的市场培育,支付场景获得极大丰富,消费者在饭馆、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移动网络支付工具习惯初步养成,出门“无钱包”时代悄然开启。网络支付给用户带来购物环节的便捷,对于商家而言降低收单成本、解决现金管理带来的不便,使线下网络支付应用得到迅速蔓延和传导。

微信和支付宝 两大巨头“蚕食”中国移动支付

日经中文网表示,腾讯和阿里巴巴正在将自己的手机支付业务扩展到全球更多地区,其中就包括中国游客集聚的日本。目前,日本的主要百货、药妆店也都开始陆续接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中国游客就像是在本国商店买东西一样方便。

从交易规模方面来看,腾讯利用将近9亿人的微信用户,从2016年开始向手机支付业务全面出击。以“微信支付”为主力,截至2016年9月底已获得8.3亿支付用户,轻松超过了只有4亿用户的支付宝。

在结算金额方面,由于支付宝主要面向网上购物,有的网店经销高额商品,因此从支付金额来看,腾讯尚不及阿里巴巴。

在市场份额方面,阿里巴巴由2014年的79%下降至去年的50%,而腾讯获得了38%的市场份额,呈现出猛烈追赶之势。

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超过日本GDP总量,出门无钱包模式开启

腾讯市值超阿里巴巴

截至3月23日,腾讯的股票总市值达到约30.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67万亿元),超过了阿里巴巴的约29.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18万亿元)。

根据2016第三季度猎豹全球智库的数据,微信支付所“倚靠”的微信每个用户,每周的打开次数高达167次;而支付宝只有15次,不足十分之一。从这个数据来看,支付宝在打开频次上想要追赶上微信,任重而道远。

阿里巴巴和腾讯,一个是超级电商,一个是全民社交,在购物、打车、红包、外卖等贴近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深入,培养和刺激了用户的虚拟支付习惯。在移动支付领域,阿里和腾讯领头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撼动的。

如何实现社交和支付的融合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互联网“社交 金融”模式,是两大巨头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终究是一个用户体验至上的世界,“以客户为中心”,一切的创新都需要建立在用户愿意用的基础之上。把用户体验做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是未来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需要重视的。

【来源:私募通 作者:王楠】

本文由清科私募通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信息请关注私募通(微信ID:pedata)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