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买遍天下”,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正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欢”。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天发布调查显示,网购正在改变北京居民的消费习惯,超八成网购用户月均网购两次及以上。“买买买”的同时,居民冲动消费日趋冷静,品质消费悄然形成。
理性逐渐取代“买买买”
如今网上购物越来越便捷,更多的人开始尝试网购。近期,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从本市网上购物活跃的人群中选取样本调查发现,2016年北京网购用户平均每月网购4.7次,其中三成受访者表示每月网购频次在6次及以上。
调查显示,在792位受访者中,67.7%的受访者表示因网购减少了外出购物的次数,较2015年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外出购物的物品数量也在减少。22.1%的受访者表示外出购物的物品数量“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这一比例较2015年的21.4%小幅提升。
“从调查结果看,大家在网购时显得更加理性,开始注重品质消费。”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网购用户中,认为网购对消费支出影响基本不变的比例为46%,较2015年的43.3%有所扩大,“买买买”的冲动消费有回归理性的趋势。
线下购物货比三家,网上购物也要精心挑选。七成以上受访者表示网购时会“先制定购买计划,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搜索,经过仔细比较后购买”,近五成受访者表示会“经常浏览购物网站,寻找价廉物美的商品(服务),根据近期生活需要有计划购买”。
品牌效应正成为影响居民网购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网购消费习惯的调查中,选择“对某一品牌或企业有信任感、忠诚度高,购买目标明确”的受访者比重首次超过选择“经常浏览购物网站,发现自己喜欢的商品(服务)就购买”的比重。
食品生鲜消费成新增长点
作为购物的传统类别,服饰在居民网购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查显示,本市超过四分之一的网购消费为服装鞋帽家纺产品,网购金额占全部网购金额的26.8%,比重虽然较2015年略有下降,但仍居首位。
新西兰的奇异果、智利的车厘子、阿根廷的大虾……越来越多的中高端食品正通过网络走进居民的餐桌,食品类网购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全球采购、产地直销、冷链物流,食品电商以独特的采购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也备受青睐。”调查显示,本市网购用户食品饮料烟酒保健品类消费增长较快,此类商品网购金额占比为12%,比重较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在网购中,男女偏好存在不少差异。女性在“衣着”相关方面,男性在“电子产品”方面有明显的倾斜。数据显示,女性网购商品类别中,服饰、鞋帽等“衣着”类占比最高,为29.1%;而男性对手机、计算机、数码产品等“电子产品”类热情最高,网购总额中,这三类占比达22%。
“在这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共有697名城镇居民、95名农村居民,我们发现城乡居民网购商品大同小异,各有侧重。”从商品类别来看,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的总体差异不大,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类都占最大份额。不过,相比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在餐饮旅游住宿和飞机票火车票方面消费较低。
九成受访者满意网购体验
物流的无所不达、支付的安全可靠和电商的价格“厮杀”让人们对网购“爱之深”,然而假货、虚假宣传,缺乏线下体验等则让人“责之切”。
调查显示,2016年北京网购用户的网购体验满意率为90.2%,较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保持较高水平。根据反映,当前网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购物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网购商品(服务)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和“线下体验缺乏,消费者难以全面掌握商品实际情况”。
网购活跃的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3%,远远高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该指标的比例。调查发现,受教育年限越长,餐饮、旅游、住宿、保险、演出票务等服务类金额占网购总额的比重越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服务类占比为23.5%,而初中以下学历的服务类占比仅为11.4%。年龄构成中也存在类似情况,20岁以下的居民服务类金额占网购总额的比重为27.7%,而50岁及以上的居民服务类占比仅为11.8%。
“通过对学历和年龄进行进一步交叉分组,我们发现20岁以下的本科生和20至29岁的硕士(及以上)最爱从网上购买服务,对应的服务类占比均超过35%,明显高于其他群体。”相关负责人说,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普通大众相比,年轻的高学历人群更有“文艺青年”的潜质,来次旅行、看场话剧,只需手指轻轻一点,便可追寻生活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