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燕雨 北京报道
“流量”生态链调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掌控了不少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流量红利”让先行者尝到甜头,然而也滋生了各类造假生态链。在网播平台上,相关利益方为了获取广告青睐购买虚假流量;而在各类追求流量规模的企业APP,内部员工购买虚假注册用户也不鲜见……种种求“流量”若渴进而购买虚假流量的背后,都共同指向了虚假身份的泛滥、个人真实身份的泄露和滥用。手机实名制被作为遏制“养卡”产业的有效武器应运而生,但遗憾的是,运营商每一次启动的实名制监管程序都有大量漏洞,系统更新的同时就被破解。目前仍收效甚微。
泡沫很突出,平台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制作、在其平台上播放,部分的网络剧用假的点击量数据来吸引投资。
电视剧、网剧的网络播放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刷新高度。据第三方统计,去年,共有11部电视剧网络播放量突破百亿。今年开年,已有两部破百亿。今年开年,已有两部破百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宣布突破300亿播放量。
高流量背后,一方面是国内观看习惯的改变,视频网站正在取代电视台成为主流的观看渠道;另一方面,外界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声也未停歇。
“网络上的点击率90%都是有水分的。”北京某影视公司CEO这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部50集的剧,如果要达到300亿播放,就意味着每集有平均6亿的播放,这合理吗?一位常年从事刷流量工作的人士肯定地告诉记者,百亿流量大部分有水分,“全网加起来10亿,已经是很多了。”
谁在买流量?流量怎么刷?这种情况对行业有哪些危害?以流量作为标准之一、选择投放的广告主们是否因此利益受损?刷流量能否避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联系与流量相关的各方角色,试图梳理出完整的产业形态。
两个月刷27亿流量
实际上,刷网络播放量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在这个灰色地带里,有制片方对流量存在刚性需求,有代理对接需求方和流量公司,更有专业的刷流量公司负责刷量;而在视频网站端,各家均建立了防刷系统;另外,也有第三方数据公司,综合各维度数据,为广告主提供数据报告,以判断投放性价比。
为什么刷流量?华夏兄弟国际传媒董事长萧文告诉记者,“刷流量的主要目的一是加大对戏的品牌宣传力度;二是加大视频网站的广告收入;还有就是视频网站之间竞争导致的。”
在淘宝搜索“网剧播放量”等关键词,可轻易找到大批相关店铺。按照各视频网站刷流量难易程度和各家刷流量技术不同,各家给出的报价也有一定差别。
记者综合多家给出的报价发现,目前,爱奇艺的流量报价最高——1万流量在20元左右;优酷在8元左右,视频在5元上下,视频、乐视、芒果TV则维持在2元上下。不过,这个报价并不固定,根据平台的系统,报价会出现变动,个别网站甚至出现过0.5元的低价。
今年“3·15”之前,相关店铺被淘宝大规模下架;但“3·15”过后,又有大批“新”店铺重出江湖。
在与多位商家交谈中,记者发现,近期各网站都在升级技术。如刷量报价曾在1元以下、且不设上限的某视频网站近期完成了升级,如今报价翻倍,刷量速度也明显变慢,每天只能刷到几十万;而有多位商家对记者表示,自己曾在该网站刷过上亿流量,最多的用两个月时间刷了27亿。
虽然网站系统升级,但“突破他们的系统只是时间问题”,多位商家表示。“有需求,自然有市场,我们做了几年了,再严重的都碰到过,最终还是会突破的。”一位成功避开了“3·15清洗”的商家说。
虚假流量生产链
通俗来讲,刷流量即制造访问量,IP地址是关键因素,刷流量者必须掌握大量IP地址。此外,在网络黑产中,每天有上千万黑卡(手机号)在售。在一位知情人士提供的实时截图中,某视频网站接入了不少卡商,最大的一个卡商对接了1000多个刷单手。
租用IP地址库,这是刷流量商家们最大的成本之一;其他成本还包括服务器费用和后期维护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视频网站对IP地址的识别能力是核心技术之一。“找网站后台统计数据规则的漏洞”,检测网站是否统计数据,也是刷流量的核心技术之一。
最“专业”的刷流量者对视频网站技术了如指掌,他们团队作战、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平台。“优酷一周修改2次参数,这大半年没有例外”;“爱奇艺一段时间会清除一次数据”……也有部分个体商户,利用其他的平台技术,以代理的形式接小体量的单子。
后期维护阶段,即圈内俗称的“掉量”,当视频网站系统升级后,会甄别出一批假数据,一部分会被清除、也有全部清除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重新研究刷法。
整个交易中,采购流量者并不需要与商家签订合同,由于行业缺乏第三方监管,因此即使签署合同也不具备法律效应。
按照行业公开报价的均价计算,刷出百亿流量需要好几百万的费用,对于制片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据了解,目前鲜有如此大体量的单子出现。实际上,由于视频网站与流量商都明白这其中的“规则”,一旦出现刷量太多,被下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然而,更加容易被忽视的是,某些视频网站存在“绿色通道”,即内部人直接调数据,这种情况曾盛极一时,如今正在减少。目前,以网站自制内容居多。
对于这种现象,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少峰对记者表示:“泡沫很突出,平台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制作、在其平台上播放,部分网络剧用假的点击量数据来吸引投资。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血本无归的,反而是给视频网站打工。”
博弈:防刷与鉴别
如何防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了各视频网站,优酷以担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由拒绝了采访;正在升级系统和技术的腾讯视频则选择现阶段暂不回应;芒果TV相关负责人也在电话中拒绝对刷流量问题给出回应。
爱奇艺CTO汤兴对记者透露,“曾经有一部内容的数据量90%多都是盗刷产生的”。在他看来,数据的真实性是平台的生存核心生命力之一,他介绍,爱奇艺已建立自有流量防刷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对刷量行为进行拦截处理。目前,反作弊团队有100人左右。
“盗刷有几个特征,毕竟不是真实的人的行为,他很多是通过一些固定IP、固定的机器,个别的地区突然之间爆发。有的只是刷播放接口;有的是播放几秒钟立刻就退出。这些来源能明显地追踪到,它不是正常的人类行为,或该用户从来未出现。
我们会去监控这些突然异变,也会监控这些来源的IP和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把这种盗刷的数据清除掉。“汤兴说。
搜狐集团创始人张朝阳近期曾公开表示,“除了运营平台造假之外,还有主创团队把内容卖给平台之后雇人刷流量。那个数字调了以后,第三方数据的很多软件去抓那个页面,最后算出来的排行榜,也不靠谱。这都是商业驱动导致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流量数据是评判一个剧成绩、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流量造假是否影响广告主的后期投放?
一家为广告公司提供报告的数据公司CEO告诉记者,对广告主投放广告的选择会有一些影响,但对广告投放的计量是不影响的。“广告和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在物理层面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是分开的。广告计量还有一种广告监测,跟播放量是两套独立的系统。”
如何帮助广告主甄别,他继续表示,播放量只是衡量一些剧和新媒体关系的其中一部分,我们还包括网络舆情、粉丝反馈等多维度的方式来甄别哪些剧是真正的火哪些存在虚火。
而一位多次在网剧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则对记者表示,刷流量对广告主来说一定有损害,但在众多“刷”的流量里,哪些是完全无效的流量、是垃圾流量,是无法统计得知的。“有些刷的节目,一堆广告主前赴后继的买,说明是有价值的。”他说。
实际上,行业在经历非理性增长后,或许正在回归理性。“有过一次就坏了口碑,圈子很小,传得很快。要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么至少让交易双方觉得相对合理。”上述广告主表示。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