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留给支付企业的时间不多了,支付牌照想卖要趁早

游客 2017-03-21 10:00:39    200978 次浏览

留给支付企业的时间不多了,支付牌照想卖要趁早

原标题:留给支付企业的时间不多了,支付牌照想卖要趁早

几天前有传闻称,滴滴要全资收购一九付公司,而且是只要牌照不要现有业务。面对传闻双方均予以了否认,滴滴对媒体表示没有进入支付行业的计划。但毕竟出行是移动支付的一个较大市场,作为行业巨头,滴滴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最起码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

近日关于蘑菇街、二维火、有赞等电商服务平台被央行约谈一事,似乎也给支付牌照再升了一次温。最新的消息是国美以5亿获得银盈通70%股权,但事实上这笔交易很可能去年就完成,是央行表态暂停发放支付牌照后不久的10月份,只是当时未向外透露投资金额而已。不管怎么说,围绕着支付牌照再一次引发了吃瓜群众的热议。

一九付标价4.3亿到底贵不贵?

对于传言中的一九付4.3亿成交价格,很多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太低了。倒也有几分在理,因为自去年以来,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一直水涨船高。

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大概付出了4亿元代价;而美的收购神州通50 %股份掏了3亿元;小米收购捷付睿通则是6亿元,宏磊股份收购合利宝支付90%的股份花了14亿。新美大收购钱袋宝虽未对外公布金额,但有传言超过了10亿元。

这主要是源于2016年8月央行宣布不再批设支付机构之后,现有的支付牌照便摇身一变成了稀缺资源,成为众多企业争相追逐的对象,导致价格一涨再涨,有些甚至涨了10倍之多。

第三方支付牌照分为多种,分别是互联网支付、固定/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数字电视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其中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的价值较高,特别是前者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显得更为耀眼。

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的行情大概是:全国收单牌照报价5亿元,地区收单牌照也叫到2亿-3亿元;互联网支付牌照,3亿元起;而一张包含各项业务许可的“全牌照”,甚至报价可上10亿元。

知情人士还表示,“裸牌是一个价格,如果这个支付公司还连实际业务一起出手,有数据、有流量、有团队,那还可以在裸牌的基础上再上浮20%左右。”

大体上,支付企业的估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牌照,二是业务和团队的价值。上浮20%,只是指那些小支付企业,它们的业务和团队通常都很小,好企业的业务和团队可以获得超过牌照的高溢价。

而一九付的牌照只有一项权限,恰恰就是互联网支付。按这个行情来计算,4.3亿元的报价倒也不算卖得便宜。毕竟一九付除了互联网支付牌照外,其他有价值的部分几乎没有,也无法帮助滴滴把业务延伸到汽车租赁和二手车交易等增值金融业务之上。

这和去年美团收购的钱袋宝情况有着很大不同,钱袋宝拥有“3 1”张全国性支付牌照,即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三大牌照加上外汇支付,业务渠道和团队建设也成体系。同时,国美收购的银盈通也手握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外汇支付三张牌照,在国内一些区域市场也有所布局。

如果考虑到一九付牌照即将到期,今年面临续展不确定的风险,其价值反而更需要慎重评估,4.3亿元非但不是低估还很可能是过高了。

真正的买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虽然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报价坚挺,高得吓人,但其未来走势并不乐观。从买家方面来看,以下几个因素会促使第三方支付牌照热慢慢降温。

1、目前高价格击退了众多的潜在申请者。想要支付牌照的企业确实众多,并不代表愿意掏高价买牌照的企业就一定多。以前大批企业纷纷向央行申请牌照,那是因为走的是流程,资金成本很低。

去年数据显示正在排队申请的有8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之中有部分是急切需求,比如美团、小米和携程。但更多的企业是策略卡位,或者通俗点说是抢占位子。如今牌照交易已经是高位,大大提高了进入门槛,一部分意图抢占位子和需求并不迫切的企业望而却步。

2、该买的也差不多都买了,刚性需求已经释放。前面说了,真正的买家是有刚性需求的企业,特别电商、O2O、互金之类的企业,急用就必须出手,否则可能对战略发展有影响,哪怕贵一点也值。但它们中多数已经通过申请或并购的方式已经得手,像支付宝和财付通就不用说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京东,因为业务需要等不及申请,早于2012年就直接收购首批企业中的网银在线,更名为“京东支付”。万达、唯品会、新美大、小米、国美、东方财富网等也纷纷通过收购获取牌照。

随着一大波刚需的集中释放,目前真正有强烈购买意向的企业甚至可能还不到20家。至于蘑菇街、二维火、有赞等电商服务平台被央行约谈,大家的担心多余了,央行特意解释称并非是针对这几家企业的金融牌照,而是认为它们有代表性进行监管探路而已。

3、炒牌照存在着不确定的高风险。可能有人说,那可以买来囤着。但和房子的70年产权和基本无需经营不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有效期是5年,而且还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

如果收购后并没有展开实际的运营,有可能被央行以未开展业务为由注销。如果开展实际运营,则需要承担比较高的运营成本,这和养房的低成本形成了鲜明对比。过高的风险,也使得有意炒作牌照的企业心生畏惧,进一步缩小了买家群体。

4、央行只是暂停发放,但不代表未来不会对符合资质的企业重新开放申请。

双重考验,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而对于支付牌照的卖方而言,它们正面临着行业巨头的挤压和央行加大监管力度的双重考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处境不佳。

当前第三支付市场呈现出市场高度集中的特点,特别是日益重要的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还在提升。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6年Q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比为55.4%,财付通为32.1%,二者占据近9成的份额,第三名的拉卡拉市场份额只有4.4%,与前两名差距过大。

这表明,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双巨头挤压下,连之前的小巨头也难以招架。拉卡拉进入市场较早,之前个人支付业务稳定增长,但近两年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大举进军线下却节节败退。2013年至2016年1-9月,拉卡拉支付公司的个人支付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39亿元、2.11亿元、1.11亿元。不难看出,其高峰期为2014年,随后就急剧下滑。

像拉卡拉这样实力比较强大的先行者都无力抵抗,那些既无支付场景又没用户基础的中小玩家又能拿什么来应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呢。

另一方面,央行的监管政策也越来越严格规范。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被纳入监管范围。从2015年开始,管理层监管力度逐渐加强,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政策相继出台。

这些政策起到了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的作用,让我们用手机支付时更加便捷和安全,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让中小支付企业的经营更加艰难,体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的另一面。

外面的人只看到网络支付这片一望无边的绿洲,闯进来才发现绝大部分都被支付宝和财付通圈起来了,对于大部分的中小玩家而言其实更像是荒凉的沙漠。业界不少人士也坦承,多数支付机构业务开展基本处于停滞或维持状态,只有少数的支付牌照在正常运作。

留给支付企业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2016年8月12日,央行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同时,对于长期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央行将依法采取取消相关业务种类、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监管措施。

上面这段话表明了央行的态度和决心,但可能被人们所忽视,因为央行尚未以未实质开展业务为由注销支付牌照。而据此前有新闻援引监管人士的话透露,牌照数量将被严格压制,或将有50%左右支付机构将在未来1--2年内逐渐被理掉,保存数量将在100多家左右。

如果传闻属实,最晚一批网络支付牌照的企业是2014年7月10日拿到的,即将在两年后到期,时间上非常吻合。

如何保住自己的牌照资源,成为大部分中小支付企业近一两年的首要任务,否则公司将一文不名。如此看来,相比买家而言,众多中小第三支付企业反而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今年的6月是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续展时间节点,届时央行的动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的价值和命运。

央行主管支付的副行长范一飞近日在答记者问时重申,近年来市场上的牌照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行业存在过度竞争。而第四批发放牌照数量最多为96家企业,以此形势预计,今年6月很可能将难免有一些中小企业牌照被注销。至于注销牌照数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和计划。

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能做的工作,只怕就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把数据做上去。不求做大做强企图挑战第一二集团(也不太现实),只求跑赢身边的第三四集团对手,就有机会逃出生天。而像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过的一家年营业额仅数百万元、寻求卖牌照的支付机构,更应该努力加油,否则被淘汰将无可避免。

待价而沽风险大,尽快脱手是上策

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他们认为牌照资源宝贵,而有需求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比如传闻中滴滴打算收购的一九付,也被传有另外企业接洽过,但也因为价格没谈拢而作罢,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但我想这种心态可能持续不了太久,因为如今众多业务停滞或维持的第三支付企业,就像暂时存放在冰箱的水果,数量确实不多,看起来奇货可居,但它们的保质期也不长。而且能在冰箱存放多久,取决于冰箱的管理者——央行。对于第四批牌照企业来说,如果无法经营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6月续展之前卖掉,毕竟现在的价格还是比较不错。

当6月央行以业务停滞为由注销部分牌照,被注销的公司固然价值归零,而续展通过的企业也未必就能获得高估值,因为接手者同样看到了未来经营的风险,维护和持有的成本太高。

还记得当年哄抢虚拟电信运营商的情形吗?可是现在却难有人问津了,因为谁也不想进入一个经营困难、亏损不止的产业。第三方支付牌照未来也很可能走到类似的境地。除了类似携程、滴滴等拥有交易场景但尚未获得牌照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可能就知难而退,对支付牌照索然无趣。

估计一年左右,甚至半年后就会有公司按捺不住降价兜售。如果央行的标准再严格一点,时间还会提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标价也会从现在的5-10亿元,降至1-3亿元。

如果央行出台明确的退出时间表、对不达标企业强制注销的话,一些牌照企业为了尽快脱身不惜以数千万的白菜价甩卖。携程和滴滴们如果有耐心的话,到时没准就能捡漏赚个大便宜。

在这场买卖双方的博弈中,由于买家需求并不强烈,而卖家存在着监管和时间的紧迫感,最终卖家妥协降价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与其在最后关头白菜价甩卖,还不如在当下行情较好时出手。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