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人工智能会带来大规模失业潮吗?多位诺奖得主发表看法

游客 2017-03-20 08:02:00    201166 次浏览

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包括70多位全球500强企业“掌门人”、30多位国际机构负责人和全球知名学者在内的600多位中外嘉宾围绕“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这一主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可谓精彩纷呈。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还邀请了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从抵制全球经济离心力的中国作用,到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失业问题,他们的应答仿佛给我们上了一堂经济学的高端公开课。

问题1:如何看待中国今年6.5%的经济增速目标?

2001年诺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

“中国目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6.5%的经济增长率如果放到那些收入较高的国家应该相当于4%以上,但实际上那些国家并没有这么高增长率。”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现在仍保持着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阶段。”

问题2:阻止全球化能缩小收入差距吗?

2007年诺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

“现在全球化的重要特点是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比如一个计算机在美国设计、在欧洲编程、在中国组装,其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全球化的。”

“靠阻止全球化来缩小收入差距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更好的政策主张是要增加最低技能工人的培训,使其融入全球化进程中。”

如何看待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宣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问题3:如何看待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宣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001年诺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新的保护主义政策不会奏效。即便制造业生产可以回归美国,也会耗费大量资金,而并不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保护主义只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那些本来生活水准就不高的,因为买东西要花更多的钱,可能还会有更高失业率以及更低投资,最终只会造成社会不公的加剧。”

问题4: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就业杀手”?

2010年诺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机器人会减少我们的工作量,给就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休闲时间,同时也将在包括医疗保健、教育、房地产管理、家庭服务、个人服务等方面创造很多新的就业岗位。从分析OECD国家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工作时间最短国家的是德国,不是失业率较高的希腊。大部分技术创新国家的劳动者工作时间其实都更短。”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