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游客 2017-03-17 07:38:26    201259 次浏览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3月16日,阿里云副总裁孙炯向外界披露,日本著名的化妆品牌资生堂已经成为阿里云用户。

这对于去年11月日本数据中心才正式启用的阿里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在云计算产业相对成熟的日本,要想获得当地大型企业的认可,确实很难。

在BSA国际软件联盟对全球各个主要云计算市场的打分中,日本从2012年开始就名列第一,超越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大本营美国。

因此,对于想要开拓国际市场的阿里云而言,日本是必须拿下的国家。

01 攻坚日本市场

在阿里云有意进入日本的时候,日本云计算市场上已经拥有很多成熟的服务商,其中便包括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等。

别人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而我们还穿着草鞋。”孙炯这样描述阿里云刚到日本时的处境。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图注:阿里云副总裁孙炯

一方面是阿里云进入的较晚,竞争对手们却早已在当地深耕多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日本是一个相对传统、严谨的国家,在对IT服务商进行选择时也同样谨慎和保守。况且中国给海外的印象一直是进行劳动力输出,突然发现中国企业要输出技术时,他们是存有疑问的。

这时候,阿里云想到了软银。软银是阿里巴巴集团最大的股东,同时,软银还是日本最大的电信服务商之一,在日本拥有庞大的企业用户群体。

于是,经过2年多的接洽,双方最终于2016年5月在日本成立了一家名为“SB Cloud”的合资公司,并在当地设立了数据中心,将联手拓展日本的云计算市场。

在合资公司中,阿里云和软银分工明确,由阿里云提供产品和技术,而软银负责当地市场的销售和运维。

相较于亚马逊AWS以跨国公司的身份在当地开展业务,软银在当地良好的用户基础,为阿里云提供了非常好的本地化支持。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图注:微软和亚马逊的云服务

NewtrustSystem是一家日本公司,他的负责人向凤凰科技表示,他的公司正在开展中国业务,所以他们选择了阿里云作为云计算服务商。同时,该负责人还坦言,若抛开中国的业务,单从亚马逊AWS和阿里云中间做选择,软银的支持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为在日本,本地公司的品牌忠诚度很高,他们认准一个品牌,经常会一直选择下去。

借助软银的力量,阿里云在本地团队上占据了优势,但在产品层面,阿里云并非高枕无忧。阿里云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喻思成对凤凰科技表示,目前最让阿里云焦虑的有两点:一是用户体验做的好不好?二是海外产品的部署是否齐备?

根据孙炯的介绍,阿里云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数量有100多款,而目前在日本网站上,只有20多款。

阿里云海外技术架构总监王宇德表示,丰富日本当地的产品是整个团队一直在做的。但是中日两国的市场存在很大差异,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重新定制以后才能投入日本市场,这便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说对于产品部署的焦虑可以通过时间来解决,那关于用户体验的焦虑,将成为阿里云下一阶段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将是更加细微而又带点感性色彩的工作。

02 建立全球“日不落”网络

自2014年阿里云在香港建立节点以后,其在全球的布局便逐步拓展至美国西部、新加坡、美国东部、中东、欧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喻思成形象的将这比喻为一张“日不落”网络。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图注: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布局

“每个国家的差别真的很大。”在感受过不同国家的不同投资环境以后,喻思成发出这样的感慨。

他举例说,在进入香港市场的时候,发现香港对阿里巴巴品牌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所以香港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很高。

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发现美国的云计算市场已经非常成熟,需要通过线下销售来进行突破,所以花费的时间比想象的要长。

而东南亚和澳洲,这些地区对中国人的了解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所以他们对阿里巴巴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基于如此多样性的国际市场,阿里云在海外拓展时,采取的是每个国家各自比较灵活的策略。

比如在文化相对保守的日本和中东地区,阿里云选择与当地企业创办合资公司来进入市场;而在信息化相对发达的欧洲,阿里云选择借用沃丰达、英特尔等合作伙伴的渠道来拓展市场。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图注:阿里云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喻思成

喻思成表示,阿里云并不排斥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拓展海外市场,但也不会依赖这种方式。目前,阿里云海外市场的规模增速高达400%,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速。

在王宇德看来,这么多的国家和地区当中,美国依然是阿里云最为看重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国家。

一方面,美国是亚马逊和微软的地盘,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对中国技术以及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确实很低。

但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存在。王宇德称,从技术及基础硬件的角度,阿里云和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差距已经没有很大。而在品牌认知上,阿里云也即将迎来一个重大契机。

今年1月19日,阿里巴巴与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阿里将成为国际奥委会“云服务”的官方合作伙伴,合作期限直至2028年。

这对阿里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图注:马云(左)和国际奥委会主席马斯·巴赫

03 国际化路漫漫

当下,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回顾2016年,BAT三家的百度地图、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快速扩张。

百度地图称已经直抵南美、横跨欧亚,布局了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支付也宣布覆盖了港澳台、东南亚、欧美、西亚、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则宣布已经深入日韩、欧洲、东南亚等国。

但是,在这一片大好形势的背后,你会发现这些产品的国际化仍然在依赖于国人的境外出行,他们服务的主体仍然是中文用户。

百度在2007年也曾推出过百度日本搜索引擎,但市场反馈并不理想,最终在2015年宣布关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本地化,得不到本地用户的认可。

赚海外用户的钱并不容易。与中国“出海”用户不同,海外本土用户对阿里云的品牌不够认可,他们一般刚开始只愿做一些小尝试,比如花几千人民币买一台虚拟机。

与亚马逊、微软正面PK,阿里云全球化踏上漫漫征途

图注:墙上的阿里云装饰

目前,阿里云上也已经出现百万人民币级别的海外本土客户。但AWS可以拿到数亿美元的订单,阿里云短期之内还是难以望其项背。长期来看,如果阿里云能够通过日本市场成功走向全球,中国其他计划出海的互联网公司,都会乐见其成。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