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也随之走进了朋友圈。活动的主办方希望提升影响力和关注度,参与者则希望获得荣誉和奖项,而朋友圈里的亲友们则被人情“绑架”,更可怕的是,竟然有人做起了网络投票的生意。这样的评优已经背离了活动的初衷。
累心的家长
“投票还剩三天了,大家帮帮忙吧”。“请投20号,我女儿参加比赛了,谢谢!”这样的拉票请求,大家可能都遇到过。
石磊是一位家长。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就读于一所艺校。上学期期末,校方发起“元旦晚会主持人”的评选活动,只有票数名列前茅才能进入下轮竞争。因为学校每年都邀请媒体来报道晚会,一些专家也会参与指导,所以艺校生很重视这次“露脸”的机会。然而学生的社交圈非常有限,要想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家长帮忙拉票。拥有众多客户的赵捷有着丰富的投票经历,因为她的朋友经常会发来投票链接,再发个“求助攻”的红包,碍于人情,她只好照办。至于为什么投票、候选人是什么情况,她则很少关注。
即便是石磊不厌其烦地给同事、朋友转发投票链接,他的孩子还是没能当上晚会主持人,因为别的孩子请来了刷票公司。
丑陋的刷票
今年1月,《中国青年报》曾对两千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曾在朋友圈拉过票,68.0%的受访者反感在朋友圈拉票的行为,38.9%的受访者认为拉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而投票、刷票行为的“重灾区”则是校园。
“吴老师你考虑下,我们帮你冲进前三,办不成不收费。”在教育机构做兼职教师的吴林告诉记者,他参与一个行业优秀教师的网络评选后,很快接到刷票公司的电话。起初,他还质疑对方怎么能拿到他的联系方式,但对方三缄其口,却称其他候选人已在刷票了,落后太多会很难看。
上周末,记者搜索“刷票”、“微信投票”等关键词,发现淘宝和QQ群中有大量刷票公司。记者佯称成绩不佳,希望参与“互助”。一位网络公司负责人要记者提供投票链接,好让他判断刷票的难度和方式。他称,有些微信公众号的后台人员会监测刷票行为。因此他要变换不同的IP地址,或以科学的增速来刷票,刷票价格则为每票一毛至五毛不等。如果投票前还需关注公号,票价还要提高。他称,刷票公司的行规是,不刷到指定位置可退定金。但现在很多公司使用刷票软件,导致舞弊行为轻易被识破。而他组织了一支专业刷票队,队员以在校大学生和孕妈妈为主,所以他的团队生意很多,每天能接三四十单。
伤心的孩子
石磊发现,在多次网络投票结束以后,一些出色的孩子没能取得佳绩,实力一般的孩子却票数领先,差距甚至达到上千票。石磊的女儿石怡告诉记者,“元旦晚会主持人”投票结束后,因进入面试的同学实力悬殊,学校将活动叫停,转由老师私下邀请同学参加面试。这出闹剧在校园里引发热议,老师称再不愿搞这种活动。
石磊说,那段时间女儿也受票选结果打击,周末时拒绝“练功”,也没有吃饭的胃口。票选所暴露出的不公平,让这些孩子分心,也挫伤了学习热情。有外地媒体报道称,因刷票舞弊,有些孩子被取消了票选资格。但他的家长却告诉记者,他们从未参与过刷票,怀疑被人“暗算”。本该是风清气正,教书育人的校园,就这样多了些“罗生门”,不免让人唏嘘。
向乱象说不
目前,校园网络投票的泛滥已引发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初,教育部思政厅发布相关通知,要严管校园评先评优的网络投票,投票要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通知指出,学校要研判网络投票对校园评先评优的价值和影响,坚持“不唯票,只唯实”,综合运用材料审核、陈述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地开展先进典型培养和选树。
教育专家向虹认为,这纸通知给投票之风泼了一盆冷水,活动筹办者和参与者该回归理智了。她称,对于无意义的网络评选,现在师生和家长都有权利和责任“说不”,这样才能让投票乱象彻底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