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政策和技术发展两个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的春天已经来了。”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介绍,未来人工智能将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他建议,以政府为首打破各种壁垒,把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
今年将迎来我国人工智能真正新纪元
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经营者,我们相信,2017年将迎来我国人工智能真正的新纪元,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全面推广应用。”刘伟说。
刘伟说,近五年,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尤其是深度学习功能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识别、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主要领域。“未来十年,人工智能肯定会像水和电一样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短期在公共安全、金融领域将会大规模应用;中期在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工业制造领域将大放异彩;远期在智能驾驶和生活方面会有广泛应用。”
他表示,人工智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成果难以推广,政府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使新技术无法落地等,这使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迟缓。
他建议,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双创”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和向社会开放的骨干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以政府为首打破各种壁垒,把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
建议加快推进P P P相关立法
刘伟认为,PPP模式(政府社会资本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民间投资参与难度较大,民间投资参与后项目融资支持跟不上,且整个项目周期普遍存在缺乏法律保障的问题。
“目前,我国PPP模式项目及资金总量非常大,项目时间也很长,通常要一二十年,这就涉及到四五届政府。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立法规范和保障,将对经济发展带来隐患。”他说,我国现今有关PPP的法规多为部门和地方制定,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有些法规还存在着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等问题。
此外PPP涉及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招投标、融资、价格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普遍缺少针对PPP的专门规定,更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之间不协调、不配套。
刘伟建议,由全国人大为PPP制定专门的特别法。立法保证政企之间长期和高效的平等合作关系,为PPP项目选择最佳投资者提供法律依据和可行操作方法。
对于民企遭遇的PPP项目“玻璃门”现象,他建议政府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