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走在街头仍会不经意看到“无乐视,不中超”的巨幅海报,但自2017年中超联赛开幕以及亚冠联赛第二轮之后,乐视体育关于中超的视频报道也仅剩通过图片拼接起来的短新闻和几档纯脱口秀性质的谈话节目而已。
高昂版权费拖垮乐视体育
时间回溯到2015年10月28日,乐视体育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击败体奥动力、欧迅体育等众多对手,买下2017-2020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和信号制作权——包括2019年亚洲杯、2017—2020亚冠联赛、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即12强赛)等12类、共计1000多场比赛。随后的2016年2月23日,乐视体育又从体奥动力手中以27亿元天价获得中超联赛2016和2017赛季两年新媒体独家转播权。
就在那时,乐视体育已经拥有了包括中超联赛、亚冠、F1、意甲联赛等多个顶级IP的独家新媒体版权,俨然一副独霸天下,世界我有的样子。
然而,受困于众所周知的资金链问题,乐视体育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按照与亚足联的约定,至2017年1月1日,乐视体育必须支付2675万美元的首年版权费用。但乐视体育的做法与去年和国安合作时如出一辙,均选择了一拖再拖。
终于,在2月23日,即亚冠联赛首轮比赛过后,亚足联确定与乐视体育解约,并与体奥动力迅速签约。有趣的是,这样的巨大版权更迭,距离乐视体育晒出首轮亚冠独播数据间隔并没有几天。从乐视体育公布的数据来看,首轮亚冠联赛“共有2000万球迷通过乐视体育全终端收看了亚冠首轮比赛,新增会员收入,更是突破了750万元。”
用户付费观赛习惯尚待养成
乐视体育的昙花一现,固然与乐视体育自身盲目冒进密不可分,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互联网用户在收视习惯上的保守。艾瑞咨询2016年的报告显示,中国拥有5亿体育人口红利,但愿意付费收看的却寥寥无几。目前可以查到的数字显示,截至6月29日,乐视体育会员人士为150万,而聚力传媒至今仍未推出会员业务。可以肯定的是,仅仅依靠B端的广告以及C端的会员收入当下都无法抹平巨额的版权投入,前景看好的付费业务依然任重道远。
无独有偶,ESPN这个全球最主流的体育频道也宣布将在未来四个月面临大幅裁员,希望以此削减数千万美元 (tens of millions) 的工资成本。而裁员最为直接的因素,则归结于订阅用户的就大幅减少。2016年10月ESPN的订阅用户数量环比减少了62.1万,这是ESPN有史以来月损失订阅者最多的一次,这62.1万的订阅用户流失导致了超过5200万美元的损失。ESPN在过去的三年里丢失了 500 万订阅用户,目前他们的总订阅数在9000万。按照这个速度,到2021年ESPN的订阅用户量将跌破7400万,届时ESPN的订阅收入将低于在赛事转播权的支出。
在付费收视极为成熟的欧美市场,ESPN这样的体育大户都无法通过会员费用和广告收入摊平日益提升的版权费用,也难怪乐视体育在付费观赛习惯并不成熟的中国会遭遇如此窘境。
苏宁接盘暗藏隐患
在以救世主般迅速与亚足联签约后,体奥动力确认,央视将重新加入亚冠以及中超联赛的转播行列,这样习惯了免费观赛的众多球迷长出了一口气。而在新媒体版权方面,苏宁旗下的PPTV聚力体育将取代乐视体育,成为2017赛季中超新媒体独家合作伙伴,拥有(PC 移动 OTT)全部240场的新媒体转播权,价格为13.5亿元人民币。
和资金紧缺的乐视不同,拥有六大板块的苏宁,凭借着整个集团的资源和变现能力,是可以支撑中超、亚冠、英超和西甲的版权投入的。和综艺、影视等可以借助自制节目吸引用户不同,版权是体育领域最为稀缺的资源。聚力传媒副总裁殷宇安曾经表示:“如果单纯计算简单的广告收入还是会员收入都很难打平版权投入,不过苏宁拥有六大板块,所有业务都是打通的,在拿到英超这样的优质版权后,各个板块都会受益,整体的变现能力都在增强。”
从2013年战略投资PPTV开始,苏宁就在体育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体育版图也越来越大。5年2.5亿欧元拿下西甲版权,全资收购原江苏舜天俱乐部,以约2.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意大利豪门球队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加上近期大手笔拿下中超和亚冠版权,苏宁的体育赛事IP矩阵初具规模。而华人文化也将自身持有的体奥动力股份出让给苏宁,苏宁成为体奥动力的控股方之后,足球赛事的重磅IP几乎全线打上了苏宁系烙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超联赛新媒体版权的持有者,苏宁在未来五年内将通过子公司向中国足协支付数亿元版权费用,而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也在同时参与中超联赛。这让苏宁站在了一个既是赞助商,又是运动员的尴尬角色,在和竞争对手广州恒大的30轮角力中,当出现一些争议判罚时,很容易让外界对这之间的关系有所猜忌,继而怀疑一些有可能的不公平因素。不过,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只能说是中国足协制定规则不够严谨所埋下的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