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阿里组建独立技术研发部门 加码人工智能

游客 2017-03-14 06:02:32    200895 次浏览

本报记者 汪传鸿 北京报道

正在重新组建一个独立研发部门,以布局包括机器学习在内需要中长期投入的技术。

在这项被称作“NASA”的颇为宏大的计划中,阿里巴巴将包括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在内的领域都圈入了该部门中。一位阿里云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阿里云将在“NASA”计划中扮演技术“出口”角色。此外其向记者确认,阿里巴巴并不会简单地抽调各业务线技术部门来支撑“NASA”计划,阿里方面已经计划着手从全球招募人才。

当下,这一计划至少将阿里巴巴拉到了一个目前技术领域的“主航道”上:其将在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追赶、们。与此同时,这也反映了这家电商巨头在前沿技术领域的警觉性。

 阿里巴巴版的“NASA”?

2016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集团CTO张建锋兼任阿里云CTO。

目前来看,“NASA”计划的掌舵者即是张建锋,花名“行癫”,其是阿里早期的技术员工之一,早在2004年即在淘宝网担任架构师。

为什么要建立阿里巴巴版的“NASA”?对此,马云的解释是,“就像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驱动人类科技和生活的极大进步,新经济体必须建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术思考之上。”马云还表示,阿里巴巴“将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全力以赴。”

一位阿里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NASA”含义在于,NASA尽管是美国军工企业,但是其研发出的诸多核心技术均被应用到了民用领域;其次,在中国互联网过去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关键技术都来自美国定义,但现在中国企业有望改变这一格局。

马云在整个阿里系超过一万名员工面前立了一个“Flag”(目标),但这一决心带给行业的长久影响恐怕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最直接的影响是,马云希望将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塑造成为一个技术标签更为明确的企业。

用行癫的话来说,“以前阿里巴巴商业太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但无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的技术积累长期以来是和业务同步进展的,例如每年双十一涌入的巨大流量不断考验着阿里巴巴的基础技术实力。

但现在,阿里将在技术的临界点走向另一种策略,即从业务驱动技术,转变为积极探索核心技术本身。这容易让人想到类似于Google X实验室这样的存在,但不同之处或许在于,相比Google X积极探索无人车、可穿戴设备,阿里巴巴“NASA”计划更加专注在通用、基础和核心的技术领域。

 技术焦虑

在上述多个技术领域中,阿里无疑还是一个新手。但是,如果对于技术的投入无法迅速产业化,那么阿里巴巴会耗费多少资源在其中?据记者获悉,目前阿里方面已经着手在全球招募技术人才。

不难发现,大公司谈论布局前沿技术,几乎是今年年初以来的趋势。

在刚过去的两会媒体沟通会上,马化腾称技术仍是的焦虑所在,但其拒绝透露对于单独某一项技术趋势前景的判断。雷军则高调宣布,小米将在接下来宣布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雷军称AI将比想象中来得快。

与之对应的热点话题,则是人口、流量红利的消失,以及互联网的“下半场”。巨头对于技术趋势的警觉来自于,主流硬件产品的更迭,可能会重新构造整个产业。第一代iPhone的发布已经过去整整十年,在下一次技术浪潮袭来之前,巨头们对于前沿技术的投入可谓是一种防御措施。

尽管确定下来了将核心、通用技术研发当做重点,但是目前仍无法得知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首要突破点是什么。目前可以获知的是,马云在技术大会上着重点名了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其认为机器智能技术应该帮助人类。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