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亏损王”京东十二年终翻身,那下一个十二年呢?

游客 2017-03-13 10:01:40    201213 次浏览

(来源:IT时报)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几乎每个商业企业都会面临盈利的拷问,成立12年、连续11年亏损的更是如此,亏损问题缠绕着刘强东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有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购B2C市场交易规模为2.6万亿元,京东占比达到55.3%,拿下了国内B2C市场超一半的份额,但只要还没有证明自己可以盈利,就会一直被质疑下去,尤其2014年上市之后。

如今,刘强东终于解脱了。只从数据看,京东的表现还不错。2016年,京东全年净收入为2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全年完成订单量为16亿,京东第三方平台共有超过12万个签约商家。在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达到10亿元人民币,而2015财年,京东的亏损则是9亿元。虽然,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还是亏损,但进步不小。

这些年,京东还是活得蛮滋润的,尽管一直亏损,用一句俚语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除了京东本身体量大之外,还有因为刘强东认为,相比盈利指标,他更看重现金流,“因为有净利润的企业可能会死掉、倒闭,但是现金流很好的企业不会死掉。”

现金流是企业的命脉,有人说,互联网企业是否会死,就看有没有人“贴钱”。因此,京东的手里一直是有现金的,风险投资的钱、股市投资者的钱。上市前,京东全部靠风险投资支撑,当时,风险投资对京东的考核就是销售额,因此刘强东拼命烧钱补贴,做大规模,用价格战把竞争对手逼死,规模是越做越大了,亏损也越来越多。但幸运的是,京东还是获得了诸多风险投资地亲睐,纷纷帮它“补血续命”。2014年,终于熬到上市,京东开始烧股民的钱了。结果也不错,京东的销售增长率在业内无人能及。

交易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元的京东,也有足够的资本玩转“现金流”的生意。手里有钱好办事,互联网金融这块也是可以玩的,比如利用上游供应商的应付账款投资获利,用在给用户的“京东白条”上,收个手续费;也可以贷款给供货商,做个“京东贷”,收个利息;还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投资证券、地产等,既能优化财务报表,又可以获取利润,减少亏损,这些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生意对京东的财报也有不小的贡献。

此外,还有第三方平台规模的扩大,京东传统上是一家大的自营商场,赚的是差价。按照数据显示的12万签约客户,仅平台费,京东就能收14.4亿,这还不算扣点和审核费,这些钱比卖货要赚得轻松。

而在刚刚过去的3月1日,京东金融重组方案正式对外宣布。根据协议,京东集团将出让其持有的所有股份,相当于京东金融68.6%的股份。京东集团不再拥有京东金融的法律所有权或有效控制权,但它将获得大约143亿元人民币现金,以及在公司未来实现累积税前盈利后,获得其税前利润的40%。虽然这是在京东金融实现盈利之后才能实现的权利,但目前亏损的京东金融不再并入集团报表,本身就会大幅减少京东的投入,在它未来可期的盈利更是会为京东贡献一定比例的利润。

在这个话题为王的时代,大佬们隔三岔五总要闹出点动静,譬如这段时间,京东就走在了风口浪尖,新闻头条一直被刘强东和京东刷屏,因为刘强东频频爆出惊人语录,比如“要把苏宁周围的所有广告牌买下,而且至少买断五年,一直到他们撤离宿迁为止”“我坚信在2021年之前,最快可能2020年,京东商城将成为中国第一大B2C电商平台”“我是脸盲,不知道奶茶漂不漂亮”等。

不管豪言能否成真,对于京东来说,首次年度盈利是可喜的。但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增长是所有企业生存的土壤。未来,京东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比如过高的自营物流成本,财报显示,京东2015年运营仓库数213个,2016年底运营仓库数256个,同比仓库增长20%。而京东的履约成本从2015年的140亿增加到2016年的209亿,增速50%。物流成本过高,京东自营不赚钱,要靠赚钱的业务养着。

再比如,京东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速相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5年的84.1%下降到了今年的47.4%,回看2014年,GMV是107%,这个下降趋势是惊人的。

在京东2017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表示,未来最重要的事只有三件: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而且短期难以见到回报。怎么做技术,先把钱给够,就像,其历年的技术投入在营收中占比基本都超过10%,AWS就是建立在多年大力技术投入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加大技术投入,是否又会重蹈亏损的老路?

刘强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曾颇为霸气地表示:“一年三四十个亿也能叫赚钱?赚取千亿净利润才叫赚钱。”现在,才不过10亿的利润,不到三四十亿,离千亿还有着更大的距离。所以,现在,还不是驻足自喜的时候。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