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众多日常的生活场景,例如购买高铁票、飞机票、医疗挂号、餐厅远程取号等,都能通过手机上一个App、支付平台社交平台上接入的第三方服务来完成。然而,在日益成为习惯的互联网消费中,有不少消费者却一个不小心落入了网络服务平台“陷阱”中。日前,有消费者发现,通过网上某第三方平台购买高铁票,一不小心就会被加入了选座、VIP服务、保险费用等所谓“套餐费用”当中,而且由于这些选项页面当中的显示都相当模糊,只要一个不留神就“中招”。无独有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机票的购买平台上,航空意外险选项早已“被”勾选,假如消费者没有仔细留意,也是很容易落入其中。
而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被消费”,消费者怎样能避免“被套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第三方平台买高铁票 落“套餐”陷阱
日前,消费者陈小姐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高铁车票时发现,除了正常的车票价格外,还被莫名地“添加”了的“套餐”。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开始是打算购买一张票价为91元的高铁票二等票,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看到余票不多,情急之下便快速完成支付等待出票。然而,当其支付完毕后,就突然疑惑,为什么最终支付131元,即便是第三方平台要收取一定手续费,也不是40元这么多。“我重新去看了一下页面,发现多了两项费用,一个是优选服务费、一项是VIP候车服务费,这两项费用加起来就是多出来的40元。”
记者在登录该平台尝试购票,发现在出票时,这两项服务虽然在选择页面上,但需要进入二级、甚至第三级页面才能取消。并且进入最终的支付页面时,若你在上一级的页面中取消了保险,在该页面会直接“默认”勾选贵宾服务,若要取消,则需要用户点击勾选框“取消”。
有互联网业界人士透露,这些是第三方平台所谓的服务费的招数,会让不少消费者蒙查查地“被消费”了。即便是收取了所谓的“抢票”费,也不一定能抢到票。
支招:业内人士建议,购买高铁票尽可能通过12306官网上直接买票,假如没有退票需求的话,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假如通过第三方平台上购买高铁票,则要仔细留意页面上的选项,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抢票”费、保险、VIP服务等字眼的选项,即便是在该一级页面上没有点选项目,最好也尝试点选进入二级或者三级页面,确保把不必要的收费项目取消。
取号“悄然”收费 遭用户吐槽
日前,有网友透露,如今通过网上在餐厅中取号要收费了。据了解,不久前,一款网上餐厅排队取号的平台开始实行取号收费。尽管餐厅与平台表示,收取号费是为了商户减少空号,提升到店率。然而,有消费者无奈地表示,以往大部分餐饮App都支持免费取号时,或者有些餐厅也可提供电话订位,但是如今大部分餐饮平台已陆续取消这项服务或者收费,甚至有些餐厅都不支持电话订位,只能通过平台付费取号了。
有网友对记者无奈表示,“尽管能有效阻止一些人随意拿号,但是对于真正想到该餐厅消费的用户来说,感觉就有点尴尬了。毕竟我去餐厅是进行消费,也是一定程度上带旺这家餐厅,因此即便是平台产生服务费用,收取模式也不应附加在消费者身上。”
互联网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对比一些境外较为成熟的订座平台,它们都用不同的手段与方式去控制“空号”,例如收取一定的订金,或是会员制度等,但这种“简单直接”低收取服务费就有点伤害消费者感情了。
网上买机票 被“默认”勾选航空意外险?
除了一些第三方平台在购买高铁票时要小心“额外”的服务费、保险费用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消费者在一些App上购买航空公司机票,也差点儿跌落保险“陷阱”。
近日,网友张先生在某航空公司App上购买机票时发现,完成了每一步的选择,最后进入支付页面时票价与最初显示的有所不同。张先生表示,我是购买一张价格1100元的机票,支付的时候却看多了30元,仔细一看,原来早已“被勾选”了航空意外险,假如粗心一点就会点击支付了。张先生立马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该航空意外险属于自愿性购买,“既然是自愿性的,为什么平台上要设置默认勾选,不是应该让用户主动选择勾选吗?”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不是很多人对该险种了解清楚,很容易就直接被捆绑购买了。
消费者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早前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机票,航空意外险就已直接“捆绑”在机票上,更不能勾选取消。旅游业资深人士表示,现在许多第三方保险公司都提供该险种,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只要细心算一下,相比这些平台上捆绑的几十元保险,在保险公司网站上单独购买的航空意外险性价比更高”。
支招:无论是通过航空公司的网站、App,或者是第三方平台,都要看清楚页面显示的项目费用,除了正常的机票价格外,最常见的就是20~30元不等的航空意外险,当该项目是“默认”勾选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取消勾选。当然,该险种还是建议购买,但是消费者可通过网上不同的保险公司“货比三家”。
记者观察
平台“服务费” 该不该收?尺度把握好
购票、排队、取号、支付……如今这一切都能通过手机App或者公众号来完成。O2O服务平台的不断发展大大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并且令大家逐渐习惯使用移动平台进行众多日常生活场景。而随着线上生活习惯形成,许多消费者也逐渐理解付费服务——毕竟平台需要盈利,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是在情在理。但是,这些服务费收取的方式方法如何是很考验平台运营者的思维,正如专车市场,在争抢市场时通过“烧钱”来急速地提升用户量,但后来市场情况的变化,部分平台改变收费标准,车费上涨,也出现了“留不住”用户的问题。若某些O2O平台,通过“收费”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控制所谓的“废号”出现,却令消费者感觉不好,就会得不偿失。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数据、用户体验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现在做类似O2O平台的举不胜举,模式也多种多样,多点参考别人成功的模式,灵活操作。同时,有些平台更是瞄准消费者购票心切的心态,或者是对一些消费项目不清楚、不了解,通过隐匿的“套餐”、“默认”勾选等手段来赚钱,难免有“黄牛”之嫌,更是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利。(文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