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3月7日晚间消息,过去一年,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校园贷”也流行起来。但是增长与痛点并存,有关校园贷的负面一直不断,从最初的“恶意注册”、“高额罚息”到后面的“暴力催收”、“裸条借贷”,极端事件频发,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两会”期间,更是有多位代表将之纳入自己的提案。
翟美卿:不应将校园贷“妖魔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看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及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校大学生除了学费以外,在创业、培训、日常消费等多个领域上都开始出现了信贷资金需求。目前我国约有30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若每人每年有5000元的潜在消费需求,则校园信贷的市场规模可达到千亿级别。
“庞大的蓝海市场催生出大量开展校园信贷业务的机构,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校园信贷领域出现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局面。从中开展业务的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法机构将校园贷摇身变为高利贷,设下多重陷阱诱导学生盲目过度的借款消费,进行暴力催收,导致了“跳楼”、“裸贷”等校园信贷极端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2016年以来,教育部连同银监会等部门接连下发了多个整治校园贷的通知,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细则,一时间多家涉足校园贷业务的机构纷纷停止该项业务。但是,翟美卿认为,需求来自于市场,只要有需求,就肯定会有供给方生存的空间,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违背监管初衷。
翟美卿在提案中强调,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授信是合理的,不应将校园信贷“妖魔化”。对于校园信贷,翟美卿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明确准入标准,严控准入机构;二是开展校企合作,携手共赢;
三是建立大学生信用、诚信体系;四是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培育正确的金融观。
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蔡建国:坚决取缔违规平台
蔡建国强调,校园贷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隐瞒实际资费标准、降低贷款门槛等手段,诱导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借贷平台唯利是图放纵学生消费、相关部门缺乏监管机制、大学生群体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现阶段针对校园贷仍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蔡建国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借贷平台的资金监管、资质审核、信息共享、监管主体等做出详尽的规定,以科学立法引导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联手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具有欺诈性、不合规的“校园贷”平台。
蔡建国表示,学校要重视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具体来看,可通过加强日常排查等途径,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纳入大学生必修课中,把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警示教育,依法处置未经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平台,对于开展任何与网贷相关的营销活动都必须严格审查,避免出现误导学生的行为。同时,大学生也应强化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客观理性地认识不良校园贷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