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谈网络谣言:传播平台可开发针对性技术遏制谣言)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往往使人不知所措,因网络谣言引发的人心惶惶也屡见不鲜。
为此,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周桐宇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政府建立一支有经验的谣言应对队伍,并督促传播平台开发遏制谣言的针对性技术。此外,与权威媒体联动,保证辟谣信息高效抵达受众。
周桐宇在提案中提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016年全年,我国共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而其中的青年网民数量与比例也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网络谣言潜在的传播范围和破坏力亟待关注。
周桐宇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可以建立一支有经验的谣言应对队伍,及时收集、分析信息,并提供谣言预警和应对策略,“网络谣言的发生通常具有随机性,但是谣言生成过程并非无迹可寻。如果能及时掌握网络信息动态,则存在将谣言遏制在萌芽状态的可能。”
同时,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督促传播平台开发遏制谣言的针对性技术。提案称,网络上有相当一部分谣言属于“死灰复燃”,特别是那些养生类、医疗类的关于常识的谣言,其实早该销声匿迹,却还是会被一些人拿出来重新炒作。其实,各传播平台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遏制此类谣言的传播,比如通过“关键词”过滤相关技术阻断对已知谣言的转发、重发,对已知谣言进行特殊标记、删除等。
提案还建议,政府联合权威媒体搭建平台,保证辟谣信息高效抵达受众。比如,政府可以联合主流媒体发布辟谣信息,甚至可以要求媒体开辟专门的辟谣专栏;也可以牵头联合主流媒体或者门户网站,建立专门的辟谣页面或者网站,将谣言信息、辟谣信息,以及造谣者被法律制裁的信息等集中起来,统一发布。这些平台也可以作为谣言举报平台,方便政府和民众通过互动,治理网络谣言。
此外,追究造谣者、传谣者责任,加强处理结果的传播。提案指出,造谣者和传谣者受到法律制裁后,不能立即认为谣言处理已经结束,而是要更进一步,将法律处理结果,及时且广泛地向外传播,特别是对那些社会影响较大的谣言,处理结果更应该广而告之,“长期坚持,必能使规则意识深入网民心里,从而约束其网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