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东方IC 供图
随着气温回暖,共享单车“彩虹大战”的火药味迅速蹿升。日前,小蓝单车宣布获得4亿元人民币融资,并正式进入北京,将在3月中旬前在北京投放5万辆小蓝单车。不只是小蓝单车,相比春节前,各家共享单车铺设自行车的规模都在直线上升。跑马圈地的激烈比拼中,摩拜、ofo这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开启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的烧钱模式。业界估算,目前共享单车在北京的投放总量很快将逼近20万辆,接近饱和程度。但疯狂扩张之后,共享单车一方面需要破解盈利难题,另一方面还需应对随时可能收紧的交通监管。
入春后跑马圈地升级
从地铁房山线篱笆房站出来,在地铁口停着的二三十辆共享单车里随意选中了一辆手机扫码,市民宋先生只花了5、6分钟时间就骑到了家门口。而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正为小区附近没有共享单车而苦恼。
“当时听说几家共享单车都不来五环外,我们一帮邻居还半开玩笑地商量,能不能雇一辆大车从城里运几辆共享单车来我们小区。”宋先生回忆道。
没想到,过了一个春节,宋先生和邻居们的苦恼全解决了。ofo和摩拜在春节之后开始大量铺设车辆,共享版图迅速扩张到五环外。
而在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已经堪称密集。在地铁站附近,动辄能够看到小黄车、小橙车各自二三十辆“对垒”的阵仗,国贸至大望路的人行道上,整齐排列的各色共享单车一眼望不到头,让初来北京的年轻人叹为观止。
“感觉几家在暗中‘抢地盘’,今天这家多了,明天另一家赶紧超过。”经常使用共享单车的市民柳先生说,春节假期结束后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小区里随时能看到被骑车人停过来的各色单车。
除了ofo和摩拜,刚刚获得4亿元人民币融资的小蓝单车也火力全开。由于季节性原因,小蓝单车去年下半年进入共享单车领域后暂未涉足北方。上周,小蓝单车正式进京,开始在朝阳、东城等区域投放。其联合创始人、CEO李刚透露,小蓝单车预计到三月中旬在北京完成投放5万辆。
骑行体验成关键“赛点”
虽然共享单车成为了都市时尚,但身高腿长的刘先生尝试过两次后却望而却步。原来,为了让自家单车能适应各个身高的人群,一些共享单车采用低座椅的设置,身高一米九有余的他,骑起来有种“长腿骑童车”的尴尬。
随着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持续攀升,座椅不舒服、开锁太慢、联网失败、定位不准等细节,纷纷成为用户们的“吐槽”对象。“当你面前摆着蓝色、黄色、橙色、绿色各种单车,你会选择哪一辆?产品效率、用户体验,才是决定生死的第一因素。”李刚分析,各家都有能力把单车铺到各个角落,但谁能扛住下一步的挑战,才意味着能拿下真正的“赛点”。
“今年8月左右,共享单车将面临一轮返修高峰;到12月入冬,那些用容易生锈铁车架的厂商会被天气搞得很绝望。”他认为,产品耐用度等问题,将成为共享单车企业需要长期经受的考验。
易观互联网出行高级分析师王晨曦则提醒,目前,共享单车企业还没有形成差异化的体验,服务质量在规模化扩张的初期可能对企业影响不大,一旦进入洗牌期,用户体验就会成为很重要的竞争点。
共享单车大战各家选手们逐渐意识到,不仅要拼速度、拼资金,更要拼体验、拼技术。两天前,ofo与华为、电信达成合作,三方将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解决共享单车普遍使用2G网络制式,智能锁覆盖能力有限、开锁稳定性差等问题。摩拜日前正式接入微信小程序,用微信扫一扫就能给摩拜单车开锁。小蓝单车也透露,他们将在3月左右推出一系列“黑科技”,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
政策监管将影响竞争格局
除了加快车辆铺设,与昔日互联网专车的“补贴大战”类似,陆续传出一轮轮融资消息的摩拜和ofo,也开始了烧钱圈地的步伐,相继推出“周末免费骑车”、“充值返现”等活动吸引新用户。
不过,免费骑活动出乎意料地带来了“不爽”的体验。“这车我还用着呢,你找其他的车吧。”发现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后,记者却接连碰钉子。由于不再按小时计费,很多人一旦打开车锁,就不再愿意还车。原本随需随用的“共享”,变成了“专享”。
擅自给共享单车加私锁的行为,也越来越常见。上周末,在劲松居民区边的街道上,不到1000米的范围里,记者就发现了5辆加装私锁、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的案例。更有甚者给三辆车装上一把长链条锁,直接把三辆车的使用权据为己有。
共享单车,首先共享的应该是信任与信用。因此,这场“彩虹大战”,各家企业除了资本比拼、服务比拼,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将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中心城区密集投放的共享单车,方便骑车人的同时,也带来了侵占盲道、影响行人通过等问题。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或根据城市人口规模设定共享单车的投放总量,甚至限定运营商数量和网点密度。
此前,滴滴、快的、优步为代表的网约车市场经历了资本、监管带来的多轮洗牌。业界人士判断,共享单车很快也会进入一轮洗牌期,而政策监管很可能对行业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