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关村3年转型之路 从大卖场到创新中心

游客 2017-02-22 08:24:02    200972 次浏览
中关村3年转型之路 从大卖场到创新中心中关村创业大街街景。开街两年多来,这条中国首个规模化聚集创新创业要素的街区已累计孵化1581个创业团队。中关村管委会供图中关村3年转型之路 从大卖场到创新中心

习近平视察北京三周年特别报道之三

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5900家。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3.7万亿元,比2013年全年总收入增加6000多万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过去的两年,张弓的变化有点大。

他曾是典型的“学霸”,南京大学的本科、北京大学的硕士,而后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读博,毕业后进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为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

但如今的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海外工作,回到国内,一头扎进中关村,创办了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万千创业大军的一员。

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却又那么顺理成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3年间,中关村的发展路径已经摒弃了原来的“大卖场”模式,创新创业一条街成为其崭新“面孔”。去年,北京被定义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的辐射带动下,跨越京津冀的创新共同体正在形成。

归国创业

  中关村海外设联络“窗口”

张弓决定回国创业的时候,已在NASA工作了八年。

在他出国的日子里,中关村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他的印象中,中关村就是个大卖场,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在此集散。

2006年和2007年,随着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开业,中关村IT卖场的面积一度达32万多平方米。

但2009年开始,中关村各卖场销售额开始增长乏力。

就这一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年7月,海淀区政府调整中关村西区业态,中关村西区被定位为创新要素聚集功能区,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

此后,受电子商务的冲击和诚信问题的影响,一个个卖场相继关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众创空间、一家家创新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种变化在2014年之后更加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赋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作为我国第一个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

市委书记郭金龙多次对中关村提出要求,希望中关村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汇集支持创新的一切要素,营造鼓励创新的最好环境”。

中关村的活力被激发出来。2013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企业为6000余家。这个数字,2014年变成1.3万余家。2015年为2.4万家,而到2016年,则有24607家,比2013年整整翻了3倍。三年累计新创办近6.2万家。

张弓的企业正是这6.2万家之一。

在国外太久,张弓已经拿捏不准国内的政策环境,当怀着忐忑的心情咨询朋友和一些回国创业机构时,他得到的是积极的信号。

“我主要是了解一下北京以及中关村对于海外归国人员的一些落户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北京‘海聚工程’、海淀‘海英人才’、中关村的‘海创专项资金’等,受到很多鼓励。”张弓说。

这中间,中关村在硅谷的联络机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2015-2020年)中,中关村的海外联络机构,被定义成了海外人才了解国内创业政策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张弓看到一片“蓝海”。

搭顺风车

  中关村建全球大数据创新中心

张弓的公司第一站落脚在北大孵化器。

刚一进驻,他们得到很多免费资源。“如办公空间,还给我们政策上的辅助,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这些都很直接,并且在我看来是非常慷慨的。”张弓说。

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佳格”注册下来比张弓想象的快很多,不到一个月就安定下来,中关村先行先试将此前多年的不便解决了。

当年,国家工商总局推出关于促进中关村创新发展19条意见,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下放登记管理权限,随后,北京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今天,中关村核心区科技类公司,可通过全程电子化平台申请设立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由两到三周缩短为3个工作日。

张弓的理想是用卫星大数据种地。

在NASA,张弓主要从事卫星和气象大数据在农业和生态领域的应用,还参与了美国农业部和美国森林局的一些项目。而他的教育背景也涵盖了气象学、地理学和生态学。

卫星大数据怎么指导种地?这一天一地的两件事,看起来不搭边。

张弓解释,他们可以通过卫星数据的分析,实时观测到每亩地的土壤状况、水资源情况、农作物长势以及是否发生病虫害、农作物何时将成熟等,做出最佳评估。

“比如,玉米只要多站在地上一天,产量就会增加,但倒伏绝收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需要测算得到一个最好时机,保证玉米多少天不倒。单单是‘合理的晚收’这项,就能给产量带来5%以上的提升。”张弓解释,这就是他们现在主要做的事。

但张弓并没意识到,中关村和北京都在布局大数据产业。他们的公司甫一成立,就享受着政策“红利”。

按照中关村2015年底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将建成全球大数据创新中心。而北京,到2020年计划成为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种环境推动下,“佳格”发展迅速。从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有了3条生产线几十种产品,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一批稳定客户。

创业惊喜

  京津冀70项目亮相“双创周”

成绩来得也很快。

2015年10月,张弓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这项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秸秆焚烧情况。很快,这项技术就在湖北等省份得到应用,给他们带来了几十万的收入。

“开始我们没有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一次沙龙中,一名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的提醒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就把在国内成型的东西申请了专利。”张弓说。

知识产权,是中关村为创新企业搭建的保护伞。

作为知识产权示范区,中关村核心区一直推动专利的申请和保护。2015年10月,中关村知识产权一条街揭牌,一批服务机构在此集聚,为创新创业企业服务。

如今,所有的用户都是付费用户。他们尝到甜头。

2016年,张弓带领的佳格团队发展得更快。他们先是从北大孵化器“破壳”而出,搬到中关村创业大街。8月,作为唯一涉足农业领域的企业,“佳格”成功进驻“比哈佛还难进”的加速器——加速器。据微软加速器CEO罗斌介绍,这期申请企业有1200多家,仅15家入选,可谓百里挑一。

依托微软加速器的前沿技术指导、客户资源对接和宝贵的Azure云服务,佳格得到了快速发展。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去年10月,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双创周”)在深圳举行,经过微软加速器的推荐和评审,“佳格”成为唯一代表北京的企业,参加了深圳主会场启动仪式。

为了展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成果,中关村组织天津河北的企业参加全创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展示了三地近70个双创项目。“佳格”的技术也受到关注。

除了“佳格”这种大数据企业外,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食品健康类发明,都是“双创”活动的宠儿。

截至去年底,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5849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进入新阶段、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试点示范作用明显,政产学研用结合的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开始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正在加速。

 ■ 展望

  中关村未来模样

这里将是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未来,中关村将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在应用基础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会有一群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还会有一批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这里将形成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这些创新产业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将在这里诞生,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将在这里制定。

这里将成为全球开放创新高地——

这里将有全球互动的技术转移网络,亚欧创新中心、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中韩企业合作创新中心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这里还会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海外人才在京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和服务,这里的服务标准、市场规则、法律法规等制度规范将与国际接轨。

“三步走”发展目标

第1步 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第2步 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形成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3步 到203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优化,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