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思客精选
共享单车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红遍了大江南北,或黄,或橙,或蓝的主题色调让它们成为2016年下半年很多大城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或倒在地上,或占道停车的常见现象则让共享单车似乎又成了城市治理当中一个新的难题。
共享单车火爆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对于共享单车的未来,我们又能做出怎样的期待才算是合理呢?
资本寒冬下另类的亮丽风景
为何如此小的单车会有如此大的魔力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小小的单车究竟又有多大的盈利点能够抵挡住资本变现的压力呢?其实,共享单车之所以会风靡资本市场,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很多的原因。
资本与创业者之间的双重困境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
创业者基于“互联网 ”思维下的创业模式遭遇瓶颈,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挖掘难度的逐步加大,开始让创业者的创业项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对于一贯喜欢了新奇想法亦或者新的模式的资本而言,雷同度很高的创业项目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基于“互联网 ”的创业难度逐渐加大最终让创业者转而思考“互联网 ”的创业项目如何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何重新赢得资本的青睐呢?对于原有概念的深度挖掘,借助一种较为简便的形式进行切入,成为很多创业者的首要选择。
共享单车正是对共享经济这一理论的重新理解和认识。它借助共享经济的大概念,再从一个很小的地方入手,试图撬动一个庞大的市场。选择共享单车就是从单车这个小的点切入,通过解决出行市场的问题和痛点,从而撬动共享单车背后的亿元大市场。
选择共享单车是创业者对于自我创业的重新认识,更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重新观察和审视。这种基于“互联网 ”创业的再创业一经出现便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对于资本端而言,他们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境。市场的饱和与不断重复最终让很多项目发展面临困境,盈利模式遭遇困难,资本端的投资需要回收来“中和”重复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而对于“互联网 ”市场下挖掘的行将结束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项目。
新兴技术和新兴市场发展的不成熟,盈利模式尚未成型导致他们对于新项目投资的风险并不亚于他们对于旧项目的投资。借助他们对于旧项目把握上的经验,再寻找这些旧项目和旧模式身上的新的创新点,成为资本端破解发展难题的一剂“灵丹妙药”。
因此,资本端与创业者的共同作用最终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它的出现既是对原有创业模式的重新梳理,又是对新市场尚未成型的艰难应对。共享单车在资本寒冬下的火爆局面并非偶然,双方进行的自我审视和自我革新才是促使其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大思维的小应用注定面临尴尬
共享单车是基于共享经济的大概念衍生出来的小领域、小应用。它解决的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仅仅是人们出行当中“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尽管共享单车吸收并借鉴了“互联网 ”时代的经验,但是我们依然不能保证其不会遭遇尴尬。
日趋完善的出行体系让“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不断得到解决。在共享单车并未出现的时候,面对人们“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各大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和尝试相关的解决方案。而杭州推出的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以及覆盖城区各个地点的公共自行车的网络让市民“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不断弱化。
除了各大城市自身推出的基于公共自行车端的解决方案之外,各大城市还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市民“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借助城市公交、小区巴士、公司包车等手段来解决市民的出行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些城市已经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在这个网络的共同作用下,市民们“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地解决,而随着各种思路的不断理顺和推进,市民们“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彻底解决的日子越来越近。
共享单车同样解决的是市民“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问题,借助共享经济的理念来解决市民出行难题的理念并没有错,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切入一个相对较为成熟、市场壁垒较高的领域,对于共享单车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在已经趋于成熟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切入点,如何与现有市场相关方建立良性的互动和联系,避免Uber、滴滴们进入出租车市场时遭遇的问题,成为共享单车面临的全新难题。
可复制性较强的商业运作模式最终让共享单车面临惨烈的市场竞争。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极强的可复制性最终造就了其进入到共享单车市场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或许未来的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将会比当年的滴滴、快的、Uber的市场竞争还要惨烈。
摩拜单车、OFO以及小X单车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共享单车市场,原本是一片蓝海的共享单车市场,变成了一个竞争惨烈的红海。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踩踏了“互联网 ”时代都会犯的错误的红线。
运作模式的雷同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而市场的饱和则让共享单车市场的进入难度进一步加大。简单的复制并不能瓜分市场蛋糕,只会使这块市场蛋糕越来越难吃。随着惨烈的市场竞争落幕,真正能够在这个市场当中生存下来的一定是占得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先机,亦或是他们的商业模式有别于其他的共享单车。而从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真正做到创新出一种有别于其他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企业还很少。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简单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最终将会让共享单车市场的战斗异常惨烈。
片面、简单地理解和应用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并未真正抓住共享经济的精髓。即使对共享经济理解很透的Uber至今依然没有抓住共享经济的真正精髓,它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遭遇到的运营困境,就是这种问题最直接的体现。Uber单单将共享经济看作是能够向传统行业发起挑战的武器,并将自己看作与传统行业势不两立的存在,这就导致它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为用户谋福利,只会将用户看作它与传统行业进行竞争的筹码。这种不健康的运作方式显然无法最终赢得用户,并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反观共享单车,它们的发展同样会延续并遵循Uber、滴滴等共享经济前辈们的道路,继续沿着它们已经探索出的看似先进的经验前进。在这样一种逻辑之下,共享单车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定会遇到Uber、滴滴们都会遇到的问题。
大数据: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共享单车飞速发展的背后并不是其对商业模式已经熟络,而是因为它踩到了资本和创业者都需要的那个“兴奋点”。我们并不知道以一场狂欢开启的共享单车大战最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当前的共享单车市场的商业模式绝非是共享单车发展的最终模样,未来它或许会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其中大数据资源就是共享单车在获得庞大的用户积累后产生价值的必然结果。
以共享单车切入,共享单车的数据资源或是一大宝藏。尽管共享单车利用对共享经济的粗浅理解,解决的是市民出行的“最后几公里”的问题,这一逻辑与Uber、滴滴们的逻辑并没有太多区别,但是共享单车背后所蕴藏着的数据资源则是未来可供挖掘的一笔巨大宝藏。
直接、精准地获取数据,让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同Uber、滴滴们获得的大数据资源不同,共享单车作为一种直击用户“最后几公里”痛点的存在,能够更加真切地获取到用户相关的数据。
因为Uber、滴滴们获取到的数据是基于汽车的轨迹和载体来获得的,它只能获取到汽车本身的数据,而不是用户的数据。共享单车的数据获取方式并不是这样,它将Uber、滴滴们当中司机端的要素去掉了,单单获取到的是用户的数据,这种途径获得的数据显然更加精准,更加有利用价值。因此,借助共享单车获取用户数据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数据的获取效率更高。
数据资源的不断获取与整合让共享单车最终成为数据获取端口。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更加健康和绿色符合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需要,对于用户来讲,有助于健身的优势则让共享单车能够具备超越汽车出行方式的可能性,并持续获得不断增长的后劲。随着共享单车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通过对它获取到的数据进行不断整合,原本单一的数据将会变成复合的数据,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正在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的数据。
共享单车在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验积累能够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积蓄力量,随着共享单车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些用户数据将会越来越多,共享单车平台将会成为获取用户数据的端口,最终共享单车将会演变成一个又一个“数据收集器”。
海量的用户数据在共享单车平台端不断积聚,这些数据将会慢慢地产生价值,真正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数据提供商。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已经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现在这类电商平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电商购物网站,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数据收集中心。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同样可以遵循电商的发展逻辑,通过大数据的不断获取和整合,获得更加深入,更加多样的发展道路。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对于其商业模式的考验将会真正到来。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作者:孟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