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阿里百联合作预示新时代到来? 新零售仍在探索路上

游客 2017-02-20 19:57:09    200851 次浏览
阿里百联合作预示新时代到来? 新零售仍在探索路上

新浪科技 张俊

今日,集团和百联集团在上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称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会员系统打通、供应链整合、支付金融、物流协同等六个层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提到新零售,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自马云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以来,不仅成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热议的词汇,更是造就了“新零售概念股”。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21.5亿元的收购总部位于浙江的上市公司三江购物32%股份,随后该公司股价连日大涨,成为投资者争相买入的标的。而今日,百联股份开盘一小时内就涨停,收于17.82元。

实际上,在三江购物之前,阿里巴巴也曾先后入股了百货企业银泰和零售企业苏宁,同时今年初,阿里巴巴商家事业部也成立了新零售平台,开始了在新零售领域的探索。不过截至目前,除了推出了一些新零售试点店之外,阿里推崇的新零售还处于雏形和探索阶段。而此次入股拥有主题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大型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等多元化业态的百联集团,则预示着阿里巴巴正式开始大规模的新零售试验。

八个月的秘密谈判

马云在现场演讲时说,在过去的八个月里双方秘密谈判了很多次,张勇跟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上海的茶室里面坐着悄悄的谈”,马云更是将此次合作视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里程碑。

实际上,双方在之前有着较为频繁的接触。

就最近一次而言,2016年12月,永辉超市宣布9.5亿港元向上海易果转让所持全部联华超市股权。而当时的易果生鲜刚刚在11月对外宣布完成由苏宁投资集团领投的C 轮融资。此前3月,易果生鲜还获得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KKR集团的C轮融资。同时,联华超市的控股方正是此次阿里联姻的百联集团。

如果再往前推,2015年就有传言称阿里巴巴正在谋求与百联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不过当时有媒体报道称,阿里虽然频频向百联集团抛出战略合作的绣球,但根据阿里的一贯风格不会只满足于简单的战略投资,百联方面在控制权上有一定的担忧所以没有同意。

而此次阿里巴巴与百联的合作并未涉及股权方面,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阿里的下半场与百联的全渠道转型

最近火热的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也同样适用于阿里巴巴。在人口和流量红利结束之后,电商要想实现此前的快速增长已基本不可能。在2015年6月的投资者会议上,马云对外表示:在之后发布的季度财报中,阿里巴巴将不再公布GMV这个电商的重要指标数字。此举也被认为是马云去掉阿里电商标签、开启转型的重要一步;在随后的财报中,云服务、数字娱乐等快速增长的新业务开始被频繁提及。

直到2016年的云栖大会,马云正式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指出电商的概念将会消失。正式迈出了阿里在电商业务转型与新零售探索上的步伐。

在与百联宣布战略合作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在新零售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2014年3月,阿里巴巴以53.7亿元港元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当时双方称将打通线上线下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并将组建合资公司。并在2015年5月推出了以银泰等为依托的商业O2O项目喵街等合作。

2015年8月,阿里宣布将以约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双方称将打通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效率。

在2016年的双11,阿里方面宣布包括苏宁、银泰等在内的超过100万家店铺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10万家门店实现了全面电子化。相信苏宁、银泰在其中扮演的地位举足轻重。

而就在双11后不久,阿里巴巴又以21.5亿元入股浙江连锁超市三江购物。双方还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作为合作平台,负责鲜生店的建店服务和日常线上运营。

虽然投资众多,不过可以发现,银泰、苏宁和三江购物分别为百货、零售和超市的相对单一的商业形态,而这显然难以满足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胃口。

资料显示,百联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总资产800亿元。主要业务涵盖主题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大型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专业专卖等零售业态,经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汽车、化轻、机电、木材、燃料等大宗物资贸易,涉及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消费服务、电子信息等领域。

该集团拥有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连接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6000家经营网点,从业员工近20万,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

在与百联集团战略合作之后,阿里巴巴在百货、大型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上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试验空间,而双方在仓储、物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也有着极大的合作前景。

实际上,百联集团也并未满足于传统的商业形态。

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是新消费时代的到来。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新的这样一个模式来顺应这个新的消费时代。”

2016年,百联集团旗下的“i百联”全渠道平台正式上线,下属多家旗舰门店也相继完成转型,实现全渠道的零售,针对全业态、全客群、全时段提供线上线下的零售服务和体验。

不过作为传统零售企业,百联向全渠道的转型亟需阿里在电商、物流、金融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改造自身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

双方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会员系统打通、供应链整合、支付金融、物流协同等六个层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之后,阿里有了更大的新零售试验田,百联则有了亟需的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对双方来说都不失为一个好生意。

新零售仍在路上

虽然阿里已经在新零售领域做了诸多探索,但仍旧长路漫漫。

2016年12月,新浪科技曾远赴成都探访了阿里新零售平台与素型生活开设的新零售试点店—素型生活成都凯德店。(http://tech.sina.com.cn/i/2016-12-03/doc-ifxyiayq2169187.shtml) 双方合作之后,在品牌、采购、品类、商品管理、促销活动、会员管理等方面对传统零售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线上线下数据的打通。

但截至当时,阿里新零售平台只开设了素型成都凯德金牛店、下沙银泰试衣间、银泰城武汉街道口店等9家新零售试点店,在选品上也大多以亟需线下渠道落地的淘品牌为主,随着店铺的增多,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淘品牌能否为店铺带来持续的流量和价值,甚至随着传统品牌触网的深入、线上线下的逐步打通,淘品牌在线下也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生存压力。

此次阿里与百联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否以阿里新零售平台的模式来进行还未可知。除此之外,双方的合作恐怕还有着一系列障碍。

首先,双方在企业性质上的差异太大。百联集团是上海市属大型国有重点企业,而阿里巴巴则为外资身份,在双方实现会员通、商品通和服务通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数据等方面的敏感问题;同时国有企业的机制与外企的机制完全不同,双方能否打造合适的沟通和合作机制还有待观察。

其次,双方的合作并未涉及到股权层面。虽然双方在探索新零售上的目标一致,但如果没有实际利益的作为纽带,很难保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百联集团的多元化零售业务对阿里来说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为阿里提供了多元的试验场景和合作方向,但合作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阻碍,比如百联集团在电商、物流、支付等领域阿里本身的业务有着竞争关系。

在谈到此次合作时,张勇说,“世上本没有路,世上的路是人走的。这个世界上本来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正在走这条路的过程当中。”新零售是否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注定的是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