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有话要说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全平台知识产权投诉商品量两千万以上,有49%被投诉的商家提出的申诉成立,至少有20多万卖家差点被“冤枉”。数据还显示,大量商家申诉成功案例,集中在极少部分投诉方身上。也就是说,这些投诉可能是“恶意”的。
恶意差评不仅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可和购买行为,更将直接影响到商家的经济效益。从实际中来看,不少恶意差评行为还涉嫌违法。
据阿里巴巴介绍,不少“恶意投诉”者发起投诉的原因并非维权,而是以此为对商家直接或间接进行敲诈勒索。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对此,阿里巴巴表示,正在考虑推出知识产权投诉分层机制,并将大幅提高“恶意投诉”的举证门槛。笔者认为,打击恶意差评除了需要企业利用大数据积极作为之外,还需要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
退一步说,即便“恶意举报”不涉及犯罪,包括工商、商务、质检、物价、税务等部门,都有查证、处理、处罚的责任。
对于电商卖家来说,针对投诉者提出的问题,应积极查明自身是否存在过失,若确属恶意举报,就应勇于站出来向平台和公安部门举报,打消投机者的气焰。
另据媒体报道,从即日起,淘宝已修改评价系统,默认评价不再算“好评”。无论是淘宝还是阿里巴巴,对于评价的净化都是在扫除电商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让卖家与买家坐到更公正的交易台前。用规则和法律向违规评论亮剑,各方才能真正分享新兴产业的红利。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