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用户规模预计一年猛增3000万,竞争、安全、停放等问题考验企业管理
看似不起眼的共享自行车正瞄准“最后一公里”难题,发挥着它越来越大的作用。
“每天五点半从武汉中南医院出来,的士没空车,滴滴没人接,堵车又厉害。要不是在附近看到有停放的ofo单车,我大概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家。”2月15日,面对长江商报记者,在该医院上班的武汉市民龚女士对解决她出行难题的共享单车赞美有加。
的确,一大拨共享单车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你我面前,而在短短半年,各家共享单车公司也陆续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共享单车数级规模得到成倍发展。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当然,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同时,共享单车的发展也暴露出管理、竞争、停放等方面问题。
与此同时,就目前公布的数据而言,共享单车的盈利模糊尚不清晰。2月16日,摩拜对此表示,“目前摩拜专注于技术、产品、运营,暂时未考虑盈利的问题,相信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
资本扩张或引单车企业“淘汰赛”
为了验证共享单车的方便性,长江商报记者随机选取了单位附近停放的一辆摩拜单车,拿出手机点开APP,扫码后就可以骑走这辆车。记者试骑了半个小时,花费1元骑行到家,如果平时打车则需要20多元。
其实,短短半年,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家共享单车公司也陆续得到了资本的认可,而这其中,有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中ofo和摩拜两家企业优势比较明显,其中,ofo单车投放量最多,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整体市场份额中,ofo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一天后,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 数据显示,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量已达ofo的3倍以上。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摩拜和ofo方面。摩拜武汉负责人表示:“我方的数据源自权威第三方移动大数据监控平台Trustdata,对方的数据则来源自比达咨询。”
ofo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比达咨询提到的市场占有率,指的是共享单车的用户在整体共享单车市场用户中的比例(一个用户同为多家共享单车用户按多个计算)。简言之,比达咨询统计的是整体用户量,结果接近市场份额的定义,而另一家的结果只能称得上是用户活跃度,不能等同于市场份额。”
对于两方数据“打架”,业内人士分析称,两份数据主要是由于数据公司监测维度不同造成的 。考察一个产品或应用的维度很多,包括市场占有率、日活、月活、注册用户等,而单独一个维度并不能决定品牌的强大和声誉。消费者大可不必为此纠结,摩拜也好,ofo也好,关键还在于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优化和出行体验,实实在在赢得用户的赞同。”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在各路资本押宝共享单车的情势下,2017年或将迎来淘汰赛。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这对于整个行业是好事情。行业未来不排除大鱼吃小鱼、兼并整合的可能性。”
乱停、破坏等乱象考验共享单车企业
当然,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近日《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的文章刷遍朋友圈,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漏洞也随之浮现。比如,在一些城市的共享单车被人为“圈地管理”,如果想用车,需要先付给“被管理者”1元看车钱。
对此,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共享单车行业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车辆质量、押金延退还、停乱放不便管理,人为破坏,安全风险等方面。
在这些共性问题的基础上,不同的城市也因地而异。“不是我们乱停,是实在不知道停在哪。”这是众多武汉骑行者的苦恼。对此,摩拜武汉负责人表示,武汉因自行车道较少,已有的车道破损较严重,或被机动车随意占据。
另外,非机动车停车位太少,所以乱停乱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基于此,2月14日,摩拜在武汉市第一个停放点已经落地。
不难看出,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槽点满满。那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企业会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解决?
ofo和摩拜都表示,自身都有一批线下运维团队,定期在街上维护车辆停放秩序,检查车身状况,发现并劝阻违反交通安全、私有化和破坏行为的发生。今后也将配合教育部门和交警部门,通过app弹屏、推送、短信,以及微信文章,向用户进行宣传教育,安全用车。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表示正在积极与政府、写字楼、小区物业进行沟通和合作,划设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设立停车牌,引导市民规范停放单车,建立合理有序的停车秩序。
业内认为,共享单车商家们,还是应该把更多精力回归在用户身上。要充分重视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解决和优化方案。
共享概念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有人说,共享单车是一种公益行为。确实,目前共享单车盈利模糊尚不清晰,且维护成本高企。据公开消息,摩拜专门设计的智能车一辆成本高达3000元,还有维修和运营费用,按照半小时1元的收费计算,一辆车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企业的盈利点在哪?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算账发现,假设每辆自行车每年被租用1500次,每次1元,年收入1500元。3000元的摩拜要2年收回成本,300元的ofo只要60天,而两家单车的寿命分别为4年和3个月。但上述算法的根本问题是忽视了运营成本,仅车辆的管理城根就难以估计。
摩拜对此表示:“目前摩拜专注于技术、产品、运营,暂时未考虑盈利的问题,相信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创始人胡玮炜也说过,如果真的失败了,就当是做公益吧。”
ofo则坦言:“当前我们以用户用车收入为主,平均不到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现在我们已经在部分地区实现盈亏平衡,今年将全面实现盈利。”
虽然被指“烧钱”,但并没有阻挡共享单车前进的趋势。以武汉为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摩拜于2016年12月29日进入武汉,在2月的数量将突破5万辆。未来武汉的目标是10万辆以上。ofo小黄车已经覆盖武汉三环内的洪山区、武昌区和汉江区,并逐渐向外扩散。未来湖北也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开通。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要给新生事物一块试验田和一个过度期,此间更需鼓励。不过共享单车商家们,还是应该把更多精力回归在用户身上。要充分重视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解决和优化方案。提升产品优化和出行体验,才能赢得用户,单靠‘烧钱’不是长久之计。”
出台管理办法或是一味良药
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扫码、解锁、骑行,随取随骑,简单便捷。然而,在便捷的同时,无序停放、破损严重等负面消息屡见报端。
近期,成都出台《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运营方制定安全骑行规范、文明用车奖惩制度及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将运营车辆信息和信用评价信息直接接入政府指定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等。
就在同一天,深圳也发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界定了政府、企业及市民的责任和义务,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制定互联网自行车行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标准、规划建设自行车配套基础设施、对企业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并依法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个人或企业进行处罚;企业主要负责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购买保险、处理乘客投诉、管理车辆(包括车辆维保、停放秩序管理等),并对用户行为进行约束等。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保有量已近50万辆的上海市,也即将出台《上海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据了解,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也已组织部分单车企业,着手制定统一的共享单车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预计最快将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