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寒假里玩游戏的那些熊孩子:伤身又失财

游客 2017-02-17 09:43:04    201056 次浏览

随着元宵节的落幕,学生们的寒假也告一段落,准备开启新一学期。对于有的家长来说,睡懒觉的时间结束,又要开始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苦日子。而有的家长则松了一口气:终于解放了,寒假期间孩子在家太闹腾。

假期生活相对自由轻松,许多学生特别是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不少学生经常熬夜、暴饮暴食、沉迷于电视和游戏,现在还出现了这么一种熊孩子,他们玩游戏太投入,不仅伤身还让家长“失财”。

孩子玩游戏成绩下降身体吃不消 回归纸质阅读很必要

南宁江南区的陈女士表示,“儿子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手机游戏上,我们说得嘴皮子都破了,都没办法劝他改掉这一坏习惯。”陈女士无奈地说道。陈女士的儿子轩轩今年上小学四年级,课余时间不爱看书,就喜欢拿手机玩游戏,“想过收缴手机,但行不通,他哭闹起来我们就没辙”。

赶在开学前,济南的孙女士带着儿子去医院复查视力,她被告知,儿子的眼镜度数又加深了100度,需要配新眼镜。孙女士说,儿子现在戴的这副眼镜是去年6月份配的,去年11月份复查时还没有问题,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度数一下增加了100度,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经过验光,儿子的眼睛已是不可逆的真性近视。她反思说,孩子的眼镜度数之所以会上升这么快,肯定是因为儿子在假期中用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太多了。

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主任孙伟表示:“每到新学期开学,许多孩子会因为看不清黑板来医院,原因就是假期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由于电子产品让眼球负荷过重,现在许多城市孩子的眼球过度发育,三四岁的孩子角膜曲率、前后轴长度就能达到成人水平,这意味着孩子七八岁就很有可能开始近视了。另外,缺少户外活动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

经常玩电子产品,会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起到负面作用。山东省教育学会专注力培养研究中心的曹云昌教授说,有的孩子一玩手机就能玩两个小时,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你看孩子多专心、多有兴趣啊,其实,这是莫大的误读。如果电子产品对孩子脑神经刺激过度,孩子看书听讲时就会觉得乏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专注力差,读书、考试经常漏字、漏行。因为他们的专注力被炫目的游戏和画面刺激习惯了,即使不用电子产品时,他们的大脑也除了呆滞就是胡思乱想,很难再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中华现代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翔南表示,孩子本身自控力太差,孩子长期接触智能手机不仅易沉迷其中,还可能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在王教授经手的案例中,类似因沉迷智能手机、电脑造成厌学、精神不集中等问题的案例不在少数,几乎每个月都有这样的案例上门求助。“所以,正确地引导孩子戒掉手机游戏,回归到纸质阅读,这很有必要。”

孩子玩游戏乱花家长“血汗钱” 监护责任需大家承担

除了那些因为玩游戏造成视力下降的孩子们,另外一种让家长“失财”的孩子则更令人头疼。

2月4日,郑女士在银行打印了一份账户交易明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拿着手机玩了四天,结果消费了工资卡里的两万多元。从账户交易清单中可以看出来,1月23日银行卡内余额是22290元,可是到了2月3日,卡内余额只剩下214元。交易对象多是“4399游戏充值”、“一堆宝石”、“一把宝石”、“一车宝石”等等,消费金额从500元、648元、1000元、3000元不等,总共两万余元。

孩子玩的游戏名称分别是“美食大战老鼠”和“皇室战争”。这两款游戏的玩法,若想通关,达到更高级别,就需要玩家必须购买大量的高级卡牌和道具,而这些卡牌和道具价格不菲。这也是四天内花费两万多的游戏钱款的原因。

对此,4399游戏平台回应称:需要对交易账号进行核实才能确定是否退钱,同时也表示游戏充值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的,孩子肯定是输入了正确的微信支付密码,才完成的消费。同时“皇室战争”游戏方面表示:手游充值是不退钱的,因为不能确定玩游戏的人是什么身份,不过也正在寻求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其他家长也同样遇到这种事情。周先生是一名油漆工,去年半年辛苦存下了3万元。过年的时候,儿子多次提出拿他手机玩下;因考虑到孩子放寒假,他便允许了。可就在孩子玩手机的第二天,绑定手机的银行卡里莫名少了28000多元。在周先生的反复逼问下,11岁的儿子最终承认,这些钱都是他玩游戏的时候花的。从周先生的微信交易记录来看,除了部分是转给网友代为充值外,其余的钱都转给了上海某网络公司。

目前,周先生等家长成立了“湖南反网游欺诈扣费联盟”。联盟中共有52名成员,90%的成员是孩子玩游戏扣费的受害者。大家组成联盟团队求援,一方面是便于沟通,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追回自己的血汗钱。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表示,依据《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孩子未经父母同意,将父母所有的大额财产进行充值,并且目的为非生活学习必需的网络游戏,他们的行为都应当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家长有权要求商家予以退费。李健认为,当前网络游戏充值过于简易,容易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消费,相关部门应规范网络游戏充值,如增加实名验证、消费提醒等。

孩子玩游戏意外陷入诈骗陷阱 防骗常识需普及

周某今年15岁,最近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今年2月初,她看到QQ空间里有一个叫“雨宝”的人在售卖手机充值点券,花50元就能买50万点券。随后,周某主动找“雨宝”充值,“雨宝”发来一张二维码,让周某某扫码付款。周某付完50元后,“雨宝”称点券已到账,但需要激活端口,而激活费用还需300元。之后,“雨宝”又以修复IP费、登记费等名义,让周某继续打钱,在打完最后一笔288元业务费后,周某发现“雨宝”收完钱后将自己好友删除。周某说,自己分六次打款,共花费1688元,这些钱都是自己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春节期间电信诈骗整体案整体呈下降态势。受骗人群中,近三成是学生,被骗原因主要是兼职刷单、购买虚拟商品等。节后,游戏玩家们更不能掉以轻心。不法分子会根据游戏更新情况,在网上放出最先进的装备广告以及诱人的价格来吸引玩家。其次,不法分子会找出各种理由,要求玩家持续追加付款金额,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玩家购买游戏币或充值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千万别因贪便宜而上当;如果充值后,发现卖家不发货,而以各种理由要求再次充值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移动互联网时代 共同构建健康网络环境

针对类似情况,国家也准备出台相应政策。据了解,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正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有效识别未成年人用户,并妥善保存用户注册信息。”并且鼓励“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开发网络游戏产品年龄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上,网络服务平台的责任将是重要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觉得,网络沉迷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应当首先立足于家庭,从强化家庭,特别是监护人的责任入手。而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应当在明确家庭责任、征求并寻求家长帮助的前提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王四新认为,在智能终端产品和未成年人能够上网的一些地方和设备上加装保护未成年人的软件,是国际上保护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上网条件的通行做法。在智能终端装预防软件的问题上,未成年人的家长和其他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来解决。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