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生鲜电商需跨过“盈利”这道坎儿

游客 2017-02-17 09:34:45    201022 次浏览

生鲜电商需跨过“盈利”这道坎儿

最近几天,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晒出春节期间销售数据,网络生鲜交易量再次刷新往年纪录。然而,尽管生鲜电商销量大增,资本热情持续蔓延,但盈利的企业依然寥寥无几。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生鲜电商顺应了中国民众食品消费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诉求,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生鲜产品保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鲜电商只能靠补贴来“赔本赚吆喝”。因此,只有提高效率、平衡库存、降低成本,才能使生鲜电商走向盈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顺应趋势被看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鲜电商的发展势头可谓日新月异。京东商城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春节期间,该平台的生鲜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倍,而进口生鲜销量增幅更是超过14倍。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也表明,在年夜饭食材的采购中,生鲜食品占比逐年提高,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增幅尤其显著。

迅猛发展势头之下,投资者对相关企业亦是热情高涨。2017年1月,电商领域创业公司融资共发生40起,融资金额120多亿元。其中,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宣布完成由联想创投和浙商创投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表示,随着生鲜线上购买理念的迅速普及,其年度同比营收增幅超过400%。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电商竞争日趋激烈,不同电商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差异化优势不明显。因此,通常意义上的电商已经难以引起资本的兴趣,资本更热衷于向着更难、更有挑战性的生鲜电商进军。

“生鲜是高频刚需消费品,但由于其天然的差异性大、保存时间短、易损坏等特点,主要消费渠道还是在线下。在资本眼中,生鲜电商显然是一片‘蓝海’”。万喆分析。

盈利不易短板多

不过,生鲜电商的盈利情况却令人堪忧。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更是巨额亏损。

2016年以来,美味七七、果实帮等平台先后停业,爱鲜蜂、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也相继被曝出裁员、关店、业务调整等消息,生鲜电商行业迎来了残酷的“洗牌”时期。

那么,生鲜电商出现盈利瓶颈的原因是什么呢?业内人士指出,生鲜难以保存、运输中容易损耗、配送时间要求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用户习惯难以培养、产品标准化低、定位偏向中高端等短板是造成生鲜电商“销量虽好,盈利却难”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与国外专业冷藏车、专业配送人员和发达的运营管理系统相比,中国大部分生鲜电商目前还缺乏一个完整的生鲜物流配送体系。赵萍举例说,由于缺乏“最后一公里”冷链支持,生鲜电商就不得不选择泡沫箱、冰袋等包装,这就加大了运输费用。因此,不少电商推出阿拉斯加鳕鱼、智利车厘子等高端的生鲜产品,就是为了通过选择高附加值的品类,从而提高产品单价。

降低成本是关键

那么,生鲜电商如何才能跨过“盈利”这道坎儿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关键还在于降低成本。

一米鲜市场总监王嘉华认为,生鲜电商企业应通过对上游种植端的把控,中间物流链路的优化,减少中间环节,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直达模式,来降低成本,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

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生鲜电商若想告别赔本,需要先扩大规模。该观点认为,生鲜电商规模越大,越可以把成本相对摊薄。当单位商品成本降低后,再在保证商品品质的情况下,适当提升商品零售价格,就可以减少企业折损。

“生鲜电商要想盈利,首先要提高产销效率。生鲜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其供应链体系存在优化的空间并不大,提高产销的效率,减小产品的损耗,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其次,生鲜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解决物流配送问题,发展仓储冷链物流技术,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十分重要。最后,企业还需建立系统性管理机制,有效和及时平衡库存、损耗、价格关系,尽快提高标准化程度。”万喆建议。

内容加载中